何嘉瑜
一、说教材
本课选择部编教材二上第5课,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
1.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会写“画、评、奖”等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第朗读课文,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复述故事(重点)
3.理解爸爸的话,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难点)
这篇课文从人教版到部编教材都将其入编,可见这篇课文有着一定的教学研究价值。对比两版教材的教学目标相同点就是让学生用“得意、伤心、满意”复述故事内容,这也是本课教学重点,它还是新版语文课标对一、二年级学段在口语交际方面的要求:能完整的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部编教材在阅读课型做了很大的改变,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增加课外阅读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看课型结构。教读并非是原有“精读”的割裂与对立。教读重在“教”,以教促“读”。教读融合了“精”与“略”两类课型,倾向借助教材教会儿童用所学的方法尝试独立阅读。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教学让每个孩子能独立阅读。教读注重教学内容的变革,在读法上给予更多的指导,这也是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环节的宗旨。
二、说学生
我们班的孩子与年级平行班的孩子比,他们特别活跃,导致很多孩子的注意很难集中,为了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保证教学质量,我也是绞尽脑汁。我会在适当的时候开展一些课间活动,目的是将学生开始游离的视线拉回来。在设计课间活动,我也是很花心思。将课间活动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肢体活动。主要就是将当堂课的教学重难点,通过我的肢体动作,配上音乐,让孩子们跟着做,这样既调动情绪,又巩固了知识点。本课在突破复述故事这一教学重点时,我就采用将故事主线编成儿歌,这样学生在儿歌的引导下很容易学会如何复述故事。
(二)复盘活动。这种活动形式重在对所学过的知识点的巩固。这类活动我常用于识字教学以及说话训练等环节。
(三)互动活动。课堂教学最常见的互动就是一问一答。教师设计问题要注重精炼,就像今天这课,如果导入环节,我问学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好吗?学生他能说个不字吗?他只想做个好孩子,所以他们一定是有气无力地说好。中国的孩子有种与生俱来的本领——读心术,他们能准确读出老师心里想要的答案。
现在我在设计问题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尽量不提单选问题,要允许孩子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二)尽量不提让学生走神的问题。学生走神,可能与提问的难度有关。我设计的问题难度适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思考的欲望。
(三)尽量不提让学生看我脸色的问题。让他们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说错了我也不急于下定论。
(四)尽量不提过分简单的问题。虽然这类问题学生的参与度会很高,但基本没过脑。
三、说教法
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再局限于教材本身,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要与中学语文对接。刚才分析了部编教材的特点,提倡“教读”课型,实际上也是在与中学语文接轨。
课外阅读,重在与经典名著亲近,亲近母语是语文老师的教学使命。从一年级从我接任班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就开始尝试如何以教材为原点,向周边文学经典辐射,如何通过课堂向学生输送与教材有关的课外知识。我在众多的教法中,选择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
当我发现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品,我会精心挑选其中与教材有关的内容,在通过教学设计,融合到整个课堂教学中。这里面可能涵盖人文地理,历史文化,名山大川等综合信息。我需要做的是筛选,整理、融合这些步骤。比如,语文教材有很多关于人文历史、神话传说,都与《山海经》这部上古时期的奇书有关,于是我把书中与教材对接的内容进行整理,作为教材的拓展阅读内容让学生阅读,不断扩充孩子的知识面。
四、说教学思路
下面我就本课教学设计重点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一)教学环节,巧设计
1.重预习,部分环节移至课前完成
每课教学前,我都会安排学生完成预习单,预习单内容包括生字的音、形、义的巩固。今天这节课,我就是利用预习单,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又能快速说出需要的各种信息,之所以采用识字环节课前完成,也是针对二年级识字量增加而导致占用课堂大量时间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教学手段。
2.知识点的巩固需要举一反三
语文教师还要遵循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因此,教会学生举一反三,才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幅”字,我让学生通过识字巩固部首+熟字的识字方法,然后引导学习玲字,并提示他们形声字一般可采用这种方法识字。
3.重视朗读训练
如果翻阅我们的教材,可以发现低年级课后练习都有“朗读课文”这项项训练。我会根据教材内容,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侧重某一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朗读训练。今天在教学中,我注重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在初读课文环节,我让班上朗读不错的孩子读课文,起到示范作用。这篇课文人物对话是故事主线,我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用几个问题精准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齐读爸爸的话,突破教学难点。
(二)重视学情,提兴趣
1.设计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导入环节学习“画”字,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认真书写,我用送礼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从平时的日常教学中积累的经验。
2.联系生活,猜透学生的心思
巴啦啦小魔仙是很多孩子喜欢的人物,很多孩子喜欢模仿剧中人
物。所以我利用小魔仙念咒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念咒的时候特别来劲,这一环节也作为课间活动安排。
3.重视课后习题,设计教学
本课的课后习题最难的在于试着用“得意、伤心、满意”3个词
语复述故事。很多孩子一要讲故事就犯难,有的是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有的是抓不住故事主线。于是我利用儿歌形式,讲故事主线浓缩在儿歌中,再让孩子读,加深印象。再给其他人讲故事,他就有了方向感,可以在儿歌的基础上展开叙述,降低了自己组织语言的难度。
(三)教学设计,藏心思
1.课题导入环节,以识字导入。一是课题中的玲和画都是要认识的字,如果逐一认读,学生不感兴趣,还浪费时间。于是我用填量词的方式,引出要学的“幅”“玲”“画”三个字。每课课后生字那么多,如何取舍是关键。其他生字,可以借用预习单完成。
2.将表示玲玲心里变化的3个词,用板贴的方式,先让学生选择,再说理由。这一环节是借选择说理由的方式,檢查。孩子对词语理解程度。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
课标还指出:在低段阅读方面,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
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所以我设计了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