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飞波
蚂蚁运粮、蜘蛛织网、蜗牛爬行……孩子一看就入迷,因为他们对虫虫有着与生俱来的兴趣,尤其对它们独特而超凡的本领存在强烈的好奇,时不时天马行空地把自己想象成小虫虫,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创意之举,比如把自己倒挂在秋千上摇头晃脑,自言自语道:“我是蜘蛛,正在织网呢!”于是,我们尝试充分利用园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引发问题思考与行动发现,支持孩子尝试多元创意,展开生命对话。
好奇一:蝴蝶打扮自己只是因为爱漂亮吗?
春暖大地,园里各色花卉陆续绽放,引来蝴蝶翩翩,于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便成了园里时不时可见的生动景象。
● 基于科學认知的艺术创意
孩子们在户外现场观察各种蝴蝶,通过拍照捕捉蝴蝶的身影,他们由衷感叹:“蝴蝶真漂亮!”回教室后,孩子们又在一体机上对影像资料进行定格观察,找来了科探室的标本、蝴蝶图卡等细细比较,发现各种蝴蝶在色、形、图案等方面的不同。
这样的不同是随心所欲的吗?配对游戏“谁是谁的小时候”引发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他们发现蝴蝶和它小时候——毛毛虫的颜色是一致的,花纹也差不多,如果毛毛虫时期有毛,变蝴蝶后也会有毛。“没配对成功的这条毛毛虫,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孩子们为它设计了变蝴蝶后的模样,意外发现:同一条毛毛虫,大家打扮出来竟然都不一样。这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基于对毛毛虫变蝴蝶的基本色、形、图案的认知,及创造性表达,看到美的无限可能性。当把孩子们的作品投放区域后,有的孩子追求更多可能性,继续创作,有的找来其他毛毛虫进行创作,还有的则根据蝴蝶来创意毛毛虫,乐此不疲。
“它们的打扮只是为了漂亮吗?”孩子的一个疑问引发大家去查阅资料。分享交流中得知,有的蝴蝶是模仿可怕动物的眼睛作为图案,让敌人不敢靠近;有的是模仿有毒蝴蝶的图案,吓唬敌人;有的是故意打扮得特别鲜艳,让其他动物以为它很厉害或者有毒,不敢来吃它;有的是伪装得和周围环境差不多,让敌人找不到它。“哇,蝴蝶的漂亮打扮原来还藏着保护自己的秘密呢,这个本领真厉害!”“假如你是一只蝴蝶,会怎么打扮自己,让自己又漂亮又安全呢?”于是,一场更深入的创意设计开始了。孩子们自主选择伪装的缘由,以此作为依据设计打扮蝴蝶,把美学和科学自然融合,最后投放到班级自然角做装饰、表演区做头饰。
● 关于“美和安全”的生命对话
师:为什么都要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呢?
幼:美美的,别人看了喜欢,自己看了也喜欢,心里就很开心!
幼:我以后也要每天漂漂亮亮的。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幼:圆圈圈大点小点都很漂亮,我觉得都可以,都有可能。
幼:毛毛长在头顶上或是长在尾巴上,都很可爱。
幼:虽然都不一样,但都漂亮!
师:就像我们,单眼皮双眼皮不一样,鼻子大小不一样,都很特别,都很漂亮很帅气!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生命圈。
幼:光漂亮不行,还要能保护自己。
师:你学了蝴蝶哪种装扮本领?
幼:我用毒蛇的花纹来装扮,天敌就不敢靠近。
师:我们是不是也要把自己打扮得又漂亮又安全呢?要注意什么?
