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在线课程差异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11-23 06:03丁春文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26期
关键词:在线课程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

摘 要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浙江乡土旅游”基于信息化教学需要和差异化教学要求进行在线资源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通过在线分类教学、精准过程管理、个性化施教及分层分类考核评价等手段进行差异化教学,便利了师生的教与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该课程着力打造“课内外演练结合”“校内外校企联合”以及“课程设置情景交融”等特色,以此顺应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加大校企合作以及教学实训相结合的大背景,对于同类专业在线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 在线课程;信息技术;差异化教学;分类施教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6-0028-05

为更好地为本土培养旅游人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了校本课程“浙江乡土旅游”。课程以浙江乡土旅游资源为载体,通过对浙江知名度最高的景区景点的讲授,揭示其中蕴含的浙江乡土人文知识,挖掘浙江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世代沿袭,传承浙江优秀地方历史文化。课程团队在课程建设中着眼学习者的不同、学习行为的差异及个性化教学的特点,依托信息技术,进行差异化教学改革与探索。本文将围绕课程资源建设、差异化教学实施、课程建设成效及启示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重构课程资源,夯实信息化教学之基

“浙江乡土旅游”课程于2006年开始建设,2008年正式开课。十余年的建设过程中,课程团队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包括网络课程、在线课程、在线开放课程、新形态教材、“互联网+教学”在内的一系列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一)解构教学素材,重塑课程内容,打造“模块—项目—知识点”体系

“浙江乡土旅游”课程最早选用的是自编讲义和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浙江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教材。该教材主要内容为浙江导游岗位工作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沿用传统的“章—节—目”内容体系,不能满足差异化线上教学的需要。课程团队“破而立新”,综合考量信息化在线教学内容整合和在线教学差异化组织的需要,以及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通过“解构、梳理、重塑”三个环节打破原有内容体系,遴选教学资源,打造以“模块—项目—知识点”为核心架构的课程体系。

改造后的课程内容包括浙江旅游特色综览、浙江历史文化游、浙江宗教文化游、浙江山水文化游、浙江休闲文化游、浙江主题文化游、浙江民俗特产游7大模块。每个模块又根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项目化教学实际,拆分成3~4个项目,共24个项目。如浙江历史文化游模块中包含浙江古遗址、古镇、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等项目;浙江宗教文化游模块中包含宗教名山、佛教名寺、名塔等项目;浙江山水文化游模块包含名山、名水、名岛、名洞、石林等项目。将教学内容按“模块—项目”区分并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上下包容上,更体现了“项目化教学”“真题真做”和“教学竞赛”相结合的课程设计理念。在内容编排上,课程突出知识和技能,并依托项目设定学生的演练目标和技能训练,通过项目设定,学生完成了教学中设置的“真题”项目。

项目化课程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中梳理的72个知识和技能点。课程团队根据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按照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要素进行遴选,凝练成导游工作中最常用、知名度最高的72个知识和技能点。此外,对知识点进行精加工,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提炼出其个性化特点,方便学生更好把握。梳理完成后,课程团队邀请专业公司把各知识点拍摄制作成短视频,再进行“信息化”加工,使知识点视频化、具体化、生动化。比如,“诗画浙江—浙江旅游形象赏析”知识和技能点,高度概括了浙江旅游鲜明特色,学生通过视频学习、模拟讲解,既能了解浙江旅游特色,又能结合浙江省情掌握导游讲解技能。又如,“吴根越角,越角人家—西塘”知识和技能点,不仅让学生掌握西塘古镇的导游知识,更能学会江南古镇类型旅游景区的导游讲解技能。再如,“大桥文化工业游—杭州湾跨海大桥”知识和技能点,通过对大桥兴建过程中取得的诸多“第一”进行梳理和概括,既能让学生掌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又能增强学生对导游工作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责任感。

