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秀娟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第一小学 宁夏 中卫 755000)
对于小学阶段教学而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往往成为教师忽略的部分。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有效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在讲解课文时改变之前的默读课文,变默读为分角色或齐声朗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注力的同时锻炼语感;同时,还能有效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消除传统教学课堂的枯燥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在朗读时提升自信心。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中,很多语文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和谐统一,往往让学生采取默读的形式来学习课文。但默读通常存在许多弊端,如在默读时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教师也很难掌握学生阅读课文的节奏,往往会出现有的学生读完了,而有的学生没有读完的情况,这就导致课堂进度很难推进。其实朗读的重要性,在汉字“聪”中就明确体现,“聪”字就告诉我们耳朵要听,朗读时要动用眼睛、嘴巴、心,调动多种感官一起阅读,才可以做到聪明阅读而不是盲目阅读。
例如:以《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教学为例,在讲解文章重点知识之前,教师可先为学生做朗读示范,让学生体会教师朗读时轻重音及情感的变化,起到熟悉课文的作用。紧接着,提出相应问题:通过文章,你觉得老北京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呢?你觉得老北京春节氛围怎么样呢?与我们的春节有哪些异同点呢?之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齐声朗读课文,在齐读时感受北京春节喜气洋洋的气氛,领悟现当代社会春节时所缺少的年味,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本质,树立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这种朗读形式,既创建参与性教学课堂让学生融入其中,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掌握课文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老北京人单纯、美好的性格,增强学生的情感建设的同时,让学生真正感悟到朗读对学习语文、培养语感的重要性。
小学学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朗读方面的情感培养。因而,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语文教师往往要对朗读形式进行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全班齐声朗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采取分小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形式来提升学生自信心,增强课堂趣味性。分角色朗读是建立在齐声朗读的基础之上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热情的同时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要下雨了》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喜好扮演不同的小动物,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事先准备相应的动物头饰。之后,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带着头饰进行朗读,每位同学按照自己准备的头饰进行朗读,并要做到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动物在下雨之前所具有的行为。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自然中的事物都存在哪些联系呢?让学生动脑思考,打破思维定式。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提高学习的能力的同时产生对朗读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朗读文章不仅可以加深记忆,也能够便于理解文章内容,在阅读时养成朗读习惯对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他们朗读习惯的引导。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让学生养成朗读习惯呢?
3.1 开展朗读茶话会,培养朗读兴趣。教师可以在班里定期开展朗读茶话会,学生之间成立茶话小组,在茶话会上交流感兴趣的阅读篇目并进行朗读,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方式和心得,通过交换彼此的书籍来丰富阅读量。通过开展朗读茶话会,不仅可以增进同学友谊,增加学生朗读的热情,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3.2 优化评价方式,提升学生自信心。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时要耐心倾听,改变评价方式。教师如果面对朗读时声音小的学生,首先要先给出肯定性评价,如:我认为你读的很有感情,如果声音更大一些会更棒的!而不是对学生的朗读给予指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没有形成健全的性格,如果在此阶段在学生朗读时进行批评,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形成自卑的性格,导致之后不愿意开口朗读。因此,改变对学生朗读的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兴趣,建立自信心的同时还能够在课堂上和老师有效互动,避免“哑巴式教学”的发生。
3.3 养成晨读好习惯,做到终身受益。教师可以利用早上的时间,让学朗读经典鉴赏篇目。早晨是学生经历最旺的时候,在此阶段阅读时也是记忆里最佳的时刻,对于背诵篇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减少盲目阅读导致的“知识不进脑”的情况。晨读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尤为重要,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记忆力。总之,养成晨读的好习惯,可以做到终身受益。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为了应试,更应提高学生的朗读经典篇目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作为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必须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完成,要立足于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心理特点进行变革,让学生自身加强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了解朗读的重要性,提升学习热情,不断优化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