幼:有些裙子、皮鞋很漂亮,但运动时不能穿,跑起来危险。
幼:经常看看鞋带系好了没,散了不好看,容易摔跤。
幼:有些发夹、别针很漂亮,但是容易划到小朋友,上幼儿园不能戴。
——漂亮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从最初纯粹追求视觉艺术美,到遵循色、形、图案等方面的基因影响,再到兼顾伪装艺术,幼儿的经验一次次得到提升,惊叹蝴蝶的求生智慧,并联系自身,在求美和自我保护之间架起桥梁。我们不是孤立地来研究蝴蝶的美,而是把它放到蝴蝶从小到大四次变身的生长过程中去研究,这是虫虫所特有的本领,隐含着生命的多样和轮回。好奇二:蜘蛛为什么每天要织网?
户外观察蜘蛛吐丝、织网、捕猎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在地上爬来爬去,还摇晃着小脑袋假装吐丝。有孩子好奇蜘蛛为什么不会从网上掉下来,这引发孩子们再次深度观察,发现蜘蛛一直是在自己织的网线上爬行,所以不会掉下来。教师抓住这一点,连接沿线爬的动作发展需要,设计了游戏“蜘蛛觅食”。
● 基于动作发展的运动创意
孩子们变成了小蜘蛛,牢牢记着“只要蜘蛛丝在双手的中间,双脚的中间,小蜘蛛就不会从网上掉下去”,先在直线跑道上学习手膝着地沿线爬的基本动作,再到不同曲线上探索如何爬过弯道,最后大家一起努力“织”了一张大大的网,等到有虫虫飞来被粘在网上时(教师丢出去的飞虫图卡),小蜘蛛们就自主创意不同线路爬到猎物地点,美美地“饱餐”一顿。支撑力强的孩子还自主创意其他难度更大的爬行动作来完成觅食。
● 关于“劳动和生存”的生命对话
师:蜘蛛真勤快,每天晚上都要重新织网。休息一天不行吗?
幼:不行的!今天不织的话,明天它就没有网抓虫吃,就会饿肚子。
师:等饿了再去织呗?
幼:饿了就没力气织了,就要饿死了。
——劳动是生存的必要条件。
幼:就像农民伯伯每天要种地,否则我们就没粮食吃,人类就会饿死。
幼:还有捕鱼的、养鸡的人,大家要是不劳动,菜场里就没菜了。
——人类的存活也离不开劳动。
师:有道理!那有哪些事,是我们自己不去好好做,就会活不好的呢?
幼:要自己学会好好吃饭,不会吃就会饿死。
幼:每天要刷牙,偷懒的话牙齿就会蛀掉,就没法吃东西了。
幼:每次上完厕所要把裤子系好,小肚子不能露在外面,要是着凉生病就惨了!
幼:还有不能淋雨,要给自己打伞。
幼:手脏了要马上洗干净,不能让它长细菌、病毒,否则人也会生病。
幼:每天还要打扫一下自己的小房间,把玩具整好,否则妈妈会生气,我也活不好了。
——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会让我们活得更好。
除了爬,孩子们还从蜘蛛身上学到了倒挂、收藏的本领,在爸爸妈妈的协助下也进行了创意体验。同类学习还有由“蛐蛐摔跤”创意的对抗赛,男孩们意外发现居然“斗不过”女孩,他们励志要加强锻炼,找回男子汉的力量。正如冯晓霞教授所说:“他们最知道自己想玩什么,想怎么玩,怎么才能玩得更尽兴、更有成功感。”自由、自主、愉悦的创造中,孩子对动物本领的理解越来越深刻,玩过以后思考为什么以及我们是怎么样应对这些事的,便有了丰富而有深度的生命对话。
好奇三:蜗牛能参加跑步比赛吗?
