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云
1976至1979年,经当时的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批准,云南省文物工作队对大理崇圣寺三塔进行了实际测量、加固维修、清理塔顶、塔基文物等工作,并在清理主塔——千寻塔塔顶和塔基时,整理出土文物680余件。千寻塔塔顶清理区域分为三处——中心筒形基座、西侧坑洞和东侧坑洞,绝大多数佛教造像、塔模、刻文铜片、法器等文物均出自中心筒形基座及其中的木质经幢,西侧坑洞出土了一件鎏金铜函,其内装藏大理国时期写经三卷,该坑洞还出土了三件豆形陶瓷香炉。东侧坑洞则出土了一件覆钵式五重舍利塔,分别由铁、铜鎏金、银、金和琥珀制成。
舍利,梵语śarīra,或译“设利罗”“室利罗”,意为骨身或遗骨。一般是指佛陀释迦牟尼火化后的遗物,有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之分。后来也泛指高僧的遗骨。《金光明经·舍身品》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是舍利者,即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重。”因为象征着“遗教不灭”,并具有灵验性,佛陀舍利被视为佛教传世的圣物。《大智度论》记载:“供养佛舍利,乃至如芥子许,其福报无边。”
关于佛陀舍利来历,据《长阿含经》记载,佛陀在拘尸城双树间般涅槃后,其火化后的舍利被分为8份,由8个王国各自起塔供养,史称“八王分舍利”。阿育王统治时期,阿育王在印度全国搜集佛陀遗存的舍利,建造84000座宝塔进行供养,故供奉舍利的佛塔又称阿育王塔。这些事迹在《魏书·释老志》《历代三宝记》《法显传》《大唐西域记》以及敦煌壁画中都有所提及。公元一世纪开始,舍利信仰伴随佛教的传布从西域东渐中原,并以汉式塔来瘗埋佛舍利。据唐代释道世撰佛教类书《法苑珠琳》记载,当时中国就有21座阿育王塔,都以佛陀舍利瘗埋为主要特征而闻名于世。这21座阿育王塔分别是:西晋会稽县塔、东晋金陵长干塔、石赵青州东城塔、姚秦河东蒲坂塔、周岐州岐山南塔、周瓜州城东古塔、周沙州城内大乘寺塔、周洛州故都西塔、周凉州姑臧故塔、周甘州删丹故塔、周晋州霍山南塔、齐代州城东古塔、隋益州福感寺塔、隋益州晋源县塔、隋郑州超化寺塔、隋怀州妙乐寺塔、隋并州净明寺塔、隋并州榆社县塔、隋魏州临黄县塔等。千余年来,无数争名夺利、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舍利塔周边发生,又和舍利塔一同归入历史的尘埃。时至今日,多数舍利塔已难寻踪影,只剩下几处考古发掘出舍利的遗址,其中最有名的当属1987年陕西宝鸡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佛陀指骨舍利,2008年江苏南京大报恩寺北宋地宫出土的佛陀顶骨舍利等。
根据《大理崇圣寺三塔》考古发掘报告记录,三塔并没有用于瘗埋舍利的地宫结构,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千寻塔文物时也没有发现佛骨舍利,这是否意味着千寻塔没有舍利?让我们先仔细观察一番此件发现于千寻塔塔刹“天宫”的大理国五重舍利塔。
五重舍利塔整体结构为印度古老的覆钵式(也称窣堵坡,圆冢外形,是印度传统的舍利塔样式)。底座为铜鎏金束腰原型须弥座,上口沿饰银质莲瓣。塔身从外到内层层相套,最外层是铁塔,其腰部带有鎏金连珠纹,底有销钉与底座相连。解开铁塔,内为铜鎏金覆钵式塔,圆锥形银质塔刹。卸下后,其内依次为圆形素面银塔和金塔。揭去金塔后,核心部位是一座深红色的琥珀塔。整件文物构思巧妙,造型独特,材质珍贵,是一件极为罕见的文物精品。类似的多重罩子舍利容器,偶见于五代至宋代江南地区,如在浙江杭州雷峰塔塔基、江苏苏州瑞光寺塔等,全国其余地区并不多见。
除前文介绍过的狭义佛骨舍利外,还有一类更为广义的法舍利。《法华经·法师品》记载:“经卷所住处,皆应起七宝塔,极令高广严饰,不须复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来全身,此塔应以一切华香、璎珞、缯幢幡、伎乐歌颂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大唐西域记》也记录了“印度之法,香末为泥,作小窣堵波,高五六寸,书写经文以置其中,谓之法舍利也。数渐盈精建大窣堵波,总聚于内常修供养。”唐宋时期,舍利崇拜在佛教文化中盛行,越来越多的法舍利代替佛骨舍利被供奉于塔中。佛经、法器、宝石等皆可作为法舍利。唐代不空译《如意宝珠转轮秘密现身成佛金轮咒王经》云:“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玻璃众宝等造作舍利。珠如上所用。行者无力者,即至大海边拾清净砂石即为舍利。亦用药草、竹木根结造为舍利。”
因此,我们应该把五重舍利塔理解为被特意供奉于天宫的法舍利。无独有偶,千寻塔还发现了木质经幢、佛经、法器、水晶珠等法舍利。
在千寻塔木质经幢内,曾发现有铜鎏金、金质的五方佛。分别是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方佛又称“五智佛”,其理论源自金刚界思想(金刚界曼陀罗分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等五部,各以五佛为部主),在佛教密宗中具有最崇高的地位。五方佛是密宗修行的主尊,象征的五种智慧中以法界体性智最重要,只有大日如来才具有这样的智慧。根据唐代不空译《菩提心论》记载:大日如来为教化众生,将其自身具备的五智变化为五方五佛。大日如来代表清净人的痴心之毒,将色蕴转为法界体性智慧。东方不动如来代表清净人的嗔恨之毒,将识蕴转为大圆镜智。南方宝生如来代表清净人的傲慢心之毒,将受蕴转为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清净人的贪心之毒,将想蕴转为妙观察智慧。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清净人的嫉妒心之毒,将行蕴转为成所作智慧。五重舍利塔的“五”重设计,应该代表了五佛、五蕴和五智的深刻奥义。
综上所述,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塔刹发现的大理国五重舍利塔,不仅体现了唐宋时期的舍利供奉信仰,也与五佛五智的唐代佛教密宗思想密切相关,是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的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