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江
(成都师范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推向终章,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党和政府对于基础教育、学前教育的工作也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是儿童接受正规教育的开端,对于人的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启蒙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包括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内的幼儿教育的常规教育策略与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面对当代日渐复杂的教学管理理论,幼儿教师遇到了工作瓶颈,产生了畏难或倦怠情绪。这时,专业的教师团队就成了破解幼儿园教育科研难题的主力。团队既能够开展科学合理的教学,保证幼儿儿童的健康成长;也能促进教师沟通,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教师的沟通能力,是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才能够充分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另外就是与儿童家长的沟通能力。教师可以如实地将儿童的情况反馈给家长,为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借鉴,对幼儿实现系统化的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幼儿教育开始逐步完善。改革开放之后,除了公办幼儿园之外,民营幼儿园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我国的大多数幼儿,都能够有机会就近接受正规的幼儿教育,为儿童未来的文化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儿童一般是4—6周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处在思想的启蒙时期,知识思维和价值观念基本是空白状态。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说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家长为下一代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和生活条件。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激烈,也使家长为下一代的教育付出了心血。同时,新媒体网络也在传播多样化的育儿经验,家长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来了解相关信息,并且作为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参考[1]。这样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家庭的教育环境,使得处于成长期的幼儿心理产生很大的变化。比如,一些独生子女。受到整个家庭的优待,长辈流露的溺爱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使其产生了一定的优越心理,一些幼儿在家庭中处于劣势的地位,会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另外,一些父母离异的家庭或长期与父母分居的儿童,在其个人成长发育中,心理上都会受到一些影响。幼儿的这些特点,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会以一定形式表现出来。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能够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幼儿园教师面对的都是3—6周岁的儿童,其在逻辑思维和个人理解能力上都在启蒙阶段。有些教师与儿童沟通时,没有考虑年龄心理特点状态,采用了与成年人沟通的逻辑和方式。比较常见的问题有:教师在对儿童教学中,惯于讲大道理,使用儿童无法理解的词语、成语,或者使用具有一定逻辑和想象思维的语句。有的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儿童时,采用暗示或讽刺的语言,这些都无法对儿童产生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成年人的思维和逻辑沟通,是幼儿教师的习惯,也是正常成年人的沟通方式,但是用这种方式与3—6岁处在思维萌芽期的幼儿沟通,则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2]。幼儿无法理解教师语言里的暗示,更不会理解教师使用的有一定深度的词语或成语。这种不良的沟通和交流是教师的个人习惯产生的,在幼儿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
幼儿处在身体发育时期,初次在集体中生活,很难控制自身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课堂纪律及课堂表现,是教师一直反复强调的。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儿童的表现而过度情绪化,产生过激的语言。比如,教师面对较为顽皮的儿童时,往往会产生过激的情绪,使用不正确的语言。这样的批评或沟通方式,不仅不会起到任何教育作用,反而会使儿童产生畏惧的情绪;也会影响教师在儿童中的形象,使其他儿童产生相同的恐惧心理。除此之外,幼儿处在语言学习和模仿时期,心理上会模仿其他人的语言和动作。教师这种过于情绪化的语言、动作,会对儿童产生诱导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表达之外,接受儿童的信息也十分重要。幼儿的语言表达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除了语言能力比较薄弱之外,思维逻辑也不够完善。同时,幼儿会对家庭成员之外的人群有天然的警惕心理,对教师这个职业和身份也缺乏准确的理解。因此,在班级教学中,幼儿无法实际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作为幼儿教师,通常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能力来准确理解幼儿所表达的信息。但是有些幼儿园班级的儿童数量较多,教师很难有精力来详细了解每个儿童的事务。因此,教师就会对那些表达不清晰,或者不善于表达的儿童产生不耐烦的情绪,使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重要的环节。幼儿教育不是一方面的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这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成功。”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起着桥梁的作用。教师应与幼儿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真实地反馈儿童在幼儿园的表现,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的参考[3];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卓有成效的教学目标。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由于某些原因,比较欠缺与家长沟通,无法真实地表述儿童的情况,也会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产生怀疑,影响幼儿园的正常发展。
