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收藏、保管和展示文物的主要场所,其功能与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物管理措施是否有效,文物保护工作是否开展到位。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博物馆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力争使文物及博物馆价值得到最大限度体现。
(一)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目前,个别博物馆在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首先,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很多文物保护细节工作面临着无章可循的尴尬局面。比如在有些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当中,缺少与安全建设和监测体系相关的内容,比如对于因参观者因素造成的文物破坏,在管理制度当中有明确的规定,而对于工作人员造成的文物损害却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由此给文物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带来管理上的漏洞,造成潜在的风险隐患。其次,尚未出台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目前,与博物馆文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于实际管理需求。由此导致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不够规范,文物管理人员没有明确的工作质量标准和法律准则作为参考依据,这样不仅给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博物馆的长远发展。
(二)文物保护经费不足。对于博物馆而言,在每一年的费用支出中,都需要很大一部分用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但是,不论是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还是博物馆本身,在文物保护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导致与之相关的资金有限。很多用于文物保护的设施设备无法采购,而文物保护工作者只能使用传统落后的管理设施和管理手段,最终导致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和整体效率受到诸多限制,非常不利于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的整体开展。另外,因为资金不足,不但极有可能导致优秀人才的流失,而且无法成功吸纳真正优秀的人才,致使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目前为数相当的文物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系统的配套基础设施,文物管理还一定程度上采用库房和终端管理模式。该管理模式不够完善和系统,专业软件系统缺乏及时调整和系统集成,制约了文物管理的科学发展。
(三)管理人员水平有限。文物管理人员是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操作者。因此,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最终的文物保护成果。但从现有的文物管理人员整体水平上看,那些真正拥有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文物管理人员存在工作理念陈旧落后、尚未掌握先进的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技能水平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文物保护工作难以得深入开展,有些工作人员在面对比较棘手的问题时,甚至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之中,严重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完善文物管理制度。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不仅仅受到人员、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还与政府部门所颁布实施的政策、法律等方面密切相关。对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由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牵头,制定完善的文物保护政策。要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执行标准等内容,从政府管理层面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博物馆及时有效、保质保量地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其次,博物馆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各部门人员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激励政策、培训制度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制订上述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博物馆自身的实际情况,确保各项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同时发挥出制度的约束作用和激励作用,促进文物管理人员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最后,不断优化完善管理制度。博物馆在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各部门领导要不断总结经验,注重挖掘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与不足,致力于查找问题的根源,并且组织整个领导班子针对问题的改进策略进行探讨与研究。使博物馆文物管理制度得到优化与完善,为文物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于博物馆而言,肩负着收藏、保管和展示文物的重要职责,很多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历史价值高,需要工作人员采用先进技术对其给予定期维护。博物馆本身也存在很多需要尽快完善的基础设施及现代化设备:一是为了保证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为参观者提供健全完善的服务设备及服务项目。以上目标的实现,需要从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到博物馆自身,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都要制订出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尤其在文物保护方面,要为其设立专项资金。将文物保护工作必备的设施、设备、仪器、耗材等物资准备齐全,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为了更好地将历史文物向世人展示,博物馆需要在场馆建设、文物展示建设、馆内温度及湿度控制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确保参观者能够全方位、多层面地领略到历史文物的文化底蕴,使传统文化透过博物馆这一展示平台得到传承与延续。同时,数字化背景之下,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也要朝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信息技术建立起文物管理系统,将所有文物信息录入系统当中,打造一个文物管理数据库,方便文物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检索,确保文物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有些肩负着文物研究职责的博物馆,还需要引进激光扫描、三维建模等先进技术,这些工作需要大量资金用于前期技术投入和后期运行维护。对此,博物馆要在资金使用规划中进行统筹安排,既要为博物馆的整体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又要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博物馆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存在较高的技术含量和专业化要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各方面工作需求,博物馆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馆内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提升。首先,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在这个过程当中,要保证培训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先进性和有效性。比如结合互联网时代特色,通过理念传递、技术指导、实践训练等途径帮助工作人员建立起互联网思维。对古籍管理人员而言,通过接受培训,则可以通过官阶、地点、年号、典故、体制、族属、人名等关键词在古籍数据库当中检索所需要的文物信息,一旦发现同书异名、同名异书、相同作者不同称谓等特殊情况,再采用添加年号和公元纪年对照表、家族世系表、地名沿革表、人名字号表等传统文献排序方法对其进行规范化及标准化处理。需要注意的时,在指导工作人员掌握这些现代化的古籍管理方法和相关技巧时,不仅要针对计算机系统、文物检索数据库及文物管理系统的操作知识进行语言讲解,还要带领全体古籍管理人员进行现场演练和实际操作。确保他们在日常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文物管理,还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书籍,以此来提高博物馆文物管理效率。其次,积极推出激励政策。博物馆文物管理工作相对稳定,由此导致相关人员不懂居安思危,工作中缺少积极主动性。为此,博物馆有必要推出绩效考核、岗位责任制、奖惩机制等措施,激发全体人员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主动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实现博物馆文物管理的质效共进。
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文物管理及保护工作。对此,要从完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提高文物管理人员素质三个方面入手,为博物馆打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确保各项历史文物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一个了解世界和国家发展历程、民族文化演变和传统文化形成发展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