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双创”视域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2021-11-24 21:38戴欣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双创教育教师

文/戴欣宜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自2014年被提出以来受到了各领域的高度重视,高校更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关键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现阶段,高等院校教学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引导学生将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快速转化为职业技能,是教育体制改革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服务经济社会与知识拓展的能力。在教育方案设置方面,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保证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重视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双创”教育的开展需要高校、社会、企业、政府和家庭等多方协同合作、协同配合,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总体看,国外创业教育课程的培训讲师都是校外创业投资人员,对企业的运营现状十分熟悉,既具备扎实的创业知识,又具有实际的从业经验;而国内讲授创业教育课程的讲师大多数是学术科研专家,没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现阶段,国内在校大学生都是“00后”和“90后”学生,且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从小生活在家长的呵护和教师的关爱下,严重缺乏社会阅历,需要在本科教育阶段获得社会化的磨炼,从而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当前我国已发展成为教育大国,高等院校入学率达到40%。在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对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教学,而且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

二、明确高校“双创”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高校“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高校作为载体,有效提高创新创业人才质量。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中明确表示:“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2]其明确了在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培养的目标以及高等学院肩负的重要使命。高校应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建立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形成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使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此,高校需要将创新创业理念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每一个受教育者深刻理解“双创”教育的深层次精神与内涵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三、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开放式“双创”教育体系

“双创”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而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高校要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沟通、价值判断、自主学习与协同创新的能力以及心怀国家、人文情怀和专业素养等综合素质。对此,要打破学科之间及学科内容之间的隔阂,依靠通识知识和人文知识,构建并完善开放式“双创”教育体系。基于“双创”人才的培养目标,高校应以构建完善的开放式“双创”教育体系为依据,形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驱动”教学模式,形成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培养、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3]。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引进校外优质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利用好校外精品课、慕课等公开在线课程,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同时,增设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培训课程及考核制度,引导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拓展专业知识,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高校应增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掌握更多创新创业知识,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开展座谈会或主题讲座,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优秀的企业负责人、创新创业专家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除此之外,举办创新创业竞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主题竞赛活动,将竞赛的组织、培训等内容纳入教学管理工作中,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加大创新创业活动的普及程度。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长久发展的根基,要想“双创”教育得到高效、良性的发展,教师的爱好、兴趣、需求必须高度契合。在高校“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分重视物质奖励,难以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将严重影响教师的全面发展;如果不提供物质奖励,教师的教学目标就会削弱,无法长久地持续下去。现阶段,国内高校录用的教师大多数是高校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经验不足,理论知识水平高、学历高,但应用能力弱,高校师资队伍的普遍现象是教师会管理、懂技术,缺乏实践经验。对此,提出“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有助于实现高校健康、长久发展。部分青年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深入企业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创新创业专家来讲授创业经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4]。

(三)创新创业实践培训活动

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实践创业的机会,对创新创业的培训仅局限于创新创业模拟竞赛活动。加之竞赛的评比标准停留在创新创业方案设计阶段,缺乏相应的执行成果考核制度,甚至没有执行,创新创业的方案设计仅停留在文字表述的层面上。高校除了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之外,还要积极组织规范的创新创业实践培训活动。一方面,许多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项目申报和项目结项两个阶段,实践活动审核一般是以文字记录的形式,缺少对实践过程和成效的评价制度。对此,需要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效的评估,防止实践活动形式化;另一方面,加大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资金投入力度。目前,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工作环境还达不到优质的水准,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投入的资金有限。对此,要加大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还原度高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实习期间进行实践,在社会上寻找机遇,通过申请商标、试办公司等深入了解自主创业,找到发展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5]。除此之外,高校应创建一系列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对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与培训服务,开展精准、系统的创业辅导教学。

(四)营造“双创”文化传播氛围

校园文化是“双创”教育的核心内容,将校园文化渗透到“双创”教育中,有助于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双创”文化传播氛围。“双创”教育不仅要传授创业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建设“双创”文化的主要措施包括:联系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将其邀请到学校向高校大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联系知名企业家,将其邀请到学校开展“双创”主题论坛、讲座,有助于学生掌握行业发展现状、捕捉创业机会;构建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如设立校园创业街、设立创业制度公告栏等;开设创新创业竞赛,定期举办校园“双创周”等主题教育;对“双创”教育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个人与优秀组织团体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创业表率,弘扬创业精神,传播创业故事;学校要通过多方位、多渠道营造校园“双创”文化传播氛围,使创新创业发挥价值引导作用,转变高校大学生的生活方式。

(五)构建“双创”教育人才培养评估体系

为全面实现创业就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促进人才培养与保证教学质量,高校要将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和考核制度纳入“双创”教育的人才评估体系。通过对过程的监督与考核成果的检测,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创业态度与创业成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参考。通过反馈评估结果,激励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双创”教育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并不是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尝试创业,而是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实践,产生学习的驱动力;通过过程监督与成果考核,促进师生协同发展,有助于学习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升。

四、结语

现阶段,“双创”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如何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推进创新创业教学改革,需要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共同探究。培养“双创”人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各高校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注重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校企协同合作共建“双创”教学环境,真正做到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