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稳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

2021-11-23 19:15叶缨缨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用工农民工

文/叶缨缨

建瓯市位于福建省北部,闽江上游,武夷山脉东南面、鹫峰山脉西北侧。疆域总面积42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519万亩,耕地49.2万亩;辖10个镇、4个乡、4个街道,217个居民委员会,根据建瓯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常住人口43.45万,男性人口为221244人,占50.92%,女性人口为213207人,占49.08%,其中居住在城镇人口为226100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8351人;民族以汉族为主,还有畲族、苗族等10个少数民族,是福建省陆地面积最大、闽北人口最多的县级市。全市劳动力总人口数为254944人,外出务工劳动力数68917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7.03%。其中本市外务工人员51668人,占外出务工人数的74.97%;本市内务工人员17249人,占务工人员数的25.03%。外出务工多为青壮年,外出农村劳动力中,年龄在21岁~40岁的达45.4%,16岁~20岁的比重为11.8%,41岁以上的比重为42.8%,80%的转移就业劳动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

一、农民工稳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人力资本低,失业风险大

农民工多从事简单重复、可替代性强的体力劳动。一是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劳动密集型逐步被资本密集型代替,人力资本较低的这些劳动力,面临着严酷的挑战和更高的失业风险。二是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一些用人单位若面临经营困境,企业为求自保,可替代性强的农民工将被会被优先裁员。三是受疫情的后遗症的影响,农民工无法按时返岗,用人单位为尽快复工复产,企业不得不寻求劳动力替代,农民工失业风险加大。而且企业复工复产后,农民工的收入有所下降,导致农民工流动性变大。

(二)用工规模缩减,再就业难度大

建瓯市的制造业、建筑业和低端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要领域。然而,受当前经济下行的影响,此类行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急速下降,用人单位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劳动力需求减少,失业农民工再就业愈加困难。

(三)就业推荐服务难度大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劳动力的双向选择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不仅仅是劳动者挑选务工企业,也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也有一定的劳动技能要求,许多农民工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素质较低,并且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就业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市场就业需求,这些都给农民工的就业推荐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

(四)人社就业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农民工就业转移(流动)情况

农民工的流动性强,其就业信息渠道相对有限,与高校毕业生获取就业渠道相比,农民工获得就业机会的信息更倾向于利用非正式渠道,他们就业机会的信息大都来源于亲戚朋友或老乡的带领引荐,外出就业(或暂时失业)和本地就业,很少通过政府搭建的相关平台就业,也不会主动到当地劳动就业部门进行就业(或失业)登记,所以劳动就业部门也就无法及时帮助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或外出转移就业。

(五)农民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农民工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常常从事繁重的超负荷的体力劳动。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维权意识淡薄,欠缺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恶意欠薪等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会引发一定的社会问题。

二、推进农民工稳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工创业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上部分外出务工人员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已经成为无法回避并且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一是要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降低工商注册门槛,全面落实税收优惠、小额贷款、创业资助、财政贴息、创业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全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增加创业项目,带动一大批人员实现就业。二是要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和稳岗补贴投入力度,鼓励引导用人单位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激励用人单位吸纳就近农民工就业。

(二)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民工就业

鼓励乡镇、街道行政部门,通过积极摸索与实践,结合实际情况增设保洁、保安、消杀等公益性岗位,分担就业压力。立足县情实际,建立公益性岗位补贴机制及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使公益性岗位优惠政策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就业困难人员。

(三)简化农民工创业手续,助力农民工创业

一是优化贷款审批流程,增加返乡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破解创业资金瓶颈,为返乡农民工创业解决资源担忧。二是提供创业政策咨询服务,创新代办服务,设置农民工创业绿色通道,精简流程,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办结”。

(四)做好就业创业服务,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

1.搭建“双创”平台,厚植创业沃土。要加强“双创”平台建设,推出有针对性的帮扶支持政策,努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配套建设,真正建成农民工创业的孵化器,更好地发挥“孵化”作用。积极完善建设创业专家指导“智囊团”和创业“项目库”,为在农民工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助力农民工自主创业,依靠创业带动更多农民工就业。

2.加强农民工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工收入水平和就业稳定性。针对市场需求,安排设置符合农民工就业创业特点的专业课程,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实现“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岗位、家家有产业”的目标,使农民工通过培训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相符合,与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实际情况相对接。

3.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产学劳结合”。发挥技工学校和基层企业定点培训基地的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课程,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和委托培训,为企业输送适用型技能人才,使返乡农民工通过学到新技术新技能,并重新走上再就业岗位。

4.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机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互联网+”行动及大数据战略等重大举措,加快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地不断推进与实施,建瓯市要结合实际,发展加工流通、健康养生、农事体验、电子商务、直播直销等新产业新业态,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机遇和条件。

5.认真听取农民工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烦心事”,协助农民工积极化解烦恼,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五)“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助推农民工就业创业

1.积极发挥乡镇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对农民工当前就业状况和意愿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对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劳动保障平台要建立辖区企业用工数据档案和农民工就业信息档案,及时掌握企业用工情况及农民工就业动向,确保企业用工与求职就业有序衔接。并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实现农民工与用工需求信息精准对接,积极帮助农民工找岗位,促就业。

2.完善市、镇(街道)、社区、村庄四级互联网就业网络平台,为农民工提供职业介绍、法律咨询等服务。大力推行“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农民工专场)”等线上招聘活动,为省内外用人单位提供线上招聘平台,为劳动者提供多元服务。

3.做好农民工就业后的服务。农民工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需要加强农民工就业后的服务力度和保障措施。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开设农民工就业创业“绿色通道”,由专人负责接待咨询就业创业的农民工,为其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受理等服务,帮助农民工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纠纷,引导农民工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另外,加大落实企业稳岗政策,促进企业用工队伍稳定,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而且还能有效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就是稳民心。不管是从短期或是长远来看,稳就业都是生产生活平稳有序、保持活力的必要条件。只有稳住了人民的“饭碗”,才能尽量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及经济下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尽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重新回到正常轨道。深入推进实施国家“互联网+”行动及大数据战略,积极培育数字新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鼓励支持互联网企业、共享经济平台建立各类增值应用开发平台、共享用工平台、灵活就业保障平台,助力农民工创业就业,努力提高农民工就业创业质量与稳定性。

猜你喜欢
用工农民工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值得期待
屏山县:念好“三字诀”助企破解用工难题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儿子签了『用工合同』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