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张 敏
小学中年级处于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教材,对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设置课外阅读环节融合多元课程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开展有效课外阅读。同时,教师在课程设计中也应渗透课外阅读拓展知识,让学生展开互动讨论,从而提高课程分享式学习。在小组共读主题化讨论和摘抄分享等互动活动的基础上,学生能提高阅读兴趣,掌握课外阅读方法。
部编版教材在课外阅读选材上体现出对单元主题内容的情感延伸,因此,教师可以深度挖掘教材主题内容,在课程中延伸课外阅读资源,帮助学生在情感理解和语文素材积累方面实现互补式学习,这样学生在课程中能够融入阅读情感,增强精神共鸣。教师选择课外阅读书目时,还需要结合课程特色,了解学生认知能力,实现课内外阅读情感统一化,降低学生阅读压力。
比如在教授《总也不叫的狗》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理解该单元猜读阅读模式,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预测故事发展方向,这样能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创新思考能力,也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和故事编写兴趣。基于该课程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延伸《木偶奇遇记》阅读,让学生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思考匹诺曹几次鼻子变长的原因。教师为学生截取书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模拟猜读阅读方式,对于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猜测,这样学生建立在课文精读基础上对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以人物特色为猜测基础,学生很快融入到课外阅读情境中。这样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能够将课内所学的阅读技巧运用到实践阅读环节中,教师通过情感相关联的阅读范本能丰富学生阅读文本兴趣,学生可以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将个人猜测与故事发展相对比,结合阅读过程中的不同故事发展走向。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改编内容,并在班级中进行故事评比,从而激发学生边读边思考的阅读兴趣。
教师在开展课外阅读拓展教学时,可以根据课程主题特色为学生筛选出符合其认知兴趣和阅读技巧训练的文本,增强学生课程猜读技巧的运用效果,通过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对故事走向的合理猜测及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活跃课程教学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单元教学中依托课程特色和学生阅读兴趣,精心为学生筛选出符合其语言理解特色的文章内容,这样能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自主阅读技巧,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掌握丰富的课外知识,能在写作环节中充分展现出生动的语言特色。
比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十万个为什么”,教师可以基于学生这一阅读兴趣,为学生选择符合语言认知特色的科普类文章。教师首先让学生列举出自己感兴趣的科普文章,并鼓励学生向其他同学分享自己所知道的科普知识,这种绘声绘色的即兴演讲能够增强学生互动分享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即兴演讲中提高语言表达的主旨性和生动性。之后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海底景色,并让学生猜书名活跃课程气氛,学生踊跃回答:《海底两万里》。此时,教师可以沿着该话题为学生推荐《海底两万里》,教师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概括该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充分精简故事内容,用肢体化语言,绘声绘色地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读过的科普书目。教师开展课外扩展阅读时,可以依托学生阅读兴趣,通过课外书目推荐等方法鼓励学生训练语言概括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形式多样的课程阅读环节,鼓励学生参与到书目推荐和阅读过程中,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科素养。
进行课外阅读心得分享式阅读过程中要有语言输出环节,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掘课本中的导语内容,鼓励学生及时在阅读中形成理解印象,并通过阅读心得分享交流等途径积累写作素材,不断理解课外阅读中的故事情节、语言手法、写作技巧,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以课外阅读促进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开展课外阅读心得分享时,可以通过共读书目让学生形成小组单位,在分享过程中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呈现在同一个阅读空间。比如,教师将《高士其灰尘的旅行》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分组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结合个人兴趣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科普画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融入个人观点,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将语言文字以图画和感悟的形式在手抄报上展示。教师让每组进行成果汇报,学生讲述小组科普画报时,能够从个人理解角度出发,带有感情地讲述绘画主题。教师参与学生科普画报点评,让学生关注科普类文章特点,学生在阅读中展开细致总结,如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思维的连贯性,学生基于这些语言特色,在成果汇报中突出体现这三个部分。这样通过小组共读,结合不同成员的观点碰撞,学生在阅读分享中获得新的启发。
通过小组成果汇报的方式,能构建师生互动交流的渠道,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阅读水平,同时在互动交流中教师可以为学生点出阅读文本的语言和写作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经验,丰富写作素材。
课外阅读是学生主题写作的基础,教师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提高学生阅读记录和情感输出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融入课外阅读,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情感等方面进行深层分析。这种融合主题写作的阅读方式能加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自主探究,从而在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过程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为学生后续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文字基础。
比如,在教授《灰雀》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增强对文本人物形象的理解深度。教师鼓励学生在角色语言设计环节中依托环境因素和故事发展情景,从文字表面理解:为什么列宁不再问小男孩灰雀去哪里了?这样学生能够在阅读中透过文字现象理解本质情感,提高对故事情节的合理猜测能力,这种带有悬念式地阅读文本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关键词提取的方式从每个故事片段中提炼出小女孩的性格,并就悬念式结尾充分发挥合理想象,给出自己的故事结局。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结局进行扩写,通过类比阅读的方式,针对《灰雀》一课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形象理解,学生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简单的愿望和悲惨的现实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学生纷纷发挥想象力,给出了故事不同的走向。之后针对学生不同的故事扩写内容,教师鼓励学生介绍自己扩写内容的故事依据和写作思路,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凸显自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开展扩写、仿写故事的事实逻辑性。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写作表达和语言技巧尚不成熟,因此,教师通过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写作思考能力时,可以从事实存在和语言表现手法出发,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引导下,通过内心情感的合理表达,给出符合自己内心想法的故事结局,这样能提高学生阅读表达主动性,促使学生阅读理解的积极外化。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创设形式多样的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在自由的课程氛围中充分发挥阅读创造力,教师可以应用阅读课程展开读书沙龙,让学生在不同主题的文艺表演过程中,将阅读理解内容以不同形式进行分享传播。
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全班阅读《一千零一夜》书目,开展“童话故事”为主题的读书沙龙,让学生选择《一千零一夜》中自己印象最为深刻的故事,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故事讲解等,分享阅读成果。许多学生结合自己对童话故事人物形象的理解,分别演绎了《皇帝的新装》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学生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现代化元素提高演绎的观赏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视觉欣赏的方式对阅读内容进行再理解,不仅能拓宽学生阅读理解视野,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对文学素材再加工的创造性,积极对阅读内容进行积累和改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针对阅读书目进行故事演讲,让学生将个人情感注入到文字阅读中,教师可以综合评价学生对于故事人物理解的准确性,并结合学生创新表演途径提出阅读指导建议,这样趣味化的读书沙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长期阅读兴趣。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为学生筛选出阅读主题,能丰富学生阅读灵感来源,提高文学素材积累有效性。
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开设读书沙龙项目,可以从学生阅读兴趣出发,鼓励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进行阅读文本的再创作活动,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以不同渠道展现阅读成果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参与其中为学生设置读书沙龙主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造灵感。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课外阅读教学能有效丰富学生文学积累、拓宽学生课外视野,教师可以紧密结合课内外阅读,实现情感渗透教学价值。融合科普主题阅读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兴趣,也可以结合形式多样的读书沙龙,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再创造。这些多样化的教学途径,能够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实现文本阅读的语言输出,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并为后续的语文阅读和写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