经过系统化改革,“浙江乡土旅游”课程打破原来“章—节—目”的传统内容体系设置,形成“模块—项目—知识点(视频)”化的科学内容体系,定型为7大模块、24个项目、72个知识点。“模块—项目—知识点”设置及知识点“视频”化加工,使课程内容更加体系化、具体化、可视化。学生通过知识点的学习、项目化的实践,具备了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和浙江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基础知识,还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进行旅游赏析、导游服务,为后续课程的开展夯实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补充学习需求,丰富线上资源,建设课程配套在线资源

为适应差异化教学的实际需求,课程团队在课程体系外辅以全套配套教学资源,对标学生差异化学习、个性化学习需求,用以满足学生在线自主、自助、互助学习需要。

表1所列资源主要分为以下五块:课程说明(编号1~9)、课程内容(编号10~12)、课程拓展(编号13~15)、互动答疑(编号16~18)、测试练习(编号19~22)。在设置以上线上资源时,课程团队充分考虑到选修本课程学习者的差异性和个性化需求,在每个方面都为后期开展差异化教学做好前期准备。比如第一块课程说明内容,课程团队设置了4个版本,分别对应高校專业核心课学习者、高校专业平台课学习者、高校选修课学习者和社会从业学习者及其他相关爱好者这四类不同学习人群。通过对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学习指南等文件的设置,为不同类型学习者提供指导帮助。此外,在课程内容、课程拓展、互动答疑和测试练习的线上资源设置中,也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差异和学习需求不同。比如,教学案例库和新闻资料库中收录了280余条动态更新的音频视频资料,覆盖所有模块、项目和知识点,既可以作为学习者的拓展,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作为社会学习者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宝库。

(三)依托信息技术,线上线下并举,课程建设成果逐步展现

“浙江乡土旅游”课程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陆续获批了一些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浙江乡土旅游”课程先后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平台、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等课程平台开展在线教学。利用课程平台在线技术,课程团队进行了在线课程分类教学、精准过程管理、个性化施教与分层考核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二、依托信息技术,实践差异化教学之行

“浙江乡土旅游”课程开课伊始定位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64学时);2010年开始作为其他旅游类专业的专业平台课(48学时);2012年成为全校学生的公共选修课(32学时);2015年,公选课又分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纯线上教学两种形式;2016年以来,每学期参加课程在线学习的学生都在1500人左右,最近3年甚至达到了3000人以上。众多学生同时在线学习,完成教学内容并达成既定目标,完全有赖于课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差异化教学。

(一)课前学情排摸

“浙江乡土旅游”授课学生中,既有作为专业核心课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又有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其他旅游类学生,还有作为选修课的其他各专业学生;学生中既有来自普通高中的“普高”生源,又有来自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的“三校”生源。大部分学生基础比较扎实,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很强;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基础比较薄弱,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相对较低。另外,大部分学生来自浙江省内,对浙江省情有一定了解;少部分学生来自省外,对浙江省情比较生疏。因此,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在线分类教学十分重要。

“浙江乡土旅游”课程发挥在线课程平台的信息技术优势,根据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的不同,通过施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多种形式,实现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分类教学,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从上到下针对四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方式和内容构成一个系统,第一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最高、线下学习时间最长、学习内容最多;而第四类学生的学习目标最低,线上学习时间最长、学习内容最少。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本课程属于专业核心课,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以线下为主,线上资源作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课外拓展、巩固之用。但是,对这批学生的学习目标要求则相对最高,他们需要掌握全部学习内容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除了学习目标、方式和内容的差异外,对于不同类别的学生,学习要求、学习难度、课外作业、业余实践的要求也都不一样。比如,对于第四类非旅游类其他专业学生,学习内容只包含72个基本知识点,作业难度也只需要完成初级难度的作业和试题,所有实践类项目都没有硬性要求。

(二)分类精准授课

课程对不同类别学生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师生互动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类别,灵活调用课程资源中的各个模块、项目和知识点,根据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教学。此外,依托线上平台,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对不同類别学生进行精准的在线学习过程管理,从而了解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获得情况。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分类发布课程在线学习指导。学期开课伊始,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在课程平台发布不同版本的课程简介、课程学习指南、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学日志以及考核方案等;同时,通过发布不同的在线学习公告,指导学生了解相应的课程学习要求并自主、自发开展课程学习。

