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超 李巧玲 闫守才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建筑设计迈入新的阶段,其在多个领域努力寻找住宅转型方向。但现阶段,国内老龄化人口逐渐增多,其对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这是导致住宅建设变革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文章就老龄化背景下,城市新旧住宅转型展开详细分析,希望能促进城市新旧住宅转型。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新旧住宅;适老化转型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1.024
结合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截止到2050年,老年人占比总人口数月34%,也就是每三个人当中会有一位老年人。所以,住宅建设转型阶段,应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城市发展建设期间,不管是老旧住宅,还是新建住宅,唯有确保其与适老化要求相符,方能使其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前行。
1、城市老旧住宅社区老人应用问题
在技术、经济与劳力等方面限制下,早期住宅设计多停在初期阶段,且多使用砖混结构,住宅当中没有电梯。但在老旧社区人口老龄化提升的当下,一些设施设备逐渐老化,且不适于老年人使用问题越来越明显,具体如下:
(1)无电梯,老人上下楼不变;20世纪末。很多建设住宅高度多在六层以下,且主要结构都是砖混。在早期执行规范中,没有要求多层住宅需配备电梯,所以这部分住宅多没有电梯。结合相关数据调查显示,上海市近1.7亿 为多层老式住宅,这里超过半数没有电梯,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上下楼梯难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悬空老人”出现。
(2)砖混结构,难以进行改造;上世纪90年代前,老旧住宅主要使用砖混结构,墙体承重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其空间格局进行限制,这给适老化改造带来很多困难。
房屋面积小,宽度不够等问题尤为明显。老旧住宅门洞与过道较窄,房内通行空间有限,所以对出行不便的老人而言,很容易导致出行受阻。很多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在照顾人的帮助下进行穿衣、起床、洗浴、如厕,但受到房内面积的限制,大部分情况下,不能为照顾人员提供充足空间,所以老人安全问题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再者,室内高差问题十分严重。比如,很多老式住宅卫生间设计,多使用蹲便器,因此地面多要设置垫高,便于在门口设立台阶,但因老人身体越来越衰退,上下台阶将变得越来越难。即便很多住户改造期间,将其换成坐便器,但因不能有效解决防水问题,改造完的卫生间仍要设立门槛。另外,阳台门及户门位置也都有门槛,这对老人通行产生较大影响。
(3)基础设施滞后,公共设施少。在长期发展当中,一些老旧住宅社区即便植被景观较为茂盛,尺度适宜,但因缺少物业公司运维管理,照明系统与道路铺设等设备十分陈旧,此外,无障碍设计仍没有得到进一步改善。一些老旧社区设计期间缺少公共服务设施。所以,当前公共服务设施多为后期建设出的,缺少统一规划,加上建筑条件简陋,难以有效行驶为老服务职能,一些房屋已经变成危房,其中不仅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还会对城市面貌带来很大影响。
2、城市老旧住宅社区适老化改进建议
2.1 增设电梯,加强环境建设
一些城市开展老旧住宅电梯改造,若利用这一时机改变社区环境,则能为居民生活带来很大便利。旧社区环境改造期间,应关注适老化细节与无障碍设施是否连续。这里,无障碍设计原则为设施连续性,这需社区全面覆盖无障碍老年人出行范围。即便单元门内增设无障碍通道,但不改造社区景观环境人行道,无障碍体系缺少本质连续性。加上老旧城区适老化改造应多关注各项细节,即便地面平整性和扶手安装,但多会忽略夜间照明灯与标识系统。上述被忽略系统和老人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应全面考虑老人多方需求,便于保证改造设计人性化。老旧城区标识与服务设施牌等应十分清楚,其可以帮助老年人寻找路线。夜间照明系统应提升实际亮度,特别关注路面活动场地与高度差单元门入口处。唯有对各项细节进行充分改造,方能提升社区适老化水平。
2.2 健全养老服务设施
传统老旧城区中空地点十分紧张,但若可以合理规划使用,将具有较大发展空间。例如,园林设施,通风绿化用地等都可以对其展开合理改造,特别是住宅山墙面用地,应对其展开合理应用。
2.3 协助居民改造住宅空间
在社会经济条件渐好的当下,很多青年子女为父母重新装修住房,但受到自身知识方面限制,改造期间经常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例如,将扶手没有安置在承重墙上,这时扶手难以承载较大重力,老人应用期间,容易出现脱落情况,其产生的后果难以想象。关于这一点,有关部门可以借助公共空间改造实际,为老人进行系统空间改造。
3、城市新住宅社区适老化改进
3.1以长生命周期视角为基础开展适老化设计
为了确保住宅百年结构寿命,且与居住人员需求相互适应,应站在长生命周期视角开展户型设计,在同一户型内,结合家庭不同阶段生活情况,合理设计住房结构,便于开展户型适应性设计。
家庭发展期间,老人生活状态变化十分明显。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其自理能力会不断下降,日常生活都需他人照顾,有些还需要辅助器械行走。因此,住房设计期间应确保室内空间灵活,便于满足器械通行及护理人员操作,便于为空间功能转化预留部分空间。
3.2 加强结构体系优化
就住宅建筑来说,最佳结构体系即室内灵活可变,且能有效满足适老化设计需求。现阶段,国内很多新建住宅多使用剪力墻结构,其承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户型改造。就剪力墙结构来说,框架结构平面布置应灵活多变,若能将其用在未来住宅建设中,其对户型可持续发展与适老化十分有益。但要对剪力墙结构承重位置进行多次优化,另外,在不对结构稳定性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还应使用轻质隔墙替代承重墙,便于提升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性。
3.3 合理设置预留室空间
为了应对老人身体与家庭人口结构,符合实际居住需求,户型墙体设置既要考量空间功能划分,还应结合未来变化。随着子孙的出现,家庭人口数会不断增加,户型设计期间,应兼顾各位家庭成员,特别是老人居住需求。即便在小户型住宅中,也能借助墙体限定与空间划分,灵活转化公共与私密空间,确保其能充分满足老人居住需求。
为了及时掌握老人需求,为其提供必要服务,户型设计期间应做好看护视线设计。结合重点部位墙体预留开洞可能性,借助开窗方法、室内开门等加强户型设计视线联系。另外,还应设立门洞,便于为户型动线组织提供不同可能,确保老人步行线路便捷,轮椅通行顺畅。
要使用轮椅的老人对卫生间有特殊需求,在提供这类卫生间期间,应考虑轮椅回转操作空间需求,便于在卫生间墙体设计期间留有充足空间。另外,卫生间设计期间,还应关注坐便器与管井一侧,防止管线位置对墙体改造产生影响。随着一代老人的离开,家庭人口还会减少,很多老人不再需要大面积住房。若能在最初设计期间,将一间卧室对外出租,这部分收入即可补贴老人生活,如此既可以合理利用住房资源,又可以帮助养老。
结语:
综上,在国内人口老龄化期间,城市新旧住宅建筑设计应满足老年人需求。当前,老旧住宅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应及时采取改造措施,便于满足老年人出行、护理、起居等方面要求;新建住宅居住人员主要为青年人,在建筑百年之后,也会面临老龄化变化,若设计人员不考虑这一点,将来势必会带来很多问题。所以,在住宅转型时期,也要关注住宅适老化改造。
参考文献:
[1]谭意.老龄化背景下城市新旧住宅适应性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05):84.
[2]周燕珉,秦岭.老龄化背景下城市新旧住宅的适老化转型[J].时代建筑,2016(06):22-28.
[3]蒋赛百,孙超.浅谈城市老旧住宅适老化改造策略[J].河南建材,2019(05):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