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方洲 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在全球能源转型和“一带一路”发展背景下,中国电力企业正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实现以煤电为主向以清洁低碳能源转变,掀起了海外清洁能源开发及智能电网项目的投资热潮。未来,随着清洁技术推动下的全球电力市场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更多跨国/跨区输电工程的投资建设将成为重点,由此带动的项目融资需求日渐旺盛。因此,我国电力企业需要拓展多方位的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利用国际产能合作契机,更好地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及装备制造“走出去”。为此,本文通过对海外电力项目主要资金来源、融资渠道梳理分类,深入分析各类金融主体的业务特点及合作优势,并结合海外电力项目投资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投资门槛高等特征,寻求构建可靠、经济、多元的项目融资体系。
中国电力企业正深入参与海外清洁能源基地开发、跨境电网互联及智能电网升级改造在内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角色逐渐从项目承包商向项目开发者、投资者的角色转变。在项目整个投资—建设—运营的过程中,既要依靠本国或地区公共、私人部门的金融资本,也要充分利用全球可获得的融资渠道。
通过对海外基础设施项目分析,主要资金来源可分为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及国际援助。公共部门的资金构成是各国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支出以及政策性开发机构等国有主体提供的资金。自20世纪八十年代,各国政府及公共部门提供了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国有主体在能源投资中的作用与日俱增。私人部门的投资主要为商业性金融机构提供的商业贷款和股权投资。面对进一步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出现了商业化、市场化的趋势,私人部门投资超过了公共部门投资,但在发展中国家,公共部门在能源电力领域投资仍然占主导地位。国际发展援助在能源投资领域也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国际机构及丝路基金、中非发展基金等专项投资基金为能源电力项目提供优惠贷款、担保以及技术援助,并带动更多的私人部门投资。
目前,金融市场融资渠道主要分为六类:
第一类是传统世界多边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成为部分国家战后重建及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复苏发展的有效支撑,通常体现主要创建者的政治目的与经济诉求。
第二类是新兴多边开发金融机构,如新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能够为地区项目建设提供信贷、股权投资、保险等多元化创新型融资方式。
第三类是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特定领域,充当政府推动社会发展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机构。国内主要是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其他国家也设立了政策性银行,如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韩国产业银行等。
第四类是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商业银行为代表,不断开发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服务体系,拥有较多的国际分支机构和广泛的金融合作伙伴,在国际合作、跨境协同、风险管理等方面具备丰富经验。
第五类是投资基金,如各国主权财富基金(如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等)以及专项投资基金(如中非发展基金、丝路基金等),其特点在于它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存在密切联系,基金资金来源和投资策略具有多样性,兼顾收益和风险。
第六类是非银及金融辅助机构,如高盛、摩根士丹利为代表的国际投行;标准普尔、惠誉、穆迪为代表的信用评级机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代表的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等,它们为市场化债权、股权、资产证券化、保险等融资活动提供配套金融服务。
早期传统开发性金融机构主要功能在于为国家、区域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产业提供融资支持,并逐步成为部分国家战后重建及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传统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功能也在不断调整,更加关注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融资需求,关注政策性、战略性产业的支持项目,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致力于消除贫困。
