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杭,金芬芬,余陈翱
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 浙江江山 324100
突发性耳聋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就其发病原因有几种假说,如病毒感染学说、免疫学说、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等,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内耳微循环障碍学说。有研究表明[1]患有糖尿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微循环的受损,此类患者听力损失普遍较非糖尿病患者严重,且恢复更差。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血脂升高会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堵塞。有文献表明,糖尿病对视网膜动脉与静脉具有一定的影响,表现为动脉值缩小[2]。由于内耳微循环目前尚无检测方法,而视网膜血管是目前人体唯一能够被直接观察的微血管,故本文对2型糖尿病伴发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视网膜动脉直径,动静脉直径的比值进行了研究,以明确视网膜动脉,动静脉比值在预测糖尿病患者突发性耳聋发生是否具有预测价值。
入选对象共60例,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耳聋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61.53±11.07)岁。对照组为2型糖尿病患者,男14例,女 16例;年龄(55.80±13.39)岁。
2.1 一般资料 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收缩压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既往史(高血压、吸烟史等)、糖尿病病程、有无主观耳科症状。
2.2 内分泌相关检查 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空腹血糖(glucose,GLU),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 )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 )。
2.3 纯音测听 采用诊断型纯音听力计(丹麦国际听力公司,AD229b型号)在隔音室采用降10升5法测试两耳纯音听阙。测试双耳气导(250~8000Hz)和骨导(250~4000 Hz)阙值。根据2015年中华医学会突发性耳聋指南,将72 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的定义为突发性耳聋。
2.4 声导抗测听 采用声阻抗仪(丹麦B&K公司,AF235型号)分析中耳内情况。声导抗测听测试音为226 Hz 探测音,分别测试患者的鼓室导抗图,镫骨肌声反射,所有患者为A型图,除外中耳病变。
2.5 眼科检查 视网膜血管直径的测量:将有青光眼病史、家族史或者眼压测出有青光眼的患者剔除研究范围。检查前视网膜血管直径前,予复方托吡卡胺眼药水扩瞳,当瞳孔直径大于6mm则进行眼底镜检查及眼底照相。患者普遍选右眼评估,但如果右眼屈光间质混浊影响测量的则选择左眼。以视盘中心为中心,自视盘边缘起,并距离视盘边缘1/2和1个视盘直径分别作2个同心圆。在上述2个同心圆的范围内选取视网膜血管进行直径的测量。使用Parr Hubbard公式计算CRAE和CAVE),以此分别代表视网膜动脉和视网膜静脉的平均直径[3],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正常值为2/3。为避免偏倚和个人差异,所有患者眼底检测均由同一眼科医生完成。
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型变量采用()进行统计学描述。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中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否则用Mann-Whitney U检验。2组间单因素比较采用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组患者CARE、AVR、G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吸烟史、TG、TC、BMI、SBP、DBP、HDL、LD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资料比较
以听力是否受损为因变量,年龄、糖尿病病程、CRAE、AVR为自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果 显 示:AVR(OR=1.292,95%CI:1.081-1.545,P=0.005)对听力受损有影响,见表2。
表2 听力受损影响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
突发性耳聋是指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确的,至少2个连续的频率听力下降超过20 dB HL[4]。最新研究表明,全球约有5000万人患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南亚、非洲及亚太地区高发[5]。听力损失给日常生活带来较重的负面影响,造成沟通障碍,甚至甚至加重患者抑郁、摔倒、死亡的风险[6]。而其具体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的发病原因包括内耳血供障碍、遗传、病毒感染、膜迷路破裂、过敏反应等,近年来支持内耳血供障碍的研究越来越多[7-8]。内耳的血供来自迷路动脉,迷路动脉由椎基底动脉分出,获由其下分支小脑下前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分出,迷路动脉虽与颈内、颈外动脉吻合相通,但这些吻合支极细,基本可以忽略,所以内耳的血供基本可以说是仅由迷路动脉供应[9]。一旦该血管发生痉挛,狭窄,血液黏稠度增加等,内耳毛细胞由于缺血缺氧造成损伤,听觉末梢感受器受损,发生耳聋。但由于内耳血管无法检测,故这一推测目前也仅仅是假说,无法证实,而视网膜动脉是人体唯一可以观察到、测量到的动脉,且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必定会影响视网膜血管。通过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变化可能对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所以,本文关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变化对糖尿病患者发生突发性耳聋的风险的预测进行了研究。而血糖的升高,Fukui等认为血管内膜糖蛋白的沉积和管腔的狭窄是引起微小血管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突发性耳聋的主要原因之一[10]。本文2组患者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等效值和比值越小的患者,听力损失风险较大,且呈负相关,故糖尿病患者常规检查眼底动静脉血管直径对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和预后有一定提示作用。我们认为动静脉的血管直径可以间接反映局部微循环的能力,动静脉比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周围微小血管的活性,比值约小,代表动脉直径约细,也就可能代表耳蜗动脉直径的不足,更加容易形成血栓,提示突发性耳聋预后不佳。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比较少,且调查时间比较短,可能存在研究偏倚,将在后续研究中深入分析。
综上,视网膜动脉直径及动静脉直径的比值对糖尿病患者突发性耳聋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是由于本实验样本量较小,并有许多其他危险因素会影响视网膜血管直径,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使用时也应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