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与可持续发展

2021-11-24 08:40赵军玲
商品与质量 2021年42期
关键词:观光农业农地设施

赵军玲

新河镇人民政府 山东平度 266715

实践证明,在发展农村农业经济过程中,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及农业环境质量很容易受到农业生产方式、生产要素及管理方案的影响。伴随着国家农业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对于农业发展方向及发展目标也发生明显改变,迫切希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出资源优势及环境优势,促进农业产业链的绿色发展,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性与长远性。格日乐[1]结合当前国内农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固有的农业生产管理方式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逆的,必须加快农业发展转型,坚持走资源友好型农业发展之路,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果优势,加强循环经济的发展,在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而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为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化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不同管理理念下的农业生产对农业经济及环境的影响分析,以有效促进中国农业生产转型,从而达到提升农业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标。

1 影响农业经济增长及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过分追求农业增长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遭受多年战火洗礼过后,中国社会一片狼藉,可谓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人们常处于吃不饱、穿不暖的境地,在此背景下,中国农业生产就医追求农业增长为主要目的,在此管理理念下,就不得不通过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应用保证粮食增产,但过多化学品的应用,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业经济,但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却是不可逆的。

(1)农业化学品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表面上看,化学药品与农业经济并没有多大联系,但实际上,二者相辅相成。化肥、农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从而有效保证粮食高产产量,可以说,这些化学品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农业经济,保障了粮食供给。

(2)农业化学品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高效生产离不开化学品的投入,但滥用化学品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污染,农业污染具有非点源性特性,随机性较强、成因复杂、潜伏周期较长,难于防治。例如,因农业污染造成的水环境问题使得人们的饮水安全受到威胁,严重影响着人体健康。

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1)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依靠合作机制将农业生产专项资金、生产技术及农用机械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实现资源优化。首先,合作社专业化管理模式可使农业生产形成规模,还为农业机械推广提供了便利,对于一些小型农户而言,可适度减少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率,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妥善解决了过去以家庭为单位的零散生产方式,带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经济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及农业市场竞争力,农民专业合作社可通过相关措施的应用,对各种入社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督与检查,积极推进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整体发展;另外,合作社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模式推行,对高污染农药、化肥等农资投入量进行了合理控制,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指标[2]。

1.3 农地流转

(1)农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过去,由于农业市场经济要素不够完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农业经济水平不高,但通过农地流转的推行,可做出不同的资源配置决策,所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较大规模农地产生了“规模经济”。理论上,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可能是规模报酬递增或是货币原因。如果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在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及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规模报酬递增会产生规模经济现象[3]。除此以外,货币原因也可能产生规模经济,例如管理成本下降、原材料大量采购的优惠、信贷支持等。在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些学者将规模经济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生产要素投入的比例变化,农田经营面积的扩大和非生产区的改革处于前者;直接生产过程之外的利益,如公共设施、生产设备、生产规模及产业联系都属于后者。某些投入的不可分割性,例如灌溉设施、大型农业机械等,会带来农地规模报酬递增,这可以视为内部规模经济。

(2)农地流转对环境的影响。农地流转对环境的影响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农地流转对农业环境的特定物理和化学特性的影响。农地流转导致的作物结构变化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氮素环境风险,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整体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②农地流转对农户环境相关技术采用的影响。农地流转虽增加了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但农用塑料薄膜和农用柴油的消耗却减少了。此外,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增加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其生态影响在区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最后是农地流转对宏观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③农地流转对宏观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农地经流转后,环境压力逐步减轻,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4]。

2 加快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2.1 优化区域布局,建立标准化、市场化农业生产体系

优化设施产业发展布局,加快设施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实现设施农业从选址建设、选型、智能装备、种苗繁育、种植生产、技术体系、物流体系建设等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加快完善设施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体系,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全方位增强科技对设施产业的支撑能力。

优先立足当地市场供应,把握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充分发挥各类营销组织、农民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统筹基地建设、贮藏保鲜、物流加工等环节,提高蔬菜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进而促进设施产业稳定发展。

2.2 构建智能、绿色、高效的非耕地设施发展新方向

鉴于和田地区耕地资源少,要合理利用绿洲外围,将未利用的沙漠、戈壁、盐碱滩等非耕地充分发展设施农业。优选远离污染源、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作为设施蔬菜基地。同时,可大力推广林下设施模式,真正把设施农业做出规模和效益。在设施建设方面,向大型化、宜机化方向发展。优先选择建设新型材料温室,采用新型节能日光温室覆盖材料,推广温室信息化、智能化,水肥一体化、智能化装备配套技术,以提高设施机械化利用率及温室生产效率。

