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听
【摘 要】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如何在保证城乡融合发展的速度的基础上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质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城乡融合应当从注重速度逐渐向注重质量、兼顾速度的发展方向转变。对此,论文以武鄂同城化发展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实践为讨论点进行分析研究。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n-depth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speed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discussed by all sectors of society. In this context, China'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should gradually shift from a focus on speed to a focus on quality and speed. In this regard, the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pract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it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Wuhan and Ezhou.
【关键词】武鄂同城化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发展质量
【Keywords】cit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Wuhan and Ezhou;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s;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quality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11-0143-03
1 引言
在武鄂同城化发展背景下,武汉鄂州两市逐渐打破传统行政区划的束缚,通过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积极改革体制机制,重新思考并划分城市职能分工以及产业协同发展等手段来提高武鄂区域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水平,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两市高速发展的背后,城乡融合发展依旧出现了如发展水平不均衡、产业结构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对此,本文分析研究如下。
2 武鄂同城化发展背景分析
在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武鄂同城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此,本文以发展背景以及区域协调发展视角为基础进行分析。
2.1 发展背景
逐渐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和跨国贸易为武鄂同城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发展基础,而进入21世纪,中国先后制定的“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城市群发展都是武鄂同城化发展的重要基础[1]。从国际的角度分析,在“一带一路”以及打造“长江经济带”后,武汉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与国际、国内的深度交流,武汉城市群的资源配置得到了有效的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更高,与市场融合度更好,为打造交流、开放、包容的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国内的角度分析,现今我国打造的“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城市群发展战略不仅能够促进城市群之间的友好交流以及深度合作,更能够帮助区域内的各个城市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以及条件,实现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之间的协调发展、分工合作。
在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之间能够通过中心城市——武汉市的发展和辐射带动来引导资深城市内部的产业结构升级、人口布局调整,进而在整个武汉城市群内实现和谐、均衡发展。
2.2 区域协调发展视角
区域协调发展最早源自20世纪中叶的法国学者戈特曼,他将巨大的城市空间形态和由大型城市组成的具有功能性的区域以“城市群”命名,自此,城市群这一概念不断完善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融合成为未来国家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中国的城市群以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為主,并且以城市群为基础批准了9个国家中心城市,武汉便是其中之一。在城市群发展中,政府希望通过实施区域发展战略来整体缩小我国现存的东、中、西发展不均衡以及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并以城市群为基础提高国家的整体资源利用能力和区域协调发展能力,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武鄂同城化发展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分析
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武鄂同城化发展的背景下,武汉城市群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市场发展、城市建设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积极响应我国深化经济改革,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向深度发展、全面推进社会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发展武汉城市群的经济、人文等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武汉城市群发展中,中心城市武汉向周边城市辐射的能力明显提升,并且以武汉为基础,整个城市群的交通设施建设力度、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都明显提高,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经济往来更加方便、快捷,进而令武汉城市群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点之一,与我国国家交通网络连接紧密。在交通方面,武汉城市群一方面立足于城市群内部,通过大力建设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来提高城市群整体的交通质量;另一方面,武汉城市群也与中部、西部等发展地区联系紧密,促进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武汉城市群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发展重点方向,着力于加强中心城市——武汉对周边城市的区域辐射功能,并且推动武汉城市群与长珠潭等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武汉城市群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产业布局以及市场发展、生态环保体系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武汉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本文分析研究如下。
3.1 辐射力度问题
在武鄂同城化发展建设中,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度是保障周围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武汉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作为中心城市的武汉综合辐射力度以及对周边城市的牵引度不足的问题,进而导致武鄂同城化发展出现发展速度较慢等问题。特别是在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对比中,武鄂同城化发展的经济规模以及城市竞争力、发展水平都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作为中心城市的武汉本身发展力度也同北京、上海等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GDP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武汉与北上广深等城市的差距较大,这也是导致中心城市辐射力度不足的核心原因。由此可见,为保证武鄂同城化发展的发展力度以及发展速度,武汉本身必须加强自身的城市建设以及经济发展,积极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发挥中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增长极作用。
3.2 城市分工问题
一个发育完好且符合城市群发展特点、发展规划的城市群应当具有完整且分工明确的城镇体系,由1~2个特大城市以及不同数量的大城市、中小城市组成,并且在城市群发展中区域内的各个城市分工以及发展水平处于均衡状态,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大型城市群相比,武汉城市群的城镇体系结构以及城市分工问题十分突出,武汉作为特大城市与同一城市群内的其他城市群城市等级差距较大且分工不完善,缺乏足够的大型城市作为支撑,其他中小城市与武汉相比,其信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以及资源、人才、交通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这是导致武汉城市群无法真正提升其发展质量以及发展速度,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产业结构问题
