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承定
(合肥金太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88)
“碳达峰,碳中和”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在政策引导下,光伏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预计“十四五”期间,光伏电站新增装机容量将快速增长,而光伏电站建设一般施工周期要求高,短期内垫资金额大,业主为降低自身风险,一般倾向于采用EPC 总承包模式。本文分析EPC 总承包项目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旨在有效规避风险,保障项目有序进行。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即“设计+采购+建设”的英文简称,指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受业主委托,按照事前合同约定,对项目的设计、采购、建造、试运营等实行总承包。结合光伏电站EPC 总承包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发现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EPC 总承包项目一般采用固定总价模式,除业主招标文件中约定或合同中双方明确的调价原则外,合同价格一般不予调整。对总承包商而言,EPC 项目需要自负盈亏,成本控制风险较大。
在EPC 总承包模式下,总承包商统一进行质量、成本、安全、进度的管理,保障项目各个环节衔接顺畅,有助于压缩项目工期,但同时总承包商也相应承担了项目的绝大部分风险。因此,EPC 总承包模式对总承包商的综合管理能力要求更高。
一般光伏电站EPC 总承包项目本身投资额较大,但对工期时间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工业厂房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一般不超过10MW,工期一般在6个月以内,工期紧张,项目的人力、设备、材料、器具、资金等资源的投入比较集中,不可预见因素多,项目整体的管理难度较大[1]。
在固定总价合同的前提下,EPC 总承包项目中任何一个环节的成本发生变动,都可能导致总承包商利润空间受到挤压,甚至亏损。例如设计环节,设计深度、设计周期等原因导致图纸设计不够全面,存在工程量缺漏;采购环节,因设备材料价格波动造成采购成本增加;施工环节,因客观原因导致工程临时变更,从而增加工程造价等。
项目实施过程中,财务人员可能缺乏资金预算管理意识,没有统筹考虑资金收支配比,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例如,项目前期资金投入较为集中,资金规划不准确,容易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总承包商需自行垫资,导致资金成本增加;或与业主结算不及时,甚至业主拖欠工程款,导致资金回收慢,甚至出现呆坏账风险等。
EPC 总承包合同主要有设计、设备采购、施工三种业务类型,这三种业务类型适用的税收法律法规不同。如果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未明确约定各项业务的价款,会涉嫌混合销售与兼营问题,容易被税务机关以合同价款从高适用税率征税,从而带给总承包商较大的税务风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承包商可能会受非自身因素影响,导致项目工程进展不畅。例如,业主新增要求导致工程变更,业主要求承包商赶工致使工程质量不佳;分包商合同签订条款不严谨,使双方产生歧义,使得项目工程逾期或成本增加等。总承包企业需对造成损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非企业自身造成的损失向业主或分包商进行索赔。
项目合同是甲乙双方造价控制的重要依据。在合同中,可能包含总成包合同和分包合同,相关人员需要提前统筹设计合同执行台账,审查和参与制定合同相关条款,如合同价款中的付款方式、条件、进度等,还有发票形式、税率、开具时间等,保证合同相关条款合理、合法、合规,维护甲乙双方权益。
设计/工程变更环节。严格规范设计变更、工程变更的审批流程。业主或者设计单位等提出相关变更要求时,经办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必须了解具体的原因,确认其合理性和真实性,并按规定的审批权限、流程审批;同时改变以前先施工后结算的流程,由造价师先确认价格后再进行施工,这样能及时掌握合同价款的变化,做到提前预应,也有利于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索赔。
采购环节:在供应商选择方面,对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将通过审核的供应商信息整理成完整的供应商清单,并及时对信息变更进行更新。在采购计划方面,采购方案最好由各个部门讨论制定,工程管理等相关部门预估项目总采购量;采购等部门确定供应商、价格、数量、折扣及运输费用等详细情况;仓库管理根据仓库实际情况确定采购时间和批量;财务部门根据上述情况计算存货相关成本,通过各部门的分工协作,确保采购成本最优。
施工环节:财务人员及时与造价工程师沟通协调,了解项目进度,掌握成本变化,不断调整更新,为最终的项目结算提供保障;同时建立项目动态成本分析,按照工程收费进度同比例测算预估总成本和利润率,对项目整个过程的成本进行全面合理的跟踪控制[2]。
项目财务管理工作重点在于预算,预算管理的重点在于资金,因此项目财务管理必须抓住资金这条主线,优化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周转率[3]。
在项目前期,财务人员按照工程项目进度、各项费用支出类别、支出时间、支出金额编制项目资金需求预算,并对资金收支的配比进行统筹考虑。向业主收款结算和向分包商、供货商办理支付结算的管理,尽量采用背靠背的付款,尽可能避免垫资压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承包商应与业主及时结算,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尽早回笼资金;对分包人加强应付账款管理;同时登记相关收付款台账,及时掌握项目资金变动,为项目管理人提供第一手资料。
在项目后期,关注工程决算价格、相关收付款项的尾款,是否有相关索赔款、工程质保金等。
首先,一般在会计核算中将EPC 总承包合同按设计、设备销售、建筑安装三种经济类型核算,建议按业务类型分拆和单独核算,以适应税法规定。
其次,在总承包商与各分包商的合同中,注意明确纳税人身份,如果分包商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只能开具普通发票,则导致总承包商无法抵扣进项税,增加相应的税收负担;如果分包商是个人,尽可能协商当地税务部门代开发票,一般税率为3%。
再次,关注建筑服务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为总承包商选择最优计税方案。税法规定,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当然,是否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应当综合考虑工程使用的设备、材料、动力中能够抵扣的进项税额的多少等情况,合理测算,以实现综合税负最低。
最后,实时关注税务政策变化和国家、地方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税费优惠政策指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税费优惠政策指引》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财税部门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4]。
第一,关注合同条款的各项细节,如工程范围、工程造价、工程变更程序、开票结算、收付款进度、质保期等,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义务。第二,在项目实施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对施工日志、技术资料等施工记录进行严格监管,并请现场监理工程人员签字;涉及设计变更、工程量增减等流程时应加强管理。第三,对业主或监理单位会议研究、往来信函等进行完整保管,将非文字形式的临时变更要求、口头指令等整理成文字内容,作为工程索赔的原始凭证。第四,总承包企业需对上述资料进行分类保管,增强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建立健全索赔管理机制。
EPC 总承包项目融合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诸多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财务与业务部门密切配合,通过对资金、成本、税务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成为整个项目稳步健康发展的助推器;而项目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也是财务融入业务,实现业财一体化的过程,为推动财务转型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