2.3 加强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温室冬季保温性能差、结构简单、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等因素造成的设施闲置问题,根据需要重点建立老旧温室改造关键技术示范,开展老旧温室后屋面加固及墙体、棉被等改造,降低空棚率,提高温室的标准化程度和抵御灾害的能力。针对少数民族技术水平差,投入意识薄弱,设施综合效益差的问题,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组织引导作用,强化基地现场指导服务能力,培育少数民族蔬菜种植能手、专家,提高技术水平。

对从事生产经营的设施农业基地,可引进一定数量的内地蔬菜专业户,建立科技生产示范棚,带动周边少数民族农户发展蔬菜生产,解决当前蔬菜产业发展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3]。

2.4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推进行业规范发展

有关部门应该针对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在规划建设上的无序开发、审批监管模糊,运营服务上的运营管理水平低下、服务意识浅薄、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组织建立休闲观光农业标准体系,引导各类企业、农户等休闲观光农业经营者向高水平、标准化发展,标准可包括建设与评价标准、服务规范与操作规程。建设与评价标准主要关注各个业态的规划、建设与评价,服务规范与操作规程主要关注各种业态规范服务的需求。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不同模式出发,结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地域特点和现状优势,分析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建设与评价的现状,针对优势经验和不足,建立规划建设与评价标准体系;从休闲观光农业功能的角度,结合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和服务,提出服务规范与操作规程的标准体系,明确需要制定标准的具体指标。通过构建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标准体系,可通过计算评价各指标权重,对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资源进行分区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一体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依据[4]。

2.5 推广互联网应用,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实施

“互联网+”战略,将互联网手段应用于休闲观光农业的各个环节,营造信息透明、方便快捷的整体环境,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建立信息网络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优势,有利于优化各经营主体的整体区域。在项目规划建设时期充分了解周边资源,可以对自身结构、联结机制及发展模式进行评估,最终多个经营主体形成以资源共享、利益同存为纽带的产业共同体,实现行业良性发展。

在主体运营中引入互联网应用,建立以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可以使得需求沟通、产品设计、创新创意、交易评估等一系列服务在云端获得一站式解决,具有即时性、移动性、便利性、互动性、透明性等特点,以及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等优势,可以为全产业上下游提供相应服务,真正实现农田变乐园、农事变活动、农业变体验。也可以为使用客户提供所需求的专项服务,包括旅游攻略、线路推荐、农产品溯源、服务评价等体验,减少休闲观光农业服务的中间环节,形成从吸引客户群体到体验休闲服务的消费闭环,从而实现农业休闲服务的价值链重构。

2.6 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寻求差异化发展经营

企业应立足自身优势,拓展休闲度假、保健养生、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休闲农业业态,依托农村的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有计划地开发休闲农庄、特色农宿、自驾营地、乡村情调酒店、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9],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形成差异化发展。休闲农业龙头企业可通过管理输出、资金参股、技术指导等链接方式,与当地的休闲农业经营者开展合作,参与到各类休闲旅游项目,探索主题公园、亲子农场、摄影基地、特色小镇、渔人码头、运动垂钓等休闲农业模式等建设和开发,以新业态、新理念、新产品的开发为主要手段,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5]。

2.7 拓展产品增值空间,增强消费者黏性延伸

休闲农业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增值空间主要从两步着手,第一是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为基础,经营主体注重开发、培育和壮大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种养殖业、地方名优特农产品、地理标识产品等都可以培育成为优势产业。第二要做好配套休闲产业,以产品作为主要竞争手段,经营主体应树立产品为重的理念,要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应对消费者求新求异的体验需求,利用地域特色和周边文旅资源,打造休闲农旅的特色品牌,做好配套休闲产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6大方面,策划相应的活动,开发奇特产品,做到吸引眼球,满足口舌,愉悦心神,延长消费者逗留时间,使消费者来之能观、疲之能宿、娱之能购,满载而归,如此才能增强消费者的黏性,出现回头客。三要做好营销推广,积极利用互联网传播特性,吸引游客主动参与休闲观光农业商品和服务的传播和营销,才能传播更广,吸引来更多的游客参与。做好优势主导产业,才有发展的基础;做好配套休闲产业,才有提质的空间;做好品牌营销,才有游客不断涌入,才有做大做强的希望,最终才能真正实现休闲观光产业链延伸开去,做到持续性的高产、高质、高值、高效,更好的实现乡村振兴

3 结语

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妥善解决农业经济增长与环境间的矛盾,希望通过一种科学的农业管理措施的运用,在提升农业经济水平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三种不同管理模式对农业经济及环境带来的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分析,提出通过等途径的实施助推中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观光农业农地设施
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的理论阐释与制度重构
家庭非农收入、养老保障与农地流转参与
——基于农地福利保障调节效应的分析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我国生态观光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进措施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及对策研究
金融支持县域观光农业发展的思考
小田变大田破解农地零碎化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