许多幼儿园教师缺乏与幼儿家长主动沟通的意识,或者是沟通过程中存在某些顾虑;而幼儿家长,通常也不会主动向教师来咨询,这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缺乏信息交流,家长也很难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这种情况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是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的问题。幼儿园只注重班级管理,而缺乏相关信息的公布和反馈。教师遵循幼儿园的管理原则,不会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而只有在幼儿家长询问或幼儿在家庭中表现异样时,双方才会沟通。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自身不重视与儿童家长的沟通,或者缺乏沟通能力,无法及时地将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这种被动的沟通,不仅会对幼儿的双重教育产生一定的制约,也会使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不够了解,甚至会产生质疑。
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育中代表着专业与权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也会提出较为专业和科学的教学形式与内容。通常情况下,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也会有自己的一套教学理念,这两种教育可能会有一定的冲突。若是教师使用幼儿教育的权威性来与家长进行沟通,则会使得家长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首先,幼儿教育在普通民众看来,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尤其在家庭长辈看来是比较随意的。许多家长将家庭教育看得比幼儿园教育更重要,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有优势,这样就会使幼儿园教师与家长产生冲突。采用这种不平等的方式沟通,很容易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4]。另外,许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缺乏经验,在对待幼儿教育的问题上,更习惯于倾听幼儿园教师的思路和看法。若是幼儿园教师采用不平等的态度沟通,家长可能会“言听计从”,但是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甚至自己的幼儿教育想法和思路,也不敢向幼儿园教师表达。
在幼儿园教育中,虽然建立了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管理制度和渠道,但是实际的沟通情况并不理想。首先,幼儿园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间大多在晚上或周末。这个时间是幼儿园教师的个人时间,教师需要处理个人事务,没有精力与家长进行信息交流,在介绍儿童的表现时表现出敷衍和应付。另外,有些教师可能对幼儿的课堂表现并没有过多关注,也没有深入分析幼儿存在的问题。比如,幼儿在课上无精打采,是否是身体不适或者患有疾病。有些问题教师没有发现,也无法在与家长沟通中准确表达。
教师在与幼儿沟通时,要避免使用成人的逻辑和表达方式,而要善于使用幼儿语言,这样才能与幼儿建立有效的沟通,使幼儿产生亲近感。比如,在日常的教学和沟通中,要尽量使用较为夸张和个性化的表现方法,使幼儿能够感受到教师的情绪,避免幼儿产生畏惧心理。在与幼儿交流时,要注意语速放慢,每句话不宜过长,不要使用较为复杂逻辑关系的词语或是修辞,尽量使用较为简洁的语句;也要善于倾听儿童的表述,使儿童和教师双方能够产生有效的交流。
幼儿教师在与幼儿家长沟通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幼儿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共同来完成的,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与儿童家长的沟通,在沟通中注意方法,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在与幼儿家长沟通中,要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幼儿真诚的关心和爱护,也要给予家长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在与家长沟通前,要充分了解儿童的基本情况,从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儿童的情况能够更好地把控。
在与幼儿和家长沟通过程中,要发掘有效的信息,这样才能有助于日常的教学。与幼儿沟通过程中,要善于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了解儿童的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将家长了解到的信息充分挖掘,比如,幼儿会向家长反映自己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对教师的印象和好感度,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
在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时,要注意方式。目前教师习惯于通过网络社交软件来与幼儿家长沟通。这种方式即时高效,能够传递图片和视频信息,十分方便。另外,一些教师还会以电话和视频连线的形式与幼儿家长沟通,并且查看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状态[5]。除了这些信息化的沟通手段,许多幼儿园还开设了自媒体平台,将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状态上传,幼儿家长可以通过关注幼儿园的公众号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动态。除了线上的沟通,教师实地走访,与幼儿和家长进行沟通,也是十分重要的形式;既能全面了解和感受幼儿的家庭氛围,掌握更加准确的信息,也能使家长认同幼儿园的工作。
幼儿教师沟通能力的提升,能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背景下,加强幼儿园教师的沟通能力,既能使幼儿教学工作达到更佳的效果,也能将先进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传递给幼儿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这样才能使双方达到共同的目的,使幼儿教育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为幼儿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