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翠 刘忠铁 胡 静(.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0;.渤海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锦州0;.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辽宁锦州0)
习近平同志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了“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涉及三个问题:为什么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信仰的人该讲哪些信仰?有信仰的人该怎样讲好信仰?本文将就这三个问题分别加以阐述。
这是一个关于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何现实意义的问题。它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它是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重要前提、根本保证和关键环节。
思政课“要落实好立德树人的任务,教育者必须首先受教育,思政课教师首先应成为‘有信仰的人’”[1]。这就是说,思政课教师以自身的政治信仰去给学生讲政治信仰,学生就会做到“信其道”“奉其教”“效其行”。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能使学生“信其道”。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而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如何,将决定学生“亲其师”的效果如何。即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若能被学生所认同,学生就必然会在与其亲近的过程中而“学其道”,这样对思政课教师所“讲”的政治信仰也就必然会“信其道”。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能使学生“奉其教”。学生不但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还会因“尊其师”而“奉其教”。有政治信仰的思政课教师是值得学生尊敬与信赖的。因为政治信仰是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与使命,也是思政课教师政治强的重要内容与指标,更是思政课教师“讲”好政治信仰的“压舱石”与“定盘星”,它能驱动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讲出政治信仰中“真”的味道、“善”的味道、“美”的味道。由此学生也就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为导引而“奉其教”。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能使学生“效其行”。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与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有政治信仰就是学生有政治信仰的榜样与楷模,学生会在“敬”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和“信”思政课教师所讲的政治信仰的基础上,自觉地选择政治信仰、确立政治信仰、坚守政治信仰、践履政治信仰,这就是学生在接受政治信仰教育上的“效其行”。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不但是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重要前提,也是对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根本保证,它可确保信仰教育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运行。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确保政治信仰教育方向正确。思政课教师政治信仰可为学生选择政治信仰、确立政治信仰、坚守政治信仰、践履政治信仰指明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使学生在接受信仰教育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可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实为‘强基固本、强筋壮骨、铸魂育人’之举,抓住了教育之本,确保了正确方向。”[2]而所确保的这一正确方向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共产主义的方向。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才能确保政治信仰教育取得实效。思政课教师有政治信仰,才能带着这些政治信仰去“讲”政治信仰,也才能在“讲”的过程中较好地阐述政治信仰、诠释政治信仰、展现政治信仰,从而使崇高的政治信仰更具有亲和力和表现力,易于学生认知、理解、接受,并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政治信仰。
习近平同志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我们知道,对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是所有教师都应履行的职责,但履行这一职责最关键的主体还是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是直接的德育工作者,他们主要是通过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政治信仰教育,而其他教师则只能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的政治信仰教育。就是说,思政课教师的直接政治信仰教育优于其他教师的渗透性政治信仰教育。由此,让有政治信仰的思政课教师来“讲”政治信仰,也就更能使政治信仰教育落到实处。
习近平同志说:“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4]这里的“力量”,一是指思政课教师这一关键主体政治信仰的力量,二是指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力量,而前一种力量又引领后一种力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两种强大的力量,去点亮学生的人生,去引领学生的政治信仰,促使学生在感知政治信仰的强大力量中,正确认知和深刻理解“有信仰的人活的是人,无信仰的人活的是命”这句话的真谛。
这是一个关于有信仰的人该给学生讲哪些信仰的问题。在这里,有信仰的人的信仰与给学生讲的信仰在内容上必须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思政课教师有怎样的政治信仰就必然会给学生讲怎样的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也是思政课教师所应坚持的政治信仰,进而也是要引导学生确立的政治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具体说来,即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信仰,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性的信仰及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性的信仰。
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信仰。主要是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是完备的科学理论,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理论,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统一,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科学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统一。二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性的信仰。主要是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对现实的指导性,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大思想武器,为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指明了方向,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性的信仰。主要是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不变的教条,它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走向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5]也就是坚信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仰就是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政课教师要以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信和拥护,去引导学生坚信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一是从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说,主要是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它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党,是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二是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说,主要是坚决拥护和贯彻党所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它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所构成。思政课教师要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去引导学生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
