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佩
(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龙泉学校 甘肃 临夏 731401)
初中历史是一项极具综合性的课程,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提出问题,来实现主动思考、切实掌握。结合有效的教学活动与新颖的教学理念,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还能促进学生兴趣、意识、思维等多方面的成长,从而实现意识教育、素质教育的统一进步,为学生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结合当下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来看,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不断渗透,在教学领域中宣传了多年,但是在课堂中仍然存在传统教学的身影。所谓的传统教学,也可以说是教师“依书直宣”,更可以说是“灌输式”教学。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学生,无论在思维还是学习知识范围上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学生日常接触历史的机会较少,对历史缺乏一定的认知性,所以在教学中以自己的知识范围、历史观点等内容为准,造成学生学习性太强,缺乏自己的主观观点。同时,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模式多是教师讲解,而很少与学生互动,缺乏交流机会,学生就算有问题,也会丧失表达兴趣。这种问题,极其不利用学生主动思考与学习,而且大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新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主动思考,才能不断提问,从而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认真钻研。
例如,在学习《近代化的探索》期间,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为学生播放历史相关影片或纪录片。然后邀请学生将问题写成小纸条,教师拿一个纸箱装下所有纸条,在课堂中随机抽取问题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得到问题的答案,还会对新奇的学习形式产生兴趣,并期待下一次课堂活动的开展。同时,通过这种方式,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史的最快方式,借助影片的直观形式,既满足学生的思维习惯,还符合学生的观影需求。在观影期间,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提问,并通过影片内容开展德育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这样既能满足师生交流的需求,还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发育,为历史教学创造最佳的教学条件。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让学生做学生的教师,让学生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如“羊群效应”般,在学生单独处于一个集体中时,会无意识的与集体的喜好、取向等方面逐渐靠拢,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这与人们经常提到的“从众心理”。与“羊群效应”非常相近,在一群羊前面横放一根木棍,领头羊跳了过去,羊群中第二只、第三只也会跟着跳过去;这时,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仍然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在了,这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在积极的环境中,可以让学生不断分发向上,而在消极的环境里,学生就会出现低迷的状态。
例如,在教授《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课程时,教师可以充分与学生探讨历史问题,通过历史问题来考究学生个人的思想,帮助学生纠正思维中的错误之处。通过探讨,在教学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告知学生当下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珍惜,从而既满足了教学目标要求,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爱国、积极的思想。所以,构建历史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如果教学氛围优质,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有更高几率成长为历史水平与综合素养双高的青年,而在单一、乏味的氛围中成长的学生则反之。
结合部分历史课堂现状来看,在教学中已经有许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了,在教学中也明确与学生交流沟通,引导学生自发提出所思所想。但是因为在具体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及缺乏理论与经验的指导,导致教学效果甚微。有效的问题,可以促进教学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状况,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化知识内容。所以想要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就要充分的结合教学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授《洋务运动》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来开展研究,在课堂中为学生布置“洋务运动的失败与成功”这一话题,堂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自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计算机查找资料,通过浏览历史内容,扩大认知性,然后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他人的问题思维与思考习惯,从而实现高效学习。在开展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与学生产生交流,与学生交流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还能将正确答案告知学生,避免学生在讨论期间出现话题偏离或言论过激等问题,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条件下,学生既能掌握历史知识,还能扩大历史的眼界,同时经过交流与探讨的锻炼,得到问题意识与表达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成长创造重要条件。
历史是一门极具综合性的课程,它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文学、人文和艺术等,无论是历史的记录,还是教学的思想,都需要以学生为主导。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通过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问题方法。从而构建高校课堂,让学生得到最佳的教学条件,实现历史水平与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