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南阳市财政局,河南 南阳 473000)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地方政府的职能随着经济发展发生变化。财政部门作为主要参与经济建设的政府部门,其职能转变正值关键时期,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在地方财政部门的财务管理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方财政部门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规范财务行为、强化财政管理、提升预算编制和公费支出的质量有重要意义。所以,完善地方财政部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是当下政府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
注重地方财政部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地方政府的预算编制有积极作用。通过财务内部控制,规范预算编制活动,科学开展预算编制,开展合理预算,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先规划和预算,降低政府工作的支出成本,保证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提高财务管理的成效。利用预算控制,单位能够合理安排财务活动,提高财务活动的工作质量和效益,推动地方发展,提升地方政府的管理和建设水平。
注重财务内部控制,能够科学合理地规划地方政府的公用经费,制定公用经费的限额标准,有效地监督公费使用的过程。对公用经费进行科学管理和严格监督审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公款被挪用,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率。同时,加强财务内部管理,有助于在地方财政部门形成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氛围,最大限度降低公用经费支出,这和中国共产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是无缝衔接的。
采购是政府开展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财政部门控制采购预算,能够有效减少政府重复采购,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财务内控,财政部门能够根据政府采购的实际现状进行采购预算,加强对政府采购预算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政府的采购过程,较好地解决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政府的采购水平和采购效率。
构建内部财务控制体系,首先要重视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地方财政部门要对财务活动进行科学化和精细化的管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1]。对财务活动的业务流程,地方财政部门要进行严格的规范、有力的监督。严格的规范能让财政资金有效地运行和流通,有力的监督能保证财政人员奉公守法。通过对流程的规范和财政人员的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财务内控制度的构建和落实,有助于对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人格塑造,提高财政部门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防止贪污,提升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
其次,财务活动的落实、构建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还需要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分工,对岗位分工进行精细化管理,加大岗位分工的管控力度,明确主管干部的职责和职能,规定其业务范围,规范其业务流程和步骤,减少财务工作的失误,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在职位设置以及人员分工管理上,要使整个单位之间相互交叉、相互约束、相互监督,形成天然的内部制衡。在开展财务活动时,根据财务工作者的能力,地方财政部门对人员岗位职责进行精细化划分,保证职责落实到个人。落实岗位责任制,能够在内部有效落实和监督财务活动。另外,内部控制意识影响着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内部控制意识主要体现在地方财政部门是否能够及时推进或改革内部控制体系和实施岗位责任制。地方财政部门应组织学习财务内部控制理念、内容等,构建一个人人懂内控的环境,推进单位财务内控体系的构建。
地方财政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应当坚持零基础预算的原则,定额核定人员和部门的经费支出,按照轻重缓急对事业项目进行妥善安排。同时,还要关注地方财政部门的现状,权衡上一年或者季度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时要量入为出、实事求是。地方政府的财务活动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预算编制也要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对于财政资金要内外统筹安排。预算在落实时,容易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使预算出现误差。所以,要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在预算编制选择上,要坚持一般不予调整预算的原则,临时预算变动必须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批,没有通过上级政府审批的预算改变,一律不予纳入当前预算。
收支是预算工作实际落实的一个过程,是本轮预算的最终实现成果,也是进行下一轮预算的参考。地方财政部门强化收支管控,将财政拨款和地方政府收入进行一致性管控。在实际开展财务活动时,将财政支出和收入与预算管控相结合,明确财政拨款的支出方向,监督财政拨款的使用过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地方财政部门还应当遵照国家法律,结合自身实际,健全管理体制和绩效考评,对财政收支进行高效合理的管理和控制。
公用经费支出是地方政府预算的一部分,主要是“三公”支出,具体包括因公出国支出、汽车添购、运转费用和公务接待费[2]。公用经费支出是政府预算中不能避免的一项支出。地方财政部门要重视对公共经费的预算和监督,加大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管控力度,推动公用经费的合理使用。同公费支出一样,采购支出也是地方政府开展活动时不能避免的一项财政支出。因此,地方财政部门要强化采购预算,有效规避无预算采购情况,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率。
地方财政部门可以结合固定资产实际管理情况,制定基本的管理流程,为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提供制度依据。固定资产核算要实事求是,杜绝随意改动行为,科学划分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中,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管,精准把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效率,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根据国家法律,地方财政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归档,明确固定资产的产权所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防范资产遗失[3]。地方财政部门还应该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查和评估管理,向上级部门反映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加大对固定资产的管控力度。
内部监督是地方财政部门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在内部建立的监督机制,即内部审计制度。地方财政部门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团队,对地方财政部门的相关财政单位和财务人员进行年度或者季度、月度的内部审计,审计地方财政部门下属的财政部门以及财务人员的工作是否达到预算目标。审计内容包括财会管控、财会收支、专项资金收支管控、财务信息质量、预算落实情况等。经过内部审计,可以有效地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落实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效率。
外部监督即地方财政部门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主要的外部监督方式有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监督、社会团体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公民监督等六个方面。地方财政部门落实外部监督,要积极和审计局、监察局合作,对财政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定期审计[4]。还可以定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财政收支情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或者,在地方政府的政府网站和公众号上发布相关财政信息,自觉接受公民监督。落实外部监督,有助于提高地方财政部门工作的透明度,保证公民的知情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构建财务内部管理体系,进行内外部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地方财政部门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任重道远,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成和落实对于加强地方政府预算、公费管控、采购预算、固定资产管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完善与探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已经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地方财政部门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