“虫虫运动会”上,孩子们选择了各种自己认为速度比较快的虫虫准备参加比赛。有个孩子看着一只蜗牛犹豫了半天。
● 基于人文关怀的科学创意
“我的蜗牛也很想参加这场比赛。”孩子们反对声一大片,“不行不行,蜗牛太慢了,肯定最后一名。”“这么慢,比赛都没法结束了,大家要等到什么时候?”……“可是,我的小蜗牛真的很想参加一次跑步比赛,这是它的梦想。”大家陷入了思考,最后异口同声地说:“好吧,我们帮你!”蜗牛怎么才能爬得快呢?孩子们查阅了一些资料后,灵感迸发:装火箭、装轮子、装竹蜻蜓、装翅膀……他们找来相应的材料,对小蜗牛进行创意改造。最终,小蜗牛参加了比赛,孩子们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 关于“长处和短处”的生命对话
师:小蜗牛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参加了这次比赛,非常感谢大家!
幼:小蜗牛,虽然你爬得很慢,但是你一笔画畫得很好啊!其他虫虫都不会。
幼:每个人都有自己做得特别好的事,也有做得不太好的事。
幼:就像我,折纸折不好,但唱歌好听。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幼:小蜗牛,你平时多练练,可能就会爬得快了。
幼:不可能快的!它爬得慢是因为一直要背着家,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躲进去保护自己,所以爬得慢不丢脸,没关系的。
——理解和包容别人的短处。
幼:其实有时候慢一点也没关系。
幼:我给你念首诗吧!《牵着蜗牛去散步》……(听得大家不禁鼓起掌来)爸爸对我说过,慢也有慢的好处,散步可以比别人看到更多的风景呢!
幼:对对对,积木搭得高了的时候就要慢一点,更加小心,快了就很容易倒。
——辩证地看待长处和短处。
孩子们从对虫虫本领“扬长”的创意,自主转向“补短”的创意,这个意外的背后饱含了孩子们的慈悲和智慧。成全小蜗牛的梦想,就是在成全自己的梦想,成全平日里一些被大人视为“不可能”的奇思妙想,安慰小蜗牛就是在安慰和开导自己。对话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长处和短处的认识已经有了不少经验,理解上有自己的主见和思想,所以,这样的成全对生命的滋养就变得特别有意义。
好奇四:蚂蚁为什么总是要一起行动?
户外观察蚂蚁,总是看到一只只小蚂蚁井然有序地排着队,忙忙碌碌地做着各种事情。
● 基于科学探究的艺术创意
孩子们不仅会盯着小蚂蚁们看,还会循着蚂蚁的队伍寻找源头,看它们究竟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在干什么。他们一边观察,一边做出一些出其不意的事,比如用手指把蚂蚁的队伍打乱,看它们会怎么样;给队伍设置障碍,看它们会怎么样;把其中一只蚂蚁挪走,看剩下的蚂蚁会怎么样;丢各种食物在园里不同的地方,看蚂蚁会不会来把它们背走……
结合观察和记录,孩子们还查阅了相应的图文和影像资料,不仅积累了蚂蚁运粮的各种发现,还有蚂蚁搬家、蚂蚁斗敌等。孩子们不满足于用语言跟小伙伴交流分享,就来到美工室,用各种自然材料创意出蚂蚁集体行动的各种场景,以组合画展的方式把这些神奇的发现告诉大家,提醒大家平时走路如果看到小蚂蚁们齐心协力在干活,尽量别打搅,更别踩,它们很辛苦的。
● 关于“集体和个体”的生命对话
师:为什么蚂蚁一定要一起行动呢?
幼:在一起的话,假如遇到很大的食物,一只小蚂蚁搬不动,大家就可以一起搬,就能很快搬完了。
幼:就像我们户外游戏结束,大家一起搬器械,很快就能搬好。
幼:在一起的话,就算出门遇到敌人,也能像《蚂蚁和大象》的故事一样,大家一起进攻,打败敌人。
幼:就像我们小朋友,不能自己一个人上街,必须和大人一起上街一样,大家在一起才安全。
——人多力量大,更有安全感。
师:就没有一只小蚂蚁只喜欢一个人过日子的吗?
