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2021-11-24 23:13刘启航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教育模式课程思政

刘启航

摘要:新时代大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引领下,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为课程思政建设载体,推动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本文通过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全过程的探索,研究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思路与方法。依据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确立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重三基、创新训练、思政贯通”三位一体的教学思政定位,构建了一个注重三基培养、立德树人为核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内容体系,并依据课程教学定位和内容,通过实践导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合尝试,提出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模式。通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达到了寓德于课育人目的,促进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的发展,从而为国家、社会和人民培养德才兼备之人。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教学改革;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随着专业分工的日益细化,各类课程之间的融通性似乎在逐渐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彷佛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其他课程和课程教师则与之无关,从而导致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他课程中出现关注不充分和不自觉的现象,个别甚至起到了反作用[2]。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本身是知识体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与综合,课程思政所践行的就是将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一、教学思政定位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属于工学类专业课程,侧重于自然科学基本原理的基础知识及实践技能的传授,而课程思政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是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显性教育与思政育人隐形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4]。因此,依据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经过广泛的调研、深入的思考和认真的讨论,我们把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塑造定位为立德树人为本、三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传授、创新训练、思政贯通三位一体的专业思政课程,并注重思政案例与知识能力培养的结合,以使教学知识内涵更加丰富,知识教育更富情趣,能力培养更趋务实,服务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且在价值引领的基础上达到协同育人功能,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课程知识的“求真”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心灵成长、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基础课,其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熟悉机构的结构组成原理,掌握“三大(平面連杆、凸轮、齿轮)”机构及带链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特点,能够判断三大机构及轮系、带链传动的运动及受力的关键环节和参数,能够合理选择传动机构和轴上零件,初步具备运用技术资料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并体现创新意识。课程旨在锻炼学生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对复杂智能制造工程及机械工程问题进行表述,具有增强学生的机械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其开发创新能力及实验技能的作用。在思政教育融入的教学过程中,以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知识教学和技能技术为载体,强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探索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价值观,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性化滴灌与总体性漫灌、价值引领与言传身教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工匠精神,树立为社会主义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工科人才,为今后从事机械领域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人文素养。

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

为强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德育功能,体现新时代新技术新发展及课程思政育人的新要求,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通过改革重知识方法技能传授轻政治思想教育、通识教育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重构“少而精”的教学内容、树立科学创新思维,以理论教学为生命线、实验教学为实践手段、大学生创新项目体现科技创新能力、价值引领隐形融合育人为核心,构建了一个注重三基培养、立德树人为核心、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内容体系,潜移默化般的达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同时,课程的教学内容,着重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工科属性,分析解读教学内容中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辩证思维,深入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价值追求,结合思政素材组织教学,凸显思政对专业知识的引领作用,防止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全面推动课程的思政建设及学生的发展。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工科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拓展基础理论教学,打好坚实基础根基,是该课程思政教育的应有之义。通过拓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基础内容体系、改革更新课程内容,不但使专业基础知识宽厚牢固、提高学生下一步专业学习的适应性,还使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工程技术技能三者兼备,适应新时代需求。如在轮系章节教学内容讲解中,契合轮系的发展趋势,引入轮系在我国军工方面获得的新成就等案例,引导学生对国家制造装备、智能制造政策、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坚定从事机械行业的信心,并通过谐波齿轮和RV减速器的介绍,引入我国机械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实,激励学生树立为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豪情壮志、远大志向。每一章节通过实际思政案例,引导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作风、知识转化及技能应用的科学思维习惯,以及哲学辩证思维及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团结协作、社会责任感和工匠精神,达到思政育人的效果。因此,理论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从专业中引发和专业相连的问题,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钻研精神、爱国精神、责任担当、技术操守、理想情怀等,在学习中确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内容上,通过有序链接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接触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遵循综合化的原则,造就学生对综合性实验项目及综合性应用问题的思辨、分析和解决的能力。通过机械原理类三个实验项目(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机构及机器陈列教学、渐开线齿轮基本参数的测定)和机械设计类三个实验项目的结合,增强学生对理论的认同感,使学生实验技能在工程实际中得到锻炼、认识、掌握和提高。实验教学思政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的求真务实、学以致用、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锻炼学生实践操作、遵守规范的意识、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职业道德与技术操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新工科教育和课程思政教育的一个根本原则,大学生创新项目是这一原则得到遵循的保证,可有效培养学生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针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中机构创新设计及机械装置创新改进的培养要求,利用大学生创新项目,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传统内容与现代设计技术有机结合,并通过课程思政考核目标改革,把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及实践创新能力作为结课考核的一部分。任课教师坚持教学、科研、思政相结合的思想,围绕课程的基础创新性、前沿性和时代性,依据工程实际和社会需求设置创新项目,按小组分配创新项目。通过过程管理、小组协作、报告撰写、结项答辩等形式,实现感性体验和知性认识、价值塑造和能力提升之间的互动,促进实践创新意识和理性认知能力的提升和转化,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造就学生的良好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三、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依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5],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思政立足于理论知识技能传授与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教书育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利用思政案例,把知识教育和思政元素结合起来,凸显价值引领特点,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比如,齿轮机构章节讲解时,切入齿轮传动的应用思政案例,提高学生对工业现代化的认识,使学生明确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激励学生树立为振兴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豪情壮志、远大志向,激发学生扩大专业知识面、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的兴趣及使命感;带链传动章节讲解时,对比分析带传动和鏈传动设计的异同性,归纳形成“时效分析-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结构分析”的讲解主线,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形成联系、全面看待事物变化上升发展的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为充分发挥课堂讲授的主渠道作用,实践导学模式和任务驱动模式并用,提高知识技能传授与课程思政育人的双重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章节教学中设置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手段实现教学设计,并针对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实际案例,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人文素养及工程技术的宽厚牢固的基础,潜移默化地达到思政育人目的。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即时网上指导反馈,线上、线下及时讨论答疑,促进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新内容新建设,推动机械设计基础思政教学改革的新发展。这样,理论知识技能传授为主、突出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是本课程教学模式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开展专题讨论,体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6],利用实践课题,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总结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质疑探索的科学思维。比如,以机构死点应用创新和高铁轴承研发为例,提出实际问题,设置小组、组长负责、教师调控,引导学生小组利用课堂讲解的知识及相应技术资料,进行思考、分析、讨论、解决,并在课堂上讲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讨论、点评。通过这种实践教育与教学活动的互动,加深知识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综合运用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分析探讨能力,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突出学生主体、突破教材限制、突破课堂限制、突破传统教法、强化教研结合等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并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思政教育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寓德于课,让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真正承载起立德育人的功能,切切实实“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四、结语

本文针对如何将思政教育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融合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其是是在新工科背景下积极推进思政课程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深度融合的教学尝试。本文以课程思政教学定位及目标为核心,对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给出了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课程的路径和指导方法,也为机械类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2):50-59.

[2]杨培宏,张继红,郭荣祥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1):63-64.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基础教育模式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浅论古代斯巴达的教育模式
西部高校信息学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