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晨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也是“十四五”期间即将承担起重要责任的群体。如何培养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关键在于教育,即集德、智、体、美、劳为一体的全面的高质量的教育。
第一是德育。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育是“五育”工作的灵魂,它是指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养。青少年作为共产党的接班人,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高度和道德素质。因此,德育工作也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古至今,德育一直被视为国家重点教育工作。因为德育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证,所以做好德育工作是给我们党和国家播撒下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的希望之种。第二是智育。步入新时代不难发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带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智育作为“五育”工作的基础,它是指青少年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文化智力的培养,是我国现阶段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这一切都依靠智育来实现。我国对“智”的评判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进行的,学校的智育有着相当举足轻重的地位,智力培养还需学校教师和青少年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学校应致力于培养有学识、有本领、有能力的科学人才,做好智育工作。第三是体育。体育是“五育”工作的保障,它是指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锻炼青少年的身体。简单来说,就是体能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2]。“体”是本钱,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体质,那么“德智美劳”也会黯淡无光。而“劳育”,它是建立在“体育”之上的。如果体育没有做好,空有劳动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校应重视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第四是美育。美育是“五育”工作的桥梁,它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实际上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美育之所以被称之为“桥梁”,是因为美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劳的发展,协调其他四育,奠定基本的价值导向。学校的教育需要让“美”深入青少年的内心,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美,如何创造美。第五是劳育。劳育是“五育”工作的实现途径,它是指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同时进行劳动技能的培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劳动者是无比光荣的。只有通过劳动实践才能够达到教育工作最终目的。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劳动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必不可少的。
新时代背景下,尽管德智体美劳“五育”工作越来越完善,但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学校并不能够很好地将“五育”融为一体,用五个层次全面培养青少年。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往往唯分数论,这是由于卷面的分数是衡量学习成绩的主要指标。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深入学生和家长内心,使得青少年认为智育最重要,有分数就有一切。学校亦如此,为了提高升学率,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智育”,却忽略了其他“四育”,引发很多教育问题。
首先是德育方面不注重德才兼备。品德教育的缺失导致有的青少年有文化却没有文明,有高才智却没有高素质,有高智商却没有高情商。思政课被青少年定义为“划水课”,但殊不知,看似无聊的课程实际上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品德高度”是新时代青少年必须达到的标准,培养时代新人为党和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没有德一切都找不到根源。如今的大中小学即使都开设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或思品课,但是依然存在着“放松思想”“无关紧要”的态度问题。再有体育课缺位,学校普遍不重视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网络媒体上流传着这样的视频:体育教师自觉生病,主科教师占用体育课,不爱运动的学生找借口逃避体育课。虽然是网络视频,但是却反映出目前体育工作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体育课浪费时间,不如抓文化课拿分来得实在,学校忽略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即便上了体育课也是草草了事,和思政课一样,仅用于“放松”。据教育部高校体能测试数据统计,每年不及格的人数都在增加。并且最差的是在引体向上的测试中,男生平均的个数仅为3个(11个为及格)。可见,青少年体质差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另外,美育不够。美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懂美、爱美的能力,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遗憾的是,美育工作在教育过程中极少被重视。美术课、音乐课停课,教师只教会学生如何判断题目对错,但没有教会学生明辨善恶丑美。青少年在十数年被教育过程中,由于美育的不足,导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屡见不鲜,引人深思。最后就是关于劳动教育工作的懈怠。人都有懒惰心理,青少年也不例外。当前,受网络媒体中的“毒鸡汤”和社会中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劳而获、好逸恶劳思想是当前青少年劳动观存在的最大的问题。近日,浙江两名高校学生因拒绝服兵役被永久开除学籍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也着实让人惋惜。同时,这也反映出新时代由于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当今的青少年大多都没有吃过苦、遭过罪,青少年的劳动观念问题突出。同时,新时代青少年被当做温室的花朵,家庭“宠爱”、学校“呵护”使其劳动量远远不够。虽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青少年劳动依然是一个显著问题。
德智体美劳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影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实现“五育”的有机统一,贯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方针,要求“五育”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在教学过程中走向全面。培养新时代人才要牢牢抓紧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教育,构建“五育”体系。
青少年德育工作,应重点教育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爱国情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途径可以是思政课程的深化,也可以是发挥课程思政的优势,将德育铺设到学校教育的边边角角。教师育人时应明确以热爱祖国、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为前提,培养品德优秀、德才兼备的学生。另外,应加强四史的学习和引导。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古人的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青少年最好的教科书。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四史的学习可以让青少年更加明确今天中国的和平来之不易,明确今天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拼搏奋斗的结果。
我国目前在尖端科学技术上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为摆脱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在科技上的各种压迫,必须加强智育和高端人才的培养。首先,教师应自身够强。教师为青少年送去知识财富的前提,是自身拥有庞大的知识财产。故教师应强化自身知识技能的储备,不断学习。另外,全面学习是智育的好途径,也符合“五育”初衷。现阶段,许多省份都不再实行“文理分家”的学习方式,而是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良好的政策应尽快得到实现。学校也需要按照教育部要求,让学生有兴趣地学习,这对智育工作有着很好的推进作用。
没有一个好的体质,教育无从实现。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学生体育课程的建设。不能不上体育课,也不能上无意义的体育课。学校可适当增加体育课节数,相关部门对体育课实行必要的监督引导。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既可改变现有的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的态度,也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积极的作用;第二,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学校体育教师人数少,师资队伍不专业的问题突出。重视体育,要先壮大体育师资力量。学校在这一方面应该慎重考虑,不能出现一位教师带一届的荒唐做法,也不能让非专业教师代替体育教师;第三,日常体育建设。仅仅依靠体育课,显然无法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学校还可以进行多方位体育,比如课间操、运动会、体育比赛等,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加大体育力度。
2020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意见》多角度对美育工作进行阐述,打破了长期以来艺术学科在教育中的地位。《意见》将美育纳入考核体系,是对美育的充分肯定。学校应积极响应中考改革政策,以美的事物熏陶青少年的心灵,教育与娱乐相融合,解放学生身心,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但要开设艺术课程,而且要多给学生发挥美的空间,比如美术展览、歌咏比赛、节日晚会、寻美活动等,全面提升和改进美育工作,为新时代培养“美丽”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对青少年十分重要。学校应加强劳育工作,其中包含劳动观的宣传工作和青少年的劳动实践两个部分,即劳动上的思行合一。坚决摒弃好逸恶劳思想,充分发扬我国优秀的劳动传统。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教师带领学生劳动,学生主动劳动,形成一种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局面。
德智体美劳教育相互影响,有机统一。教育以育人为目的,以育全人为最高目标,“五育”一体是实现新时代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抓住“五育”这个辨证统一体,学校将会是培养新时代全面人才发展的丰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