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雪
摘 要: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对学生语文教学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提问的艺术类型、提问的策略三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进行论述,以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提问策略;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36-0139-03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质量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还能引发认知冲突,激活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本文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提问的艺术类型、提问的策略三方面,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进行论述。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现状
中学语文课堂倡导从“一言堂”模式转变为“平等对话”模式,这对语文教师掌握课堂语言技巧、设计课堂提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然而,部分教师的提问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甚至还会陷入尴尬局面。造成这种结果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第一,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去探索学习,学习能力及积累的知识经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此外,初中生正处于学习能力的发展期,学习能力还不强,容易出现思维懒惰、不深入思考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有过回答错误的经历后,自信心受到打击,对回答问题产生抵触情绪。第二,有些教师缺乏潜心钻研业务的敬业精神,对待工作不认真。还有一些年轻教師缺乏教学经验,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教案的设计上,很少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在提问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动性。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类型
1.事实型问题提问艺术
这类问题一般在一节课的开始部分或课前预习阶段进行提问,但在实际教学中这类问题往往会占用大部分时间,耗费大量精力,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因为部分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并不能对学生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反而让学生长时间养成照本宣科的习惯。例如,在教学《范进中举》一文时,有的教师花大量时间、多次提问“范进中举前后胡屠夫对范进的态度”。学生纷纷举手,站起来就回答:“在范进中举之前,胡屠夫叫范进‘现世宝‘没用的人,范进中举以后,胡屠夫态度马上发生大的转变,变换了称呼,叫范进‘贤婿‘老爷。”不难看出,学生的答案几乎就是课文中的原话,有些语言晦涩难懂,或许还不能完全理解自己说出的答案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深刻含义。上文所提出的问题经过艺术加工后,教师可这样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的态度变化和内在原因?”这样,能从文章分析层面让学生理解,作为一个老考生的范进拼搏一辈子孜孜以求的功名,其实并不高尚,仅仅是妄图摆脱自己攀附者的身份,结果却使自己成为被攀附的对象,暴露了范进、胡屠户等人的腐朽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风气,矛头指向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社会,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从能力培养层面看,这个艺术化的提问不仅能使学生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生活型问题提问艺术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尽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实现由知识储备向能力提升的转变。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对课文进行讲授。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进行讲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熟记课文内容,并深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授。在课堂末尾阶段,教师可提出“只有能读懂大自然语言的人,才是真正懂生活的人。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读懂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出“二十四节气”“树木年轮”“动植物的习性”等内容。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还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运用联系生活型问题提问艺术,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让学生养成注重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以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地去感悟大自然的语言。
3.扩展型问题提问艺术
教师在提问中不要局限于教材,应对教材进行拓展和延伸,运用扩展型问题提问艺术,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然而,部分教师在提问中总是围绕课文打转转,认为只要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要表达的情感就足够了,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真才实学。例如,在教授《出师表》一文时,教师既要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中生涩的语句,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同时,还要运用拓展型提问艺术,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人生愿望,体会诸葛亮的无限忠诚,提升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提问过程中,教师要对本文的写作特点有所涉及,引导学生体会融情于叙事和议论的写作方法。
4.结构型问题提问艺术
教师设计问题要讲究层次结构,运用结构型问题提问艺术,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桃花源记》一文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逐层推进,由浅入深。首先,教师可提问疑难字词,疏通文意,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并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认知。其次,教师可借助提问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精练优美的语言。比如,可设计诸如“文章分哪几部分”“对某段内容作出简要概括”等问题,也可以具体到某词某句的精妙推敲,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比如,分析“悉”“并”“具”“咸”“皆”等几个表示范围副词的异同,鉴赏“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等语句的表达效果。最后,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作者理想的美好社会是什么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社会。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样一个虚构的桃花源?引导学生将现实社会与虚构的社会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感悟作者所寄予的美好愿望,体会人们对战乱生活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课文研读的过程中,要使掌握知识、体会情感和升华主题三者相统一,教师就要把握好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逐层体会剖析,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运用结构型问题提问艺术,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引导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
5.评价型问题提问艺术