其次,分类发布课程在线学习内容。在线学习最核心的内容是教学视频,针对不同类别学生,依照不同的学习视频,发布与视频学习相匹配的PPT课件、Word文档以及相应的参考资料、教学案例。同样,相关内容学习后的知识点作业、项目练习、模块考试等也不相同。

最后,开展分类在线讨论、在线答疑。在不同类别学生的班级讨论区里,课程教师根据学习进度、学习内容的不同,发起不同的主题讨论,引导学生跟帖发言;同时,教师根据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线答疑;教师还会根据发帖情况,鼓励学生们相互讨论、朋辈答疑。

(三)分层个性教学

除了类别差异之外,即便是同一类别中的学生之间也是情况迥异,而在线课程教学中,利用课程平台提供的学生学习实时“大数据”,对同一类别的不同学生可以施行差异化的教学策略和个性化的教学管理。

首先,发布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根据学生在线视频学习完成情况、章节作业完成及得失分情况,以及学习笔记、参与讨论等情况,发布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内容,同时设置不同的发布进度。一般来说,对作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平台课的旅游类学生,发布更多的拓展学习内容,包括拓展视频、拓展课件、拓展教学案例等;对公选课学生,则发布通识性的教学视频、学习课件和案例;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只发布基础性的学习内容材料。另外,对专业课学生、学习进度快、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发布学习内容的进度要快于其他学生。

其次,发布差异化的作业、测试题。除了根据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的不同发布不同的类别作业、测试题外,对于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相同的,根据学生学习掌握程度、学习进度不同,发布的作业、测试题的题型、题量、难度系数也应不同。另外,个性化作业还包括匹配同类别学生之间的作业互评、交流讨论和笔记互阅,实现在线互学助学。

最后,给予个性化学习辅导。一是针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题辅导,促进学生对课程教学基础内容的掌握;二是根据学生在线学习笔记、发帖跟帖讨论中提出的具体问题,给予一对一针对性解答;三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拓展学习,勉励学力不足的学生加速学习、学会学习等。

(四)分类考核评价

“浙江乡土旅游”课程根据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的不同,以形成性考核为主,建立多人多策、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运用课程平台信息技术,解决线下分类考核操作困难等问题,实现授课对象多元化、学习内容多元化、考核评价多元化。比如,对完成基本内容学习和额外完成拓展学习的,实行分层考核;对线下学习为主、线上学习为辅的专业核心课、平台课,和线上线下结合混合选修课、学生全在线学习选修课,实行分类考核。考核主要以课堂教学、视频学习、笔记、发帖、讨论、作业、小测验等过程性考核为主,期末以理论在线考试为辅。考核评价除传统教师评分外,还采用学生互评、企业教师评价、学习成果展示、点击量(点击率)等多元化评定方式。

其次,具体操作上,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平台课)考核线下成绩占80%、在线学习成绩占20%;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选修课,线上成绩占60%,线下成绩占40%;全在线学习的选修课,线上过程性成绩占60%,学习成果上传与展示占40%;社会学习者参照选修课自愿参与考核。这些考核,都包含视频观看、笔记、发帖、讨论、作业、课件制作、学习成果展示、测验、考试等,但各项在不同类型考核中占比不同、呈现形式不同。

三、凝练课程特色,实现信息化教学之效

“浙江乡土旅游”课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差异化施教的同时,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极大地便利了教与学,促进了在线课程的广泛应用。

(一)信息化教学实践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和使用,“浙江乡土旅游”课程先后被学校、宁波市、浙江省、国家认定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

一是“演、练”结合,教学实践注重实战。课程通过教师演练、学生练习,结合景点讲解、沿途导游、城市采风、线路踩点等,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服务现场体验,增长了知识,养成了习惯,提高了能力,提升了水平。

二是“内、外”联合,课堂职场紧密相连。课程充分发挥校内、景区景点及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的作用,实现了技能训练空间的内、外联合,实现学生技能培养资源的内外联合。

