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娜
(齐齐哈尔市信用中心,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内部管理工作处于动态化发展的过程,其内容需结合时代发展与单位需求逐步作出调整。然而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通过工商管理培训的方式,提高管理能力。在当前的工商管理中,一些问题制约了管理的成效,事业单位需要转变管理理念,明确发展目标,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保障自身的长效与良性发展。
事业单位开展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整体,实现全面化的经营与管理。只有专业知识基础深厚与技能专业水平较高的管理人员辅助,事业单位才能明确发展方向,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实现管理内容的科学化与全面化。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具有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同时,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因而,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可促进事业单位运行效率的提升,从而彰显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价值。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的竞争实力成了衡量发展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提升管理水平成了强化事业单位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只有科学开展工商管理培训,才能真正实现所有职工素质及能力的强化,才能从根本上扭转事业单位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社会经济体制逐步改革,事业单位也需迎合时代发展需求,探寻全新的发展路径,以免被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所淘汰。事业单位的职工应具备主动参与工商管理培训的意识,通过自身知识范围的拓展、知识基础的巩固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推动单位发展,利用敏锐的嗅觉及时发现单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从而采取针对性强的应对措施,精准洞悉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状况,为其稳定与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管理人员能力的培训与强化是现代化发展背景下事业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然而目前部分单位并不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而是将培训重点放在技术人才方面,导致部分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同时,部分管理者认为工商管理培训属于不具有价值的培训内容,利用监督管理替代管理培训,制约了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重视工商管理培训,意识到了此项培训工作开展的意义,也组织了管理相关的培训课程,然而受到自身发展状况的限制,对工商管理的认识仍停留在起始阶段,并且单位内部专业的工商管理培训讲师数量不足。同时,部分事业单位虽开展了工商管理培训,但培训内容较为浅显,将工作侧重点放在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此外,部分单位为节约培训费用,聘用的培训讲师素质能力有所欠缺,因而工商管理培训一直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效。
目前,部分单位沿用过去的老方法开展工商管理培训,虽然培训内容围绕管理展开,但相关人员对培训并不看重,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参与培训活动。同时,在传统培训模式下,培训讲师与被培训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且采用的培训考核方式不够多元化,主要以笔试进行培训测评,考核监管不够严格,因而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得不到显著提升,也难以在管理实践当中,科学融入与有效运用培训中所学的理论知识。
为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实力,必须强化工商管理培训。各单位的领导及职工应高度重视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并端正思想、改变态度、深化理念,通过科学建立培训观念,增强领导与职工主动参与培训工作的意识。应从改变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态度入手,保证此项培训工作在事业单位中顺利推进;应发挥领导对职工的引导与影响作用,扭转所有职工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错误理解与认知。同时,领导还应大力宣传工商管理培训,保证工商管理培训的经费充足,实时关注工商管理培训的进展与取得的成果,通过职工责任意识及危机意识的强化,提升单位整体管理能力。总之,事业单位的领导应立足人力资源管理层面,实施优质化管理,从而保证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工商管理讲师的专业性与素质能力是工商管理培训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组建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培训团队至关重要。
第一,构建完善的工商管理师资审查制度。事业单位在聘用工商管理培训讲师时,应对其管理理论的深厚性、管理实践经验的丰富性以及思想政治觉悟的崇高性进行严格审查,只有符合要求的人员才能担任工商管理培训讲师。
第二,加强对培训讲师的再教育。针对现有的培训讲师开展在职培训,使之及时吸收与掌握新的科研成果,通过对先进教育理论的接收、教师经验的积累,对教学实践中理论及经验的应用与验证,帮助事业单位探索出与自身发展需求更加契合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
第三,扩充人才引进渠道,加强国际交流。事业单位应通过培训讲师吸纳渠道的拓展,不断扩充工商管理专业培训讲师队伍。同时,应与国际化培训团队沟通与交流,为讲师团队提供参与国际性工商管理交流会议的机会,引导培训讲师主动参与,利用科学发展的理念培育与引进工商管理培训讲师。
在时代发展及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应改变以往以培训讲师讲解为主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将被训者作为培训课程学习的主体,使之掌握培训学习的主动权,积极自主地进行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培训讲师也要将案例引入讲解过程中,并开展实践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有机融合,增强被培训者对管理知识的理解能力,使之掌握工商管理培训的要点,通过与时代接轨的全新工商管理知识内容的融入,促进培训成效的提升。
工商管理培训只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被培训者对培训要点、对管理理论及管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培训成效验证的标准。因此,事业单位应在工商管理培训结束后适时考核,建立一个严谨、全面且科学的工商管理考核机制。不可只将培训者的笔试考核得分作为培训成效评判的标准,被培训者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学习表现及综合素质均应纳入考量范畴,还要对其工商管理理论与工作实践的结合情况进行分析与评判,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需求及个人表现,合理判断工商管理培训的成效。此外,考核工作的开展应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启发性,应注重考核方式的灵活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考核,增强职工对考核目的的了解,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培训,认真学习培训知识,重视培训考核,真正提升工商管理能力。
为确保事业单位工商管理培训的高效开展,应从单位所有人员的思想认识着手,使之意识到自身管理能力的不足,产生强化专业知识与管理技能的欲望。同时,应立足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知识经济与信息化时代进步的背景,实现自身管理认知层次的提升,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是既关乎事业单位发展,又与个人发展有一定关联的重要工作,在工商管理培训中重新构建自我意识,更新完善自我观念,全面提升自我能力,通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优化,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