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彩虹 沛县栖山镇人民政府会计中心
预算会计制度是为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所建立的预算管理体系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而形成的会计核算和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职能的发挥以及管理绩效的考评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基本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在1983年和1988年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改革。2015年10月份《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颁布,2017年10月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颁布,标志着我国预算会计制度的第三次大变革开始推进和基本确立。那么此次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实施将会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产生哪些影响,单位又该如何应对呢?本文将重点围绕该问题加以阐述。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会计制度也必须及时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改革,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具有的重要意义有:一是双基础、双功能和双报告等双体系核算模式的确立,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更为同一,财务数据的横向可比性增强,为合并部门财务报表和逐级汇总编制部门决算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将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进行有机融合,能够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对经济事项的反映更加全面、真实和准确,进一步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质量,为政府进行各项管理决策提供了更有效的支撑。
虽然从宏观上来说,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会计核算工作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但是从微观来说,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会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管理产生以下影响:
随着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确立和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同时被赋予了预算管理和财务监督的双重职能,即既要利用权责发生制对各项经济事项进行全面反映,同时还要结合收付实现制对预算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准确核算和管控,由此而形成了“5+3”会计要素的新模式,新会计要素模式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的要求,因此也产生了一定的难点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方面:一是固定资产的入账以“控制”作为主要依据,而“控制”的界定主要以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为准,这增加可固定资产入账核算的难度;二是对于一些固定资产种类繁多的单位来说,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将会大幅增加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也更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准确度不足;三是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程度难以满足改革的新要求,有待进一步强化。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基于双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功能(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和双报告(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三双”模式。在“三双”新模式下,平行记账之所以会成为改革后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主要难点问题,主要是因为在会计工作中需要对哪些业务须进行平行记账、什么时点进行平行记账以及平行记账的金额才能确保平行记账不重不漏,并且能够充分体现预算的监督管控职能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这对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预算会计改革制度实施之后,新模式大幅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之间数据的相互共享、相互传递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信息化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实际工作来看,当前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与管理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难以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之后的新需求。
如上文所述,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实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管理产生了诸多新需求和影响,倘若单位在会计核算和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根据这些新需求和影响采取应对措施,则容易出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在此结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建议行政事业单位从如下角度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被赋予的新职能,建议单位从以下角度采取措施来全面改善和提升其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内部控制的牵制思维和内部监督能力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入账的“控制”条件进行细化和监督,降低会计人员在固定资产入账环节的主观程度,提升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度,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筛查和分析能力,从而降低固定资产在核算初始环节的潜在风险;二是结合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清查和盘点工作,摸清资产家底,同时创新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可采用资产组捆绑等方式计提折旧,以有效应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发生变化所带来的折旧计提不准确的问题,提升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质量;三是要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化条件,在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模块实施信息化管理,提升其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从而提升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针对因预算会计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平行记账难点问题,建议行政事业单位从如下两个方面采取对策来化解这些难点问题:
一是梳理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根据相关要求,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现金收支业务和纳入决算报表的非财政拨款收入都必须进行预算会计核算,针对这一要求,会计人员只需根据工作经验判断一项业务是否与预算管理内容相关就可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平行记账。
二是结合实务总结一些与平行记账业务相关的业务规律,确保平行记账不重不漏。根据改革后的平行记账规则,行政事业单位与平行记账关系较为密切的内容主要有现金收付、科研项目和专用基金、往来的实际结算数三个方面。其中现金收付只有应缴财政款项不需进行预算会计处理,其他均需进行平行记账,科研项目和专用基金只有在从非财政拨款结余计提专用基金以及从科研项目预算收入计提管理费或间接费时才进行平行记账操作,对于计入往来科目的现金收付,建议单位在会计核算实务中要对往来款项的结算数据进行重点分析,对其发生额明细进行仔细分析,结合发生额的反向金额来进行平行记账时点和金额的精准确定,从而来有效规避重记或漏记的可能性。
预算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数据的共享程度以及传递速度质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结合当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共享技术,通过设置自动化的记账规则、建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关联性勾稽关系进行相互验证等,利用一些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来有效降低因改革所带来的会计核算与管理难度增加的问题,从而改善改革后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针对平行记账业务,可根据平行记账的规则在系统中设置成标准化的规则,当一项业务既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同时又需要财务会计核算时,可设置成发生财务会计核算时自动生成预算会计记账凭证或者进行提示预警等方式来确保平行记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增加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因此也对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实务中单位要及时对财务人员进行严格的会计制度培训,确保其能够根据改革内容尽快适应新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有效应对平行记账环节的难点问题。
本文结合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总结和分析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可能产生的一些新需求和影响,然后针对这些新需求和影响从四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主要目的在于为行政事业单位尽快适应预算会计制度改革的新要求,改善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