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广顺
(郏县社会医疗保险中心,河南 平顶山 467100)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并形成了有序的历史发展状态,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城镇居民基本保险制度范围扩大,通常涉及三方面的内容,即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更好地研究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状态,我国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人员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连续输出并逐渐形成了各种令人瞩目的研究分析结果[1]。
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各种金融工具不断涌现出来。社会医疗保险就是我国政府推行的一种金融中介工具,其能够为国民提供充足的医疗保障,还能够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此,有必要研究社会医疗保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充分了解与掌握社会医疗保险的经济特性。
社会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旨在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的医疗需求保障。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基本医疗保险、大额医疗救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个人补充医疗保险。
研究发现,当前超过13亿人参保了三项基本保险,覆盖范围广泛,我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已形成并初具规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疗保费总收入逐年增加,并以每年26%的速度增长。我国医疗保险收入在1980年大约只有4.6亿元,而2016年已经达到1.26万亿元[2]。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财政收入日益增加,再加上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问题,日益关注疾病预防、养生等问题,开始为了自己的健康投资,医疗保健费用也会增加不少。医疗保险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人们减轻看病的负担,而且会给保险行业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压力的影响下,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会不断完善。政府支持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给予医疗保险的财政补贴日益增多,这为医疗保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3]。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医疗保险事业持续进步。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均筹资额也相应高,在其他条件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当地医疗保障水平会逐渐提高。换言之,经济发展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与进步。
我国国土辽阔,但是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方政府通常会按照当地发展水平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而政府财政支持的力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由于各地政府扶持力度不同,各地社会医疗保险发展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距[4]。
我国流动人口众多,广大农民工因为缺乏医疗保障,流动性较强。当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在城镇稳定就业,并作出一定贡献,进一步发展城镇经济。
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可知,上海、深圳等城市为了吸引更多外来人员,为了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工设置了专门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劳动力的稳定性,为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同时,站在劳动者的角度上,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从而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健康劳动力的广泛投入,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从而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很大的力量[5]。
站在医药服务行业发展的角度上,构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促进人们医疗服务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相应地会提高国民的用药量、入院次数等。与此同时,在逐步扩大社会医疗保险普及范围的基础上,医疗费用支出的不确定性比较大,政府对医疗费用的支出也会逐渐增加。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负担,若退休人员不缴纳社会医疗保险,则极易缩小个人账户基金收入。而且,老年群体多发生慢性病、高危病,其医保基金支出会不断增加。这一背景下会改变社会医疗保险收入,还会直接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从而带动国民消费[6]。
在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支持下,国民与个人家庭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国民消费包括医疗消费和非医疗消费两类,随着医疗风险的不断缩小,国民会减少预防性储蓄,进一步释放当前的消费欲望,进一步提高其他方面的支出比例。基于此,在社会保证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在全民范围内推广社会医疗保险,能够极大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并带来巨大的增长潜力。
推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率,进而极大地提升国民健康水平。
分析我国老年人的调查数据可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极大地降低了被保险覆盖老年人的三年间隔死亡率,相较于无保险的老人,这类被保险覆盖的老年人寿命至少可以延长5年,死亡率可以降低19%。而推行新农合,可以帮助参保人员有效减少因病卧床的时间与患重病的次数。社会医疗保险本身具有经济补偿功能,可以充分保障国民生产与生活的稳定性[7]。
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业的累计赔款已达到上万亿元,仅汶川地震期间,保险公司完成的赔付就达到14.2亿元,补助了1万余人。医疗保险能够极大地缓解国民患病时面临的经济压力,能大幅度地提高国民的生命健康水平,使国民能够拥有更大的财力为健康投资与储蓄,从而充分发挥先进生产力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国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国家可以转化部分消费为医疗基金积累。这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消费基金的膨胀情况,还能够为经济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社会医疗保险、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医疗保险受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乡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差距的影响,要使两者协调有序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
应根据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确保两者能够实现同步发展,各地医疗保险需求应与居民的经济收入相符;政府应对经济落后的地区给予充足的财政支持与保障;针对收入不高的人群,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缩小收入差距,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公平,并实现共同发展。
站在经济发展的角度上,推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国民生存率,带动国民消费,且能够帮助国民享受保险带来的经济补偿,从而帮助国民更好地运用保险资金,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