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平?高福安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而以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培养主体的文化创意类技术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已成为制约文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基本特征,将文创类技术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归纳为价值把握能力、复合应用能力、创意执行能力。基于人才能力要求,文化创意类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重点从3个方面入手,即构建文化自信课程育人体系,健全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关键词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文化创意;能力要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6-0019-04
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的关系阐释
(一)文化创意类人才需求层次与现状
“文化创意产业”概念最早在1998年《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范畴,内涵较为丰富,包括但不限于文化艺术类、传媒类、创意设计类、软件及计算机服务类。而与之相对应,文化创意类专业则涵盖了我国8个学科门类的28个一级学科,如艺术学门类下的戏剧与影视学类、设计学类、音乐与舞蹈学类、美术学类4个一级学科,文学门类下的新闻传播学类一级学科,还包括工商管理类、旅游管理类、计算机类、历史学类等一级学科[1]。
1.文化创意类人才需求层次
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层次划分,文化创意类人才主要分为三个需求层次:第一类是作为核心层的学术型人才。精通专业知识,具备理论科研能力的学术型人才,可以开拓新领域,提供新思路,是新理论的原创者,决定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如艺术家、导演、艺术评论家等。第二类是作为支柱层的技术型人才。将理论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并组织实施和指导生产实践的技术型人才,是懂技术、懂行业知识、懂经营管理的策划者,决定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如编辑、原画设计师、艺术品鉴定师、会展策划主管等。第三类是作为基础层的技能型人才。从事一线操作,负责将具体方案、计划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产品的技能型人才,能够将策划者创意进行设计制作的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化的基础力量[2],如三维动画制作员、印刷操作员、化妆师、初级设计师等。以上三类文化创意类人才,可归纳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个大类,学术型人才属于研究型,主要从事理论和知识生产工作,侧重于“理论研究”;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则均属于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术或实践方案的工作,侧重于“应用实践”,这也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研究的重心[3]。
2.文化创意类人才需求现状
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4501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GDP的比重达4.54%,已成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4]。与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相区别,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口日趋明显,与文创产业需求呈现结构性矛盾。以代表性的动漫影视為例,生产一部约20分钟的二维动画片,需要约50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人才需求层次划分,既需要核心层的研究型人才,也需要支柱层的技术型人才,还需要基础层的技能型人才。在动漫影视制作中,对于研究型人才的需求并不大,基本上都由行业经验和知识丰富的资深人员担任;技能型人才虽然需求量大,但是高职专科教育人才供给能够满足此类人才需求;而技术型人才,既要求具备基于剧本和导演要求的创意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绘画表现能力,并能熟练应用平面设计软件。现有教育体系中,普通本科教育强调创意能力培养,以学术型人才为主;高职专科教育强调专业技能掌握,以技能型人才为主,均无法满足两者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造成技术型人才缺口巨大。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为主
文化创意类技术型人才存在巨大缺口,亟须对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探索既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又区别于高职专科教育,适合文创类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新教育模式,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见图1。
首先,与普通本科教育“同级不同类”。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同属于本科层次教育,都应满足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即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研究能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并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低配版”或“翻版”,两者间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是处于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两者各有特色和侧重。普通本科教育的逻辑起点是学科的发展,以掌握科学知识为主,侧重于认识世界,重在通过实践进行知识生产;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需求,以掌握技术知识为主,侧重于改造世界,重在以现有理论为指导取得经济或社会效益。
其次,与高职专科教育“同类不同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体系,都要坚持职业教育属性,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但是,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不是高职专科教学时间的简单延长、教学内容的简单增加、教学方法的直接应用,两者属于职业教育的不同层次,两者既相互衔接,又具有质的区别。高职专科教育注重技术技能的单一性、熟练性、模仿性应用;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则要求具备更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更复合的专业知识,更强调创新力的培养,以满足服务高端产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综上,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即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也区别于高职专科教育,强调高端性、复合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其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中的技术型人才,将成为解决文创类技术型人才短缺的全新路径[5]。