三是“情、景”交融,课程思政天然融合。课程的乡土人文知识普及与景区景点介绍并重,蕴含浓烈的爱国爱乡情感和乡土情结,与思政教育高度统一。

(二)信息化教学大大便利了教与学

首先,课程大规模集成旅游教学资源并多形式呈现。课程整合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多种载体并存,传送多感官信息,带来强烈的冲击,满足学生心理上和视觉上的需求,学习效果更好。

其次,课程采用全实景视频大幅度降低教学成本与风险。课程教学视频集成了浙江代表性景区旅游教学资源,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跟随教师畅游浙江,省去交通费用,节省住宿、餐饮及门票费用,节约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

最后,课程多维度展示教学过程,大幅度提升学习兴趣。课程“模块+项目+知识点”的体系设置,实景式、立体化、多维展示浙江旅游文化,点线面结合,不受时空限制,适合在线学习,学生学习兴趣高昂。

(三)信息化教学促进了在线课程的广泛应用

一是旅游专业学生积累了深厚的地方文化基礎知识,导游讲解技能大幅提升。作为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平台课程,累计有超2000名旅游专业学生参加了课程的学习。学生全国导游资格考试通过率大幅提升,专业技能强,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加,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二是选修课学生数量多,大幅提升了学生旅游鉴赏水平。本课程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在线课程,7年中全校共有1.5万多名学生在各平台选课学习,占到同期在校学生总数的50%左右。学生们普遍认为,通过课程的学习既能全方位了解浙江乡土旅游文化、提升旅游鉴赏能力,又激发了情感,催人奋进。

三是兄弟高校应用广泛,社会学习者踊跃参加课程学习。该课程近5年在多所高校推广应用,累计有400余所本专科学校近6000名学生选课学习;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所院校引用本课程进行线上教学。同时,近5年来共有4000余名社会学习者通过多平台参与课程学习。社会学习者包括在浙高职高专、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师生,旅游经营从业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涉旅者,以及来浙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社区居民等。

参 考 文 献

[1]吴岩.建好用好学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J].中国大学教学,2018(1):7-9.

[2]杨方琦.我国高校精品在线课程发展沿革及存在的问题[J].数字教育,2018(3):38-43.

[3]李浩君,王文靖,戴海容.创新扩散视域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施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34):26-32.

[4]林琳.微课在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7(23):50-53.

[5]张永林.职业教育课程信息化的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5(28):16-20.

[6]盖克荣,程聪.基于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考核方法改革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62-65.

[7]丁春文.文旅融合视角下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塑造——以宁波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9):127-132.

[8]康晓明,沈庆磊,杨艺萌.面向“线上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4):87-92.

[9]丁春文.文旅融合背景下地方旅游文化的挖掘——以浙江省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2-38.

[10]陈晔.基于资源共享的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论坛,2018(10):61-65.

[11]马涛,李俊峰,董建民,王玥,李宗义.基于云平台的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与应用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8(6):48-51.

[12]丁春文.浙江乡土旅游[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6.

Practice of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of Online Courses under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aking the Course of“Zhejiang Rural Tourism”as an Example

Ding Chunwen

Abstract  National online open course “Zhejiang rural tourism” based on the needs of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nd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requirements for online resource constructio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online classified teaching, precise process management, personalized teaching and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to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by means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has facilitated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ed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In teaching practice, the course strives to create features such as“combination of exercises in and out of course”,“collabo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side and outside school”, and “contextual blending of curriculum settings”in order to comply the background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reas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combining teaching and training,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nline courses of similar majors.

Key words  online cours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fferentiated teaching; classified teaching

Author  Ding Chunwe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 (Ningbo 315012)

作者簡介

丁春文(1974- ),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宁波,315012)

基金项目

浙江省社科规划一般课题“浙江乡土旅游”(14KPCB04YB),主持人:丁春文

猜你喜欢
在线课程差异化教学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MOOC:我国未来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危机与转机
在线课程教学融入网络消费者行为预测研究
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基于SPOC的“数理逻辑”在线课程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