传统多边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及相关信息咨询、技术援助等服务,并侧重对基础设施、能源环境、社会教育等领域的投资。第二,机构成员国数量不断增加,部分机构成员构成已突破地域限制,辐射范围和业务内容广泛,有利于推动多边业务和区域协调的进一步发展。第三,区位优势明显,除对成员国提供服务以外,同联合国及区域性国际组织广泛合作,对区域内及成员国相关政策制定具有影响力,鼓励并带动公私部门合作。第四,由于受到出资结构、意识形态等局限,成员国的部分投资诉求不能有效满足,政治考量成为限制传统多边开发机构投资与发展的阻力。
针对传统多边金融机构,主要合作优势体现在:提供的优惠贷款往往期限较长,贷款利率相对较低,并设有还款宽限期,部分地区项目可积极争取优惠贷款或无息贷款;搭建政策沟通对话渠道,宏观层面协调各国或地区的政策环境,改善项目开发的营商环境;发挥杠杆作用,带动更多国际资金、私人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并与商业银行等开展联合融资。
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推动了全球经济治理格局的变化。尽管传统多边开发机构对新兴经济体的电力项目融资给予一定支撑,但其提供的资金额度有限,供给相对不足。在此背景下,新兴经济体选择增资扩容已有多边开发机构,同时新建新兴多边开发机构。作为新兴经济体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简称“亚投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简称“新开发银行”)将提供更多的融资选择和更好的发展合作模式。
新兴多边开发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一定程度上弥补现有开发机构资金不足的困扰,并与传统多边金融机构在业务领域各有侧重,优势互补。例如,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将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其他生产性领域的投资,业务定位主要为准商业性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第二,有效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机构在重大问题或业务投资决策上,赋予发展中国家更大包容性和更好代表性,减少不同国家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的干扰因素。第三,作为新时期的金融机构,在运营模式、业务管理等方面没有历史包袱,能够充分利用创新业务模式和多样投资工具,获得更高的投资效率和更低的运行成本。
针对新兴多边开发金融机构,主要合作优势体现在:业务模式多元,初期主要向主权国家提供主权贷款,随着业务成熟,可采用信托、基金等创新方式,引入PPP模式,动员商业银行、养老金基金等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合理分担风险和回报;能够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利益服务,容易得到更多发展中国家政府支持,有利于推进项目的多方合作与风险缓释。
政策性银行通常是由政府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性金融机构,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并支撑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针对国家重点领域及特定行业提供专业化金融服务。政策性银行能够为境内外电力企业及海外电力项目融资提供低成本的融资支持,主要开展融资及财务咨询服务、政策性贷款、优惠买方信贷、援外贷款、设立国别/产业基金等金融业务。目前,国家开发银行是中国最大的对外投融资合作银行。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通常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与政府保持密切关系,如美国进出口银行等;也有政府部分出资,联合商业性金融机构共同创立,如法国对外贸易银行等。也有部分政策性银行允许非政府资金注入,但其主要功能仍然是服务于国家经济政策导向。第二,不以盈利为目标,主要作为海外电力项目前期开发及商业化融资机制的有效补充,以使部分利润低、投资周期长、投资数额大而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商业性融资机构又不愿意提供融资的产业、项目等获得资金支持。第三,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服务领域,多为重点企业及扶持行业提供长期贷款和资本贷款,利率普遍低于商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要求按期还本付息。
针对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合作优势体现在:在支持各国境内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能够影响本国产业政策、投资环境,提供有效融资服务和贷款支持。极大缓解了项目投资风险的不确定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特殊性能够弥补商业性融资机制的失灵。同时,可与其他金融机构或主权担保机构开展联合融资,对商业性机构、社会资本起到杠杆效应,有针对性地服务重点领域。
以商业银行代表的金融机构参与是国际电力项目投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商业银行全球分支机构广泛,融资服务经验成熟,业务体系健全,能够和开发性、政策性银行形成综合互补。其主要以银行授信、国际银团贷款、境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并且积极推出多元化跨境金融服务,为电力企业海外项目提供投资银行、境外保险、财务咨询、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