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视域下文化创意类人才的能力要求
(一)价值把握能力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指出,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可见,意识形态属性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为其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价值源泉。意识形态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决定了任何层次的文创类人才培养,都要将价值判断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具体而言,文创产业的创作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指引,深刻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内涵,通过创作更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文创产业的管理者,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双效统一”,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衡量文化产品优劣的“标尺”,并自觉践行于文化产业各项管理活动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管理机制;文创产业的传播者,要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产品有机融合和高效传播,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
(二)复合应用能力
根据文创产业链要求,需要培养既懂创意执行又重经营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首先,复合能力需求。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使得文创产业表现出多学科、多领域技术相互渗透交融的特征,客观上要求技术型人才需要掌握复合的素养能力。一是艺术素养能力。未来文创产品是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相统一的全新产品。文创类应用型人才既要懂得艺术活动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熟悉各类艺术活动的特殊规律与特点,也能够将艺术基因以艺术的方式应用到文创产业实践中,进而产生众多的艺术衍生品[6]。二是新技术素养能力。以互联网、VR/AR技术、5G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参与到文化产业生产环节,定制化消费、需求化消费日趋成为主流,倒逼文创产业供给侧的变革。文创类人才需要时刻保持对技术的敏感,不断利用新技术的革新迭代探索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三是媒体素养能力。以微博、抖音、直播平台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介形式,重构了文化产业生态环境,重塑了文创产品销售及营销模式,垂直化、多元化经营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因此,文创类人才必须掌握新兴媒体的创作规律、运用规律、传播规律,以新媒体提升“新文创产业”的市场流动性,不断加深“新媒体+新文创”的跨界融合。
其次,应用能力需求。技术型人才主要从事比较复杂、系统的技术实践活动,与技能型相比需要具备扎实理论知识,但又与学术型以知识系统性、完整性相区别,更注重对所掌握技术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7]。一是策划能力。要具备创意的具体构思和谋划能力,成为连接创意产品与市场的桥梁,通过市场分析及预测来发现市场需要哪些创意产品。二是运营能力。文创产业将文化活动纳入经济运行领域,这就需要技术型人才完成从策划产品、组织实施到传播与营销整个流程,具备较强的生产组织与市场运营能力。三是实践能力。技术型人才要能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这是与学术型人才的本质区别。
最后,工匠精神需求。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造精神文化产品及其衍生品为主,凝结在文创产品上的是创作者对品质的卓越追求,更是一种创造精神、品质精神的载体[8]。现阶段,文创产品已经进入以质取胜的时代,而“工匠精神”则是产品品质的基本保障,文创类技术型人才要将精益求精的职业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作为必须恪守的职业道德。
(三)创意执行能力
从“创意生成—创意制作—创意商品化—创意流通—创意消费”的文创产业价值链来看,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工作范围处于价值链的中后端,更多的是对创意生成后的执行部分。基于此,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中,要重点培养文创类技术型人才对创意生成后执行的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创意把握能力。虽然创意生成环节主要由学术型人才完成,但是也需要技术型人才对创意加以完善。仍以动漫影视为例,当导演和编剧对创意内容进行设定后,还需要原画师基于劇本及导演的表现意图进行具体创意。二是创新转化能力。创意是创新的源头,需要对创意进行物化、商业化,才能真正将创意转化为创新。结合文化创意市场特点,技术型人才应当具备将创意转化为创新产品的能力和在产品设计、生产、传播、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的能力。三是创业管理能力。创意创新的终极目标就是创业,虽然并非每个文创从业人员都要进行创业,但是都应当具备强烈的创业意识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这能够帮助技术型人才提升职业上升空间。
三、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视域下文化创意类人才培养路径
(一)培养价值把握能力,构建文化自信课程育人体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文创人才培养,要将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作为课程育人的关键,努力构建起课程育人体系。一是要挖掘专业课中文化自信元素。文化自信是文创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文创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性能力素养。专业课教师要在知识传授中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主动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重任。二是要发挥课程的美育效能。国家提出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这是将美育工作上升到育人高度。要充分发挥文创类课程的美育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美育养性、德育化人”的融合发展。三是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开设这一课程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文化美德教育,强化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二)培养复合应用能力,健全多维度人才培养体系