幼:一只小蚂蚁自己住的话,生病了都没人照顾,它会死的。
幼:蚂蚁们很聪明的,它们会分工,有的找粮食,有的做窝,有的运粮,有的养蚜虫,蚁后就什么都不用干,只负责生小蚂蚁。一只蚂蚁的话,怎么做这些事呢?喜欢也不行的。
幼:就像我们玩切西瓜的游戏,要有人围西瓜,有人切,有人跑,有人追,才好玩,一个人怎么玩呢?
——集体能带给个体生命更多的趣味和温暖。
蚂蚁是所有虫虫当中最接近人类智慧的一类,它们的本领非同一般,很早就会饲养蚜虫以换取蜜露,会运用枯草培植菌菇,会建造庞大的地下王国,还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随着孩子们对蚂蚁本领的深入了解,他们不禁感叹:“如果有一天人类被地球上的其他动物干掉了的话,那一定是蚂蚁!”对群体本领的领略让孩子们对个体不足挂齿的小小蚂蚁再不敢小觑,对自己的生命成长也多了几分勉励。
好奇五:为什么说虫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当信息在大脑里越堆越多,大脑就会对这些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新的发现,孩子们对虫虫本领的了解就是如此。随着学习与探究的不断拓宽、深入,孩子们发现虫虫各自的本领都是指向服务自我的,为了让自己好好活下去。他们还发现,虫虫各自的本领之间还存在共性,可以服务他人。比如蜜蜂、蝴蝶、花金龟都会采蜜,这个本领首先都是为了喂饱自己。其次,它们在采蜜的过程中也完成了授粉,这个本领可不得了,有了它,地球上的其他动物包括人类才有果实吃,植物物种才能得以延续。这种指向生态关系的进一步思考激发了孩子们新的兴趣,也让研究更深入。
·基于科学探究的语言创意
孩子们说,要来一场“夸赞大会”,夸夸伟大的小虫虫。因为要比一比哪一组夸得最好最多,孩子们进行了更大量的资料查阅,商議确定了各组夸赞的主题,组织了夸赞词,并且进行了保密式练习。
“夸赞大会”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到来了。会上,有的组以“小小气象预报员”为主题,介绍了蜻蜓低飞、蚂蚁上树等现象,都是虫虫在提醒我们要下雨了;有的组以“小小环境监督员”为主题,介绍了有蜘蛛织网、蝴蝶群飞、蚂蚱齐跳的地方,都是生态环境特别好的地方;有的组以“小小路线导航员”为主题,介绍了要是在野外迷了路,只要跟着蜻蜓、蝴蝶飞的方向走,就能找到水源;有的组以“小小采蜜授粉师”为主题,介绍了蜜蜂、蝴蝶的特殊本领和伟大贡献。比赛结束,每个孩子还用自己创意的虫虫勋章奖励了他赞赏的小伙伴。
● 关于“情感和表达”的生命对话
师:你们都用了什么虫虫作为勋章图案?为什么?
幼:我画了蝴蝶。因为蝴蝶经常两只一起飞舞,我也想经常和我的好朋友一起玩。
幼:我画了蜜蜂。因为如果敌人欺负蜜蜂的朋友,蜜蜂就会一起围上去放刺扎敌人,哪怕自己因为放刺会死掉,也要救好朋友。我是想告诉我的好朋友,别人要是欺负他,我一定会保护他。
幼:我画了蚂蚁。我希望我们俩永远都会相互帮助,在一起。
幼:我画了蜻蜓。我希望我的好朋友能有一双像蜻蜓一样厉害的眼睛,早日摘掉眼镜。
——不同的生命有不同的意义,可以象征和传递不同的关怀。
多么美好的创意与表达,孩子们不知不觉中感悟生命个体的意义,更感悟生命之间的关系:相互关爱,相互学习,彼此尊重,彼此依存。
回顾整个对虫虫本领的探索过程,孩子们在虫虫的艰难求生中、在虫虫与其他物种的关系中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不仅让创意活动有了生命力,更让儿童这一生命体本身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