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控制水平对种植体周骨吸收的影响研究*

2021-11-23 04:23孙雪梅刘明谆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吸收量菌斑牙槽骨

孙雪梅,刘明谆,吕 标

(江门市口腔医院,广东江门 529000)

种植修复是牙缺失常用的修复方式,在口腔修复中应用广泛,与传统修复方式比较,种植修复对邻牙的损伤较小,既能满足咀嚼的需要也能满足患者的美观需求[1]。牙周炎可能增加种植失败的风险,牙周炎可导致牙槽骨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对种植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2]。若想种植修复体的长期成功,需维持良好的软组织屏障,促进上皮组织的形成,生物学封闭效果好,有效抵御细菌的侵袭[3]。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控制水平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牙周炎牙列缺损患者。纳入标准:慢性牙周炎牙列缺损时间超过90 d,通过基础治疗控制剩余牙齿的菌斑情况良好,出血牙位不超过20 %,种植位点邻牙深度不超过4 mm,有足够的骨量,松动度在2度以内,均为单颗种植牙。排除标准:处于牙周炎进展期,合并严重的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夜间磨牙以及存在酗酒史的患者。另选取同期50例牙周健康但牙列缺损超过90 d,行种植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未存在牙周病史,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观察可见牙槽骨没有出现明显吸收情况。所有患者均未在近期服用过抑制菌斑效果的药物、免疫抑制剂、抗生素。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有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术前拍摄CBCT,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均给予种植体修复。观察组治疗前给予牙周基础治疗,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对根面进行平整,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应用于种植体周围的龈瓣,根据牙周组织恢复、龈下菌斑控制的实际情况,再行种植手术,种植前0.5小时口服抗菌药物;口腔常规消毒,利多卡因局麻,在牙槽嵴顶黏膜位置向黏骨膜与翻瓣切开,将种植体(美国Zimmer)植入,牙槽骨骨面与种植体平台顶端平齐,植入的深度统一;术后拍摄CBCT,术后1周内漱口水和抗菌药物常规应用。对照组治疗前未行牙周基础治疗,未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其他治疗过程与观察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1)mPLI指数: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index,mPLI)评估种植体表面牙龈边缘菌斑,0分为未发现菌斑,1分为种植体光滑颈部可发现菌斑,2分为目视可发现菌斑,3分为目视下可发现大量的菌斑。评估时间选择术前及术后3个月[4]。(2)mSBI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 modified sulcus bleeding index,mSBI) 评估患者龈沟出血情况,种植体附近牙龈边缘处以探针进入,颊舌平行角度滑动,30秒后观察牙龈边缘出血情况。0分为未出血,1分为呈现点状、分散出血,2分为龈沟内呈现线状的出血,3分为严重、自发的出血。评估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5]。(3)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情况评估种植体边缘牙槽骨的吸收情况,根据X线摄片测量种植体与基台结合部至牙槽嵴顶冠方距离差,计算近中、远中边缘骨吸收量[6]。评估时间:术前及术后3个月拍摄X线。

2 结果

2.1mPLI指数比较 术前观察组患者mPLI指数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mPLI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PLI指数比较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SBI指数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mSBI指数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对照组患者mSBI指数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SBI指数比较

2.3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近中、远中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近中边缘骨吸收量低于对照组,对照组远中边缘骨吸收量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种植体周骨吸收情况比较

3 讨论

种植修复是口腔医学领域中发展最快、影响力最大的项目。据统计,种植体的10年成功率90 %以上,但是仍旧存在较小概率的失败[7]。牙缺失的患者种植修复后能恢复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牙周炎属于慢性炎症,是因为细菌的刺激发生的[8]。目前,因为牙周炎拔牙的患者约占到拔牙患者的50 %[9],因此牙周炎是导致牙齿缺失的重要原因,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

牙周炎是种植手术的风险之一,缺牙患者的口腔中残存牙周微生物群,产生细菌库,致使微生物占据种植体周围并形成破坏,种植体周围支持组织丧失。常见的菌落有革兰阴性菌、链球菌、梭状杆菌、拟杆菌、放线菌等[10]。大量实验研究显示,牙缺损后残存的牙齿的牙周状态对种植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若是残存的牙齿牙周附近存在较多的致病微生物,极易感染种植体附近的牙周,种植体与牙槽骨之间无牙周膜,如果牙周炎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造成种植体周围骨吸收,进而引起种植体脱落[11]。本研究显示,种植手术前,牙周炎患者的mPLI指数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了牙周炎患者口腔菌斑显著增多,存在严重的微生物感染,在进行抗菌治疗后口腔菌斑显著减少,牙周炎通过积极抗菌治疗可减少牙齿菌斑,改善牙龈周围微生物菌落情况,使得菌斑水平与健康人群无差异。

种植手术后,确保种植体修复的稳定性与功能的关键是保证种植修复体边缘骨及软组织的稳定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术后残存在牙齿边缘骨、种植体边缘骨的吸收速度存在差异性。牙齿缺失牙槽骨吸收后种植体、相邻牙齿之间存在种植体修复后空隙,可能会导致食物嵌塞等,对牙齿的健康状况造成影响[12]。本研究中种植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近中、远中边缘骨吸收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骨吸收量显著减少,并且牙周炎患者近中边缘骨吸收量下降更显著,远中边缘骨吸收量高于健康人群,一方面龈下菌斑对种植体周围骨吸收有明显的影响,另一方面,控制好牙周炎患者口腔龈下菌斑,可以提高种植修复的效果。种植体修复后种植体附近可能存在炎症状态,发生炎症的主要因素是菌斑中的菌群,因此,改善种植体邻牙牙周的健康状况对于促进种植体骨结合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中种植体修复术后mSBI指数显著降低,但牙周炎患者mSBI指数高于健康患者,说明种植体术后牙周炎抗菌治疗可抑制龈沟出血的发生,促进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的结合。

综上所述,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增多,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造成影响,牙周基础治疗及局部抗菌药物对菌斑进行控制后有利于提高种植体边缘骨的稳定性,提高种植体修复的成功率。在种植手术前控制龈下菌斑是有必要的。

猜你喜欢
吸收量菌斑牙槽骨
牙槽骨厚度及牙移动中解剖界限的研究进展
青少年上颌前突正畸后牙槽骨形态变化
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生菜养分吸收特性研究
氮肥对棉花产量和氮素吸收量影响的Meta分析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不同灌溉方式下水肥一体化对玉米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洗牙会把牙齿弄松吗
测土配方施肥对玉米养分吸收量的影响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