教师在提问时应提出评价型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逻辑和人生观、价值观进行评价,有理有据地进行判断,并加以解释。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综合,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价。例如,在讲到秦始皇时,教师可提出“你对秦始皇会作出怎样的评价”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对秦始皇进行评价。一位同学立刻举手回答说:“秦始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暴君,不择手段、不惜任何代价地追求权力。万里长城、阿房宫等工程,规模宏大,逼迫全国的劳动力,征集全国的物资去建造,造成不计其数的人员伤亡。他还焚书坑儒,摧残文化。”虽然学生列举的都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位同学的评价完全是从反面出发。这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告诉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要全面分析,这样才能做到公正客观。为说明秦始皇的功绩,教师可例举相关事实,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得学生全面分析,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把语文教学引向深入。
6.开放型问题提问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设计开放型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生活领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年龄、阅历、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性,对相同的问题有不一样的思考和看法。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表达,不要拘泥于原有的观念和看法,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因为“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教师要予以积极评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1.运用课堂提问导入新课,助力新课教学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提问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教学《灯笼》一文时,教师可设计如下提问:灯笼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同学们知道它除了代表喜庆之外,还有什么象征意义吗?”这种提问方式,一方面能普及应学的知识,自然导入新课。另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明确文章的主旨:作者通过回忆自己所经历过和了解到的有关灯笼的情景,表达了对灯笼的喜爱,对家人的感激,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了解文章的段落结构:文章1、2两自然段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灯笼;3到10自然段写关于灯笼的记忆,说明灯笼的意义重大;11、12两自然段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者吴伯箫在回忆童年生活的过程中,流露着爱国主义的情感。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蕴藏于每个公民的情感世界之中。这种情感集中表现为: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祖国山河、文化、历史的热爱;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等。
2.运用课堂提问激发学习兴趣,增加教学亮点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特色鲜明、角度新颖,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教学亮点。因此,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提问的新颖性以及艺术性。新鲜的总是最吸引人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提问也是这个道理。同一节课,同一个知识,运用新奇有趣的方法和新颖的角度提问,会让学生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例如,在教学《核舟记》一文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展示一个桃核,然后进行提问:“把这个桃核雕刻成一个船有难度吗?同学们能想象出有位雕刻家能用桃核雕刻小船,小船上还雕刻五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吗?这还不算,就连小船上的窗户、船篷、刻字,以及船舱内的摆设全部都雕刻出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小组讨论核舟有哪些神奇之处。”这样的课前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使学生快速进入到自主学习课文的状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会惊叹于古人高超的雕刻技艺,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3.运用课堂提问树立学习自信,提高教学实效
语文课堂中的提问一方面要紧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难易程度要适中,以树立学生学习自信,提高教学实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设计的问题过于复杂,会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让学生感到茫然,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失去学习自信心。
4.运用课堂提问转变角色定位,创新教学模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堂提问转变角色定位,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创新教学模式。师生角色的转变,是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的重中之重。创新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对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实现需要师生共同合作,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四、结语
总之,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对学生语文教学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已经充分验证了课堂提问的重要价值,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运用课堂提问,科学合理设计课堂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促进语文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钱文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及其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19(34).
[2]沈小田.初中語文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3]黎薇.课堂教学因“问”而灵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3).
[4]王晟昱.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天津教育,2021(04).
[5]汤玉风.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D].伊犁师范大学,2020.
[6]唐惠忠.中學语文课堂提问需把握四个“度”[J].辽宁教育,2020(03).
[7]姜萍.中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之我见[J].语文教学通讯,2019(10).
[8]徐燕.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研究[D].江苏大学,2018.
Discuss on the Art of Questioning in Chinese
Classroom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Yu Xue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Abstract: Effective questioning in Chinese classroom can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mobilize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Chinese core competence. Designing effective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art, which can play a vital role in students' Chinese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rt of question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questioning, the art types of questioning and the strategies of questioning,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questioning art; questioning strategy;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core 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