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仰。主要是坚信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实践而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而选择的正确道路,是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信仰。主要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信这些理论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理论。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主要是对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坚信,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的坚信,对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坚信,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坚信。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仰。主要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4](32)。
思政课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积极传播者,因而要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去引导学生确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
一是要认同和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它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是对国家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凝练,也是其他层次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统领。二是要认同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它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对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凝练,是对美好社会的描述。三是要认同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信它是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是对个人行为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凝练,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最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
这是一个关于有信仰的人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问题。也就是说,这里要探究的是思政课教师该以怎样的路径去给学生讲政治信仰。
这里的“真知”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真正的知识或真实的知识,即传授给学生的真理性知识;二是指教师真正熟知、真正把握这些知识。
从第一方面来说,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讲政治信仰,就必须要从教材和课外教学资源中精选出包含有政治信仰意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知”。思政课教师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所精选出来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就属于“真知”。前面所列出的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等,也属于这样的“真知”。从第二方面来说,思政课教师还必须要真正熟知和真正把握这些“真知”,这是思政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师是否具有扎实学识的重要标志。
做好“真知”的准备之后就进入“真讲”的环节。任何政治信仰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依托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在给学生讲政治信仰时,就必须首先要“真讲”这些知识,而后再将这些知识中的政治信仰意蕴传授给学生,这是给学生讲政治信仰的中心环节。
在这一环节里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教师要选好“真讲”的方法。可用讲读法、讲解法、讲演法进行“真讲”,也可以用探究法、发现法、对话法等进行“真讲”,还可用导学法、互动法、体验法进行“真讲”。二是教师要讲究“真讲”的艺术。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它具有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辅助教学等功能。因而,思政课教师在“真讲”时还要讲究教学艺术。如把道理讲成故事的艺术,把“有意义”讲得“有意思”的艺术,把理论讲成“常识”的艺术,等等。这样,真讲的效果才会更好。三是教师要把握“真讲”的要求。也就是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地真讲、旗帜鲜明地真讲,要把政治信仰讲清、讲透、讲明,要讲出政治信仰的科学性、可信性、情感性,要讲出政治信仰的逻辑力量和引导力量。这样才能使政治信仰教育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聚人心。
教师在教学中真讲了,学生就应该真学,而且还要达到真会,相反,教师的真讲就是无效果讲,学生的真学也就是无效果的学。所以,学生必须通过真学而达到真会,这样学生才能达到对政治信仰的内化。
所谓“真学”,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政治信仰的“真知”。为此,学生要严肃认真地学,专心致志地学,扎实准确地学,完整系统地学。要乐于学、勤于学、善于学。这实际上是要求学生既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又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真学的良好效果也就始于此。
由“真学”走向“真会”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重要过程与标志。只有学而知、学而会才叫真学。所以,学生在接受政治信仰教育时,不但要真学,还要达到真会。所谓“真会”,就是学生在真学时不只是要知晓知识的字面和文义,还要弄清、弄懂、弄透知识内含的真义与精髓。这就是学生对政治信仰的内化过程。这一过程分为三个步骤:一是选择,即学生不是对教师讲授的所有知识都会接受,他们只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愿意接受的知识来学习;二是理解,即学生要对自己选择接受知识的要义与精髓进行理解;三是摄取,即学生对已选择接受和理解的知识经过比较、鉴别、整合后,会把自己理性认同的信仰知识摄取出来。这是学生对政治信仰的初步内化。
实际上,由真学到真会还只是学生内化政治信仰的低级阶段,其内化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要达到“真信”。学生只有将政治信仰知识变为自我的坚定信念,才会将政治信仰真正内化于心。所以,学生真信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其“真用”,即将真信的政治信仰运用于行为实践,而这一践行的过程又是学生外化政治信仰的过程。
所谓真信,就是学生对所学习的政治信仰知识在思想深处和灵魂深处获得了坚定的认同。这一内化于心的坚定信仰的实现是政治信仰教育的第一次飞跃,它经历了“真知—真讲—真学—真会—真信”的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既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过程,更是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信与不信的矛盾的过程。
对学生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追求“真用”。所谓真用,就是学生将内化于心的信仰知识外化于行,也就是学生将真会和真信的政治信仰用于实际行动,这是一个由内向外的转化过程。学生政治信仰的这一转化过程是政治信仰教育的第二次飞跃。这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加伟大,因为“理论只有真学,才能真懂;想通了、弄透了、理解了,才会认同,才会真信,就有定力修正自己的行为”[6]。由此可见,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讲政治信仰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沿着正确路径去确立和践行政治信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