第一,制定“双元制”人才培养方案。一是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要以提升技术型人才能力要求为核心,突出学生知识和实践双元素质的培养,以文创类应用人才的价值判断能力、高层次复合能力、创新创意能力为培养目标。二是课程体系设计方面。要将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纳入课程体系开发主体范围,校企共同制订知识性、实践性相统一的课程体系。三是考核评价方面。要以“1+X”证书制度为考核基础,实现学习成果产出的多维度标准。在毕业要求上,采取“双导师”制,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或论文撰写,实现所学专业能够“学以致用”,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9]。
第二,组建文创产业产教融合联盟。文创产业对人工智能、新媒体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文创类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必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产教融合发展是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推进文创产业发展的必然途径。文创产业产教融合发展联盟,应当由高校、文创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参与,建立协同培养、共同发展的新体制。
第三,构建师资“旋转门”机制。所谓师资“旋转门”机制,指的是搭建高校与企业人才交流的平台,犹如“旋转门”的原理,让学校教师“走出去”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把企业骨干人员“请进来”到学校参与教学和课题攻坚,进而形成一种长效性的双向人才交流机制。一是建立“旋转门”挂职基地。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文创产业相关专业特点,选取优质文创企业作为挂职基地,定期选派优秀教师以跟岗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前往文创企业学习最新的管理经验、前沿技术运用、产品研发攻关等,提升文创产业实践能力和前瞻意识。二是建立“旋转门”客座教师制。以客座教师、兼职教师、课题项目等方式柔性引进企业技术骨干,与“双师型”教师共同建设教学创新团队、研究教改项目、指导学生训练,提升企业技术骨干人员的理论水平。
(三)培养创意执行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广义的“创业”并不仅指创设企业,它也是一种劳动方式,一种持续的发展过程。学生在每一个岗位上的成长和发展,本身也是一种创业。借助文化创客这一形式,能够有效实现文创类人才创意创新能力的提升。一是建设创客实验室或创客基地。为学生搭建校园创客教育平台,以文化创业项目为抓手,通过创业导师制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项目推广、对接合作企业、落实有关扶持政策、申请专利以及技术培训等服务。二是组织创新创业赛事。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創业大赛、“挑战杯”等全国性大赛,帮助学生“以赛促练”,使学生体验将创意转化为创新,再完成创业计划的全流程。三是设置专门的创客实践课程。课程注重实操性和实践性,以活动或项目为导向,师生共同动手操作,让学生以建构的方式学习课程内容。
参 考 文 献
[1]周易军,贾荣林.文化创意类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中的分布情况研究[J].艺术教育,2014(2):50-53.
[2]陈要立.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8):129-133.
[3]方泽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现实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9(34):6-11.
[4]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202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28.
[5]张元宝,沈宗根.本科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8(13):57-62.
[6]田川流.艺术管理学概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9:88.
[7]王兴.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目标定位与路径突破[J].职业技术教育,2020(34):6-11.
[8]吴贵明.文化创意产业研发人才胜任力的结构特征及其开发机制构建[J].东南学术,2017(6):110-116.
[9]张宇,解水青,郭卉.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元课程体系的构建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7):105-111.
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Cultivation Path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dergraduate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Zhiping, Gao Fuan
Abstract The core el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talents, and there is a large gap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technical talents with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the main body,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the ability requirements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technical talents can be summarized as value grasping ability, compound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creative execution ability.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s,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technical talents can focus on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constructing a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curriculum education system, perfecting a multi-dimensional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 undergraduate-level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ability requirements; talent training
Author Zhang Zhiping, lecturer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doctoral candidate of Chines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Shijiazhuang 050035); Gao Fuan, professor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作者简介
张志平(1989- ),男,石家庄学院党委学工部讲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理论博士研究生(石家庄,050035);高福安(1954- ),男,中国传媒大学原副校长、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