商业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商业银行最基础的特征是信用中介和信用创造,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在货币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形成派生存款。商业银行通过信用中介、信用创造的职能实现资本融通。第二,综合性业务快速拓展,包括项目融资、境外投资、承包贷款、跨境并购重组等,部分机构与当地金融同业建立全面代理行关系,加强在汇兑、结算、多币种清算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更便利、更专业的跨境金融服务。第三,商业银行全球分支机构广泛,业务牌照相对齐备,信息渠道、外部资源丰富,在部分国家属地化运营程度高,熟悉所在国政治、经济、法规、监管等环境。
针对商业性金融机构,主要合作优势体现在:拓宽项目资金来源,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协同联动,形成差异化分工,以中长期银团或并购贷款等形式参与国际项目投资,能够有效分散风险。拓宽项目储备获取渠道,商业银行丰富的国际关系网络是获取优质项目储备的有利外部途径。商业银行拥有突出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能够提供投资银行、财务咨询、国际结算、风险管理等多元化跨境金融服务,并根据企业客户需求,提供专业一揽子服务方案。
投资基金是促进国际产融协作的有力抓手。在融资体系中,基金的形式优于银行融资模式,用好各类基金资金,包括主权财富基金、专项投资基金等在内的多种类型基金,有利于推动建立项目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机制,扩大国内国际金融市场合作。
投资基金的主要特点包括:第一,定位于主权财富管理的专项基金资金来源多样,既可以是政府通过特定税收与预算按风险移动路径分配形成,也可以是出口收入或贸易顺差等方式积累而成。主权基金规模发展迅速,且已超过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由于其长期导向的投资策略和相对较低的流动性需求,对海外电力项目开发周期及风险波动带来的收益损益具有较高的容忍度。第二,定位于中长期开发性投资的专项基金,通过股权、债权、基金等多元化投融资方式,为多边、双边互联互通提供投融资支持,具体包括股权投资、优先股、可转换债、混合资本工具等多种形式,投资集中于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领域。
针对投资基金,主要合作优势体现在:第一,主权基金的风险偏好与电力项目融资特点匹配度较高,可采用直接投资或入股相关资金实体的形式投资,综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同时,主权基金的参与能够带动国际机构投资者的战略合作,分散投资风险。第二,专项投资基金融资形式灵活,可与其他融资模式搭配,比如债权、贷款和基金等组合投资,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也发挥政策性引导作用,能够在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提供资金支持和经验分享,提高项目关注度。
国际电力项目投资需要非银行及其他金融辅助机构共同参与,提供市场化债权、股权、结构化融资等金融服务,由于涉及金融机构业务类别广泛,本文以国际投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为例主要分析。
国际投行在全球资本市场占据一定市场地位,能够引领创新方向并影响投资偏好。目前,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为代表的欧美投资银行仍占据着全球投行业务领域的主导地位。国际投行在金融市场上有很强的全球服务能力,能够帮助企业针对性地寻找并购标的,设计融资方案,完成尽职调查,在项目投融资领域经验丰富,能够提供多种融资渠道。
出口信用保险机构是向本国从事跨境交易的企业提供包括政府贷款、担保及信用保险(帮助企业承担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信用保险机构主要是为电力企业的海外项目投资提供出口信用保险。目前,我国企业出口信用保险主要是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
信用评级机构作为专业从事信用评级业务的服务性中介机构,主要针对国家、企业、项目的信用状况提供独立意见。信用状况表述就是投资者按时获取收益和收回本金的可能性,对于项目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国际金融市场评级服务主要由标准普尔、穆迪、惠誉三家国际评级机构提供,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评级体系也在逐步崛起,话语权逐步增强。
针对非银及金融辅助机构,主要优势体现在:第一,国际投行在兼并、收购、资产剥离及其他相关领域提供完善的专业服务,能够调动全球资源为国际电力项目组织尽职调查、融资分析、交易结构设计及财务咨询等服务。第二,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为国际电力项目投资提供保险、信用担保、信息咨询等业务,能为项目提供信用保障,而且能为项目开发提供资信渠道。第三,信用评级机构对于评估项目投资宏观环境、项目风险收益、设计投融资结构提供了重要依据,较高的项目信用评级对低成本融资至关重要。
随着中国电力企业国际布局的逐步深入,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及跨国电网互联工程将成为海外电力项目的投资重点,多元化项目融资渠道的重要性也益加凸显。这既需要多边开发性、政策性主体的带动引导(亚投行、国开行等),也需要市场化机构的积极参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还需要金融辅助机构的有效配合(信用评级机构、信用保险机构等)。电力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和标的项目的特点,充分借助多元化融资渠道与方式,构建可靠、经济的投融资模式,以实现合理的资金安排和长期稳健的项目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