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羿
(无锡环胜精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无锡 214105)
战略性人力资源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帮企业更好地实现战略管理的目的,使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保持着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进一步阐述战略性人力资源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作用,并说明了优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影响,希望可以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的角度,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帮助。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最初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如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欧洲地区和美国、日本、韩国等众多国家的企业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在现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实施现代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目的就是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和适应度。谢晓芳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即企业整合企业各项人力资源,最终根据其目标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同时,战略性人力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更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钟武勇认为,战略性人力资源,即企业为了实现其长远发展目标,而逐步优化企业的人才、技术、知识,最终实现三者的耦合协同发展。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即根据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和经营方式,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分析、配置与优化,从而使得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核心点主要就是企业管理成员的创作力度、价值因素、管理价值链等多种要素的整合。
目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人才是竞争核心,企业一定要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结合员工的特征和需求为其安排合适的岗位职位,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经营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另外,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可以有效确保员工利益,充分发挥员工的价值,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双赢。
企业的战略性管理需要决策层从企业整体的发展规划考虑。其中,从企业发展的内部需求考虑,也是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战略性人力资源可以从更长远的角度,明确企业自身内部的发展需求,构建一个明确的战略管理模式。如企业产品生产技术改造、企业人员成本统计等,都需要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对此进行调整,完善企业内循环。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劳动力市场波动、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下浮、生产方式的变革等。这些游离于企业本身的外部变化因素,同样给企业的战略管理带来了巨大影响。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解决这些困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挑战。首先,我们要明确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制度中的核心永远是“人”和与人相关的各种因素。企业只有真正地从战略上重视人的培养和应用,才能使得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当企业的外部竞争情况发生变化,使企业内部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会让企业的发展处于被动的状态。例如,河北省石家庄市,由于受到北京、天津的影响,这个河北省的省会城市人才外流情况十分严重,相关技术变革也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这种外在人才虹吸现象,导致企业外部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大量挖掘客户并增加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因此,人力资源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近些年,我国很多企业都开始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实施方法,并对其进行积极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企业都在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实施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效果,以此来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发展问题也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例如:部分人力资源部门无法客观看待企业的长处和缺陷,进而在制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影响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岗位职责内容和要求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对人才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了解员工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根据不同员工的实际特点合理分配岗位,这样能够有效开发出员工的潜能,使其在擅长的岗位上发挥自身价值。另外,企业要针对员工的素质能力,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为企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下去。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制定战略性决策时,相关部门优先考虑外部竞争环境带来的各种因素,对企业内部需求管理理念缺乏深度思考。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行,可以使得企业更好地调整内部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需求。从战略的角度优化公司结构和发展理念,更多的应该是同企业的内部整体因素出发,即从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出发,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和需求,探讨企业发展中内部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包括从外部与产品市场的契合度等方面综合考虑。企业想要在战略进行中敏锐准确地判断发展方式和方向的正确性,离不开企业对人才的培养和引入。只有大量的人才涌入,才有利于优化并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
为了减少员工培训工作的形式化,并不断提升员工培训在企业优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实际效果,企业要分部门进行差异化培训,而且可以选择将员工培训工作划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第一个阶段,围绕员工所在的部门进行相应的理论知识灌输,提升员工认知水平,使员工对该部门的运行关键有一个明确的了解。第二阶段则要进行员工技能培训,在这一阶段中,要进一步提升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并通过系统培训,使员工掌握特定的工作技能,并使其在进入岗位后能够更快地融入其中,然后高效率地实施工作。例如,企业针对销售岗位员工的培训,在第一阶段的培训中,要引导员工对学校专业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回顾,然后结合本企业业务内容,明确销售工作要点。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模拟或真实案例的呈现,使员工围绕本企业产品掌握特定的销售技巧,并在上岗初期通过对老员工的细致观察,进一步完善工作细节。通过这种方式,促使销售人员更快地融入工作环境之中,并高效实施销售工作。
以“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全面推进人才动态管理,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常态化、长效化落实。完善与各工程公司、区域公司上下联动、条块协调,形成目标责任落实、工作协同高效的运行机制。要坚持服务中心大局、服务高端引领、服务各产业拓展和全国化深耕,加强高层次、领军型、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和业绩跟踪;要聚焦主营业务、聚焦新兴业务、聚焦服务商转型,持续深化培训与开发机制,实现各层面、各专业和各岗位员工认知升级与能力提升。
许多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了员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绩效考核方面未充分考虑到员工在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制定一些决策时未考虑员工的感受,没有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员工很难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和信任感,也就无法将员工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长久下去,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为了防止出现这类问题,企业要加强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全面分析公司人力资源结构体系,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对未来的发展规划,并积极合理地利用提高工资等形式来调整员工岗位。另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转变传统观念,不要忽视员工,仅把管理重点放到经营生产上,一味追求高额的经济收益,这样会增加员工的工作压力,而且使员工很难正确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在制定决策方案时,员工和企业之间容易产生分歧,会对企业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管理过程中要给予员工一定的话语权,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重视,这样可以增加员工的归属感,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经济收益,最终实现共赢。
战略性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企业的有效薪酬奖惩体系。有效的薪酬奖惩制度有利于企业内部循环的良性发展,提高企业内在活力,吸引相关人才,提高企业战略发展的整体效果。具体方式方法探讨如下。战略性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办法要摒弃传统的绩效薪酬管理办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阶段的员工实际诉求,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制定。薪酬制定的范围应该综合考虑员工的日常考勤、绩效、工作成果、心理状态等方面,目的是让企业员工更好地发挥自身才能,让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也加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就一定要重视人才的管理,积极开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未来的战略规划目标,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促进企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