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研究

2021-11-24 04:11:14曹国强
经营者 2021年9期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人员软件

曹国强

(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湖南 长沙 410015)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处理进入大数据时代。这种技术可以对使用频率高、容量巨大和结构复杂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归集和共享,并进行数据分析及预测,提高数据处理的精度及管理工作的效率。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正在经历着从传统会计过渡到会计电算化全面应用阶段的改革和升级。会计电算化是凭借现代计算机技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而设计的应用软件,能实时处理和分析财务数据,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方便、更可靠的数据来源。传统的人工手动记账模式会逐渐被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模式取代,先进的大数据信息技术融入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后,会使其在会计及管理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大数据背景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概况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大的阶段,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1981年以前)。在这个时期,计算机技术尚不成熟,导致其应用于会计领域的范围十分有限,涉及的会计业务比较单一,最初仅用于工资的核算。计算机硬件的价格非常昂贵,软件的使用界面基本都是带操作符的计算机程序口令,能掌握计算机程序操作又熟悉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非常贫乏。第二阶段为探索和发展阶段(1981—1991年)。1981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我国首个会计电算化应用实验室,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紧接着,全国掀起了一股会计电算化改革的热潮,会计人员不断探索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第三阶段为逐渐普及阶段(1991—2001年)。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发展水平相对成熟,人才储备越来越多,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逐渐普及并日趋成熟。第四阶段为提升阶段(2001年以后),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应用体系不断成熟,出现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先进的数据处理方式,使会计电算化以高速发展状态应用于大中型企业,出现了云会计等先进的信息化处理方式。

三、大数据背景下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数据的认知水平较低

在大数据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传统的会计人员如果没有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没有把信息技术与会计工作相融合,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全方面认识,就会影响会计电算化优势的发挥。会计人员在处理和分析会计信息的时候,对大数据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知识的学习,认为会计电算化仅用于会计核算层面,缺乏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深入了解。

(二)信息化软件和计算机硬件搭配程度较低

第一,由于当今市场上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数量众多且应用版本千差万别,这些软件对单位的计算机配置、网络的配置有着较高的要求,使会计电算化在大数据应用层面的门槛相对较高。第二,大部分的企业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依然是古老的通用化商品型会计软件,其缺点是适配性不高且缺乏针对性的应用设计。企业的核算机构多,而每个机构又下设不同的核算部门,由于数据处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数据转化和数据共享方面依然达不到大数据平台建设的要求。第三,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安全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财务软件面临着被计算机病毒入侵的风险和会计信息被泄露的风险。这些隐患都隐藏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之中。传统的企业一般只考虑软件本身使用的实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而忽略了计算机网络硬件的安全性配置,使得信息化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

(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大数据是新兴起的信息化产物,很多传统会计人员对大数据应用于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十分陌生,由于会计人员缺乏信息化处理经验,未发挥出会计核算与业务管理结合的协同效应。会计电算化软件分为多个子模块,从大多数会计人员的使用程度上看,会计电算化中的核算模块相对于分析和预测等管理会计模块而言使用较少。同时,大数据下的会计电算化工作需要与公司的整体战略协调发展,客观上对会计人员在管理会计应用方面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四)大数据的应用环境不够成熟

大数据的应用常常需要在繁杂的信息数据中采集、搜寻、分析以及预测有用数据,这些工作都需要在安全、稳健的环境中进行。虽然在大部分的企业中,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但依然缺乏成熟的大数据应用指导体系,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约束大数据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致使会计电算化的使用环境不够规范。因此,只有建立一套成熟的大数据会计电算化应用及监督体系,才能使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四、大数据背景下提高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全体会计人员对大数据的认识水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需不断对全体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对大数据背景下电算化工作的认识水平,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管理者要积极带头学习关于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树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宣传大数据应用对企业会计电算化带来的积极作用,引导全体会计人员提升对大数据的认识水平。会计工作者要积极参加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并深入思考如何把大数据的先进理念融入自己的岗位。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个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是否完备,决定着企业的运行是否有效。大数据的管理理念侧重管理会计的应用,而管理会计水平的提升又依赖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越健全,制度化管理越完善,工作分工和职责范围越清晰,企业的运作就越高效。企业应该全面考虑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各岗位的方方面面,针对该岗位可能出现的风险点进行预测,并设计出针对该风险点应采取的防范措施。与此同时,还要规范会计电算化系统使用情况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运行后台有可靠的监管程序,能对访问系统的人员信息及任何操作进行记录,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安全、完整。

(三)搭建大数据一体化的财务、业务数据处理平台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鼓励会计人员充分利用大数据一体化平台对采购、生产、仓储和销售等数据进行实时管理,实现财务和业务数据高速共享,搭建企业数据处理集成平台,发挥软件管理的协同效应以满足不同部门的信息需求,使内部数据交换更加顺畅。同时,不断推进云计算在财务部门中的应用,让财务部门与银行、供应商和税务等外部单位进行交接。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数据需求者要注重搜集和分析数据,使管理者的决策更加合理性和高效。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来收集各种外部有用数据,研究外部数据,分析市场走势,让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更加稳健。

(四)提升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职业技能

目前,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对传统会计人员的需求在不断降低,对熟悉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的会计电算化人员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培养与之相关的会计电算化技术人才成为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改革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因此,也需要调整我国各大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课程以外,还需要开设与大数据相关的会计电算化操作课程。对于企业来说,则应当定期对会计新员工开展电算化培训工作,拓宽会计人员的视野,培养既熟悉信息系统操作又具备较高会计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不断更新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发展。

五、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需要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会计电算化工作,认识到先进的科学技术给企业带来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时间较短,改革的压力和阻力依然存在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相关经验教训,稳步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不断创新,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会计模式,为企业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的战略性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电算化会计人员软件
禅宗软件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26
软件对对碰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应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3
浅析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和审计的冲击
“三自主”学习法在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山西农经(2015年2期)2015-07-12 09:46:34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精品(2015年9期)2015-01-23 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