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及培养策略

2021-11-24 12:19刘思喆王冰
经营者 2021年11期
关键词:外贸国际贸易电商

刘思喆,王冰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在此背景下,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国际贸易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国际贸易是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新形势又对国贸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人才培养方法。

一、新形势下国贸人才的需要

(一)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升,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大幅度增加。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国际贸易量还处于较低水平,仅占世界总量的1%左右[1]。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国际贸易量开始增加,随着2001年加入WTO 组织,我国的国际贸易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我国2020年度的贸易进出口总值已经超过了32万亿元。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外贸活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贸易量再创新历史,与我国有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呈现多元化。这也对我国外贸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二)中外贸易摩擦对人才的专业化需求

美欧等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只在他们本国占优势的产业向全世界提倡贸易自由,当其非优势产业受到影响时,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来设置贸易壁垒和限制[2]。1995至2004年这十年间,美欧及其成员国发起所谓的反倾销调查就有2646起,其中411起是针对我国,远高于其他国家[3]。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以来,美方打破原有的协商共识,三番五次地对我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此外,每年还会诉诸世贸组织,因单证、标签等不符合他们所谓的标准,每年都会有高达上千亿美元经济损失[4]。为了切实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迫切需要大批专门性的国贸人才。

(三)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国贸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新需求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是一个好机遇,各行业都在想办法抓住此次商机。我国的部分外贸企业借助电商优势,将出口业务搬上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和各类电商平台开展B2B 或B2C 业务。据不完全统计,仅2020年的前两个月,我国通过互联网的外贸金额近200亿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较,外贸额度增加了三分之一还要多。跨境电商业务是“互联网+国际贸易”的综合实现,需要具备这两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伴随此项业务的发展,要求国际贸易人才有更高的互联网应用能力[5]。

新形势下,进出口贸易对国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单是数量的需求,还有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为了保障我国外贸的利益,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可以适应新形势的合格的国际贸易人才。这就需要我们分析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新形势下国贸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清晰

国际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技能性,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把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我们通过与部分外贸企业访谈得知,他们所希望的人才应该是拥有牢固的国贸理论知识,具备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能力,能在商品进出口管理、外贸公司、“三资企业”、涉外金融机构等部门工作的具有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然而,在梳理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将目标定位成培养理论与学术型人才;二是偏向于理论经济研究等;三是集中在财务管理、金融管理等方面。显而易见,这些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很难培养出能够胜任国贸工作的人才。

(二)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

新形势下,国贸专业人才应该既有理论基础,还有扎实的操作能力。现阶段,高校的课程普遍存在重视理论,轻视操作实务,重视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的现象。例如管理学、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占比太多,构成了专业必修课的主要部分。可以增强实践能力的课程,如外贸单证、国际贸易操作实务、涉外英语函电、报关业务操作等课程占比太少,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此外,由于一些高校的资金配套问题,导致操作实验室、应用软件、授课教师等限制,仿真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国贸操作实务配套软件等与课程建设不匹配,学生在校期间都是以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没有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实际操作业务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国际贸易专业校企供需脱节

新形势下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量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外贸单位又因招不得适合的人才而着急。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新毕业的大学生知识广度不够、专业知识浅薄、不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很难达到行业发展的要求。许多外贸企业尝试通过互联网来维系老客户、发展新客户,也想通过电商渠道打造自己的品牌,将“中国制造”推向国际市场。把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需要既懂外贸业务又懂互联网的多技能复合型人才,然而多数高校培养的大学生或是只懂外贸业务,或是只会搞互联网,很显然,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供需出现了问题。

三、新形势下培养国贸人才的策略

(一)目标明确的多元化知识体系

高校应根据社会对外贸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多元化开设国贸实务类课程,培养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专业化外贸人才的需求。在传统的国贸实务类课程基础上,还可开设一些新课程,如国际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智慧商务、服务外包、商务投资战略、跨境电商、大数据与电子商务等,为社会和企业培养输送不同类型的外贸人才。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I(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智能、便捷和高效,运用大数据分析商务活动,能够为外贸商务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外贸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业务,需要对国际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短缺。企业对专业化的市场行情分析和预测人才需求激增,高校应设置国际市场行情分析与预测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市场行情分析和前沿预测能力,为社会培养新型国贸人才。

(二)通过校企合作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需要高校与企业相结合来加强国贸人才培养。按照企业实际需求构建国际贸易实验平台,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与模拟环境的实践相结合,增要求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也可以校企共建实习基地,让学生协助外贸业务人员处理真实的业务,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为企业解决部分劳动力,是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对教学所用软件和硬件进行优化升级,以满足在创新教学中的需求;开发企业发展业务依附平台,以外贸单位的需要为目标,精准化培养,为新形势下国贸行业可以快速、高效的发展提供保障。

(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机会,教育也应该积极探索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特征符合目前的教学发展理念,国贸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促进国贸实务类课程的有效教学。以书本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显得有些枯燥无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信息化教育技术,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视频、多媒体音乐等形式呈现出来,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可将复杂难懂的知识点运用于现代教育技术,以更加直观的方式传授知识,可以起到降低学习难度的作用,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复杂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还能够促进课程知识的及时更新,提高关于课程学习的效率[6]。

四、结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探索新形势下的国贸人才培养方法势在必行。只有不断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国贸人才的需求变化,找出国贸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缓解国贸人才供需矛盾,切实维护好国家利益,增强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同时解决就业等问题。

猜你喜欢
外贸国际贸易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山东外贸,跑出发展“加速度”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70年外贸大事记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