一般而言,随着城市群的不断发展,整个城市群发展过程会呈现3种不同阶段的发展状态以及产业结构形式,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递进。此外,在城市群发展中,劳动密集型产业会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中心城市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加集中,发展效果更好,而周边城市则主要承接由中心城市转向周边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其他产业。在中国城市群发展中,长三角、珠三角都符合这一发展进程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过程。而目前,武汉城市群的主要问题在于虽然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圈,但缺乏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或行业带头作用的品牌,其产业结构相对与发展完好的其他中心城市而言,服務行业的竞争力要更弱,无法体现武汉城市群的产业集群优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进程。
3.4 区域协同发展问题
尽管近年来武汉城市群在城市内产业优化整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等方面均加强了政策部署以及规划和扶持力度,但是从整体来看,成效依旧小于预期效果。从积极的角度分析,经过政策倾斜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武汉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也逐渐带动了中心城市武汉的集聚效应。但是从消极的角度分析,现阶段中心城市武汉的资源配置能力、利用能力以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能力依旧有所欠缺。
除此之外,为保证武汉城市群的发展,政府应当积极部署相配套的改革计划以及政策支持,但在落实改革中,针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市场规划、产业布局调整、技术产业发展以及人才引进、开发政策都需要进行深度优化。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保证武汉城市群在民生以及产业发展、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武汉城市群内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提升,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以及获得感。
4 武鄂同城化发展背景下的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思路
如上文所述,在武鄂同城化发展的背景下,武汉城市群的发展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这也对武汉城市群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以武鄂同城化发展为基础,如何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的质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4.1 顶层设计角度
为推动武汉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城市的发展,提高武汉对周围城市的带动作用,并且通过武汉的发展带动武鄂同城化发展,进而提高武鄂同城化发展背景下的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国家可以以现有的行政区划以及国家政策为基础,通过深入分析武汉城市群的发展特点、发展优势、资源优势进行顶层设计,并且积极推进武汉城市群的全面、均衡发展,从管理、政策以及利益分配等角度协调城乡发展的问题,并且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有实际效用的政策,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着力推进现有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平台、知识产权机构、创业孵化载体等资源整合、错位发展,打造一批创新资源配置优、协同创新能力强、开放服务水平高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综合体,提供检验检测、标准信息、成果推广、创业孵化、国际合作、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大力支持高新区建设主导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4.2 产业结构调整
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中,如何协调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业发展、利益分配、资源调整成为武鄂同城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武鄂同城化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首先,武汉作为交通等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的地区,可以以交通为核心积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并且与鄂州一起构建国际化的航运中心以及国内、国际陆运交通中转站,积极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促进武汉、鄂州的产业协同发展[2]。作为中心城市,武汉可以积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及资本密集型产业,并且为新兴产业提供必要的发展支持以及政策倾斜,为其规划产业园、优惠政策等。此外,针对上文所述武汉服务业较为薄弱的问题,当地政府也可以积极发展当地服务业,并且加强服务业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其次,在武汉与其他城市发展中,为提高城乡融合的质量,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当积极协商,制定共同市场机制,并且制定能够在城乡之间共享的土地、财税政策,做到以武汉的高新产业和鄂州的货运机场为基础的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4.3 基础设施建设
在武汉城市群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城市群发展以及城乡融合发展质量的关键。首先,作为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武汉、鄂州等城市之间应当建立网络化、综合性的交通体系,并且不断提高交通的运输速度以及运输质量,完善武鄂同城化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其次,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与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差距较大也是导致城乡融合发展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应当深入分析城乡融合背景下居民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并且积极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武汉城市群整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电脑端、移动端、窗口服务端、自助服务端融合,将部门办事平台与湖北政务服务网、“鄂汇办”全面对接,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全面实现自建系统与统一受理平台事项对接,巩固“一网通办”平台基础。
4.4 公共服務建设
无论是武汉和鄂州还是二者与其他乡村城市都存在较大的公共服务落差,因此,想要真正提高武鄂同城化发展背景下的城乡融合发展质量,必须补足二者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的“短板”。首先,政府之间应当积极进行沟通以及合作、服务对接,通过吸取先进城市的公共服务建设经验以及立足于本地实践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较差地区的服务能力。其次,为保证公共服务建设的质量以及建设速度,中小城市以及乡村地区可以以武汉为基础,积极与武汉市内的优秀公共服务资源联络,通过开设分院、分校以及合作共建、指导等方式展开城乡之间的教育、医疗合作。最后,当地政府也应当不断创新公共服务的提供模式,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差距。一方面,为促进城市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服务资源流通,当地政府应当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当地政府也应当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鼓励不同的市场主体参与到部分公共服务建设当中,不断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渠道以及质量。培育打造1个千亿级、5个五百亿级、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
4.5 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避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资源利用不当、生态污染等问题,当地政府应当加强对武鄂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并且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推进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合保护、联合管理,加大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罚力度。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切实加强梁子湖等重点领域生态保护修复。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区域协同发展对我国城市群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武汉城市群为切入点,探讨通过对武鄂协同发展的讨论分析在城市群整体发展的角度下,城乡融合发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智勇.基于区域协调背景下的武鄂同城化发展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10.
【2】张鸿,刘中,王舒萱.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商业时代,2019(23):18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