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构建

2021-11-23 18:17田昀鑫王衍婷李丹萍
现代交际 2021年23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服务体系双创

田昀鑫 王衍婷 李丹萍

(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在我国创新型社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为此,我国相关部门提出了“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并对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高等院校不仅需要将人才培养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上,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进而为我国输送大量的“双创”复合型人才。艺术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构建起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参与创业的专业范畴,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备高水平、高能力的“双创”艺术人才。

一、“双创”背景下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意义

1.缓解艺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增大,极大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如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以往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国民文化水平和素养获得了全面提升。但与此同时,每年大学生人数的增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变得更加严峻。如何在有限的就业岗位中成功就业,这是摆在大学毕业生面前的现实问题。[1]没有岗位创造岗位,这无疑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佳途径。为此,各大高校都纷纷开展了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引导学生转变从业观念,以创业的形式代替择业,这一举措使大批的大学毕业生从就业难的困境中跳脱出来,有效缓解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院校构建起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帮助更多的学生顺利创业,不仅使部分学生摆脱了就业困境,而且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艺术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2.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倡导创新的社会背景下,创新能力是当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和素养。要想使艺术院校人才更符合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艺术院校就必须积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模式,将创新意识与能力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创业服务体系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途径,在传授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进而让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3.提升艺术类人才培养水平

以往的艺术院校教育,过于关注学生文化知识和艺术能力,忽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这是由艺术院校教育的特殊性所决定。但也正是因为这样,艺术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在毕业后极易出现择业和就业的困难。[2]在新时期,艺术院校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构建创业服务体系的方式,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找到创业立足点,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调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个人能力,进而有效提升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

二、“双创”背景下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困境

1.创业课程内容陈旧

在“双创”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艺术院校也纷纷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旨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平台。但具体到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多数艺术院校所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都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实践方面的课程和指导相对较少,导致创新创业的实际开展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3]另外,目前多数艺术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都围绕专业课程展开,学科壁垒尚未被打破,进而限制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2.创业平台不健全

随着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目前很多艺术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也与相关企业和平台合作,创设了校企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场地、设施和平台等方面的支持。不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创业教师的指导,再加上创业申请流程不规范,导致创业平台的实际利用率普遍较低。另外,部分艺术院校由于办学条件有限,知名度不高,很难吸引优质的社会资源,进而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

3.师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很多院校也是近年来才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和建设,因而在创新创业教学中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尤其是在师资力量方面。[4]目前多数艺术院校都面临着专业创业指导教师匮乏的困境,现担任创业指导的教师多为专业教师、辅导员或学生工作处人员,这些人员缺乏创新创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创业实践经验,导致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展质量和创业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双创”背景下艺术院校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1.及时更新创业课程

完整的创业课程是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要求艺术院校应针对目前创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具体分析,并通过完善创业系统顶层设计,促使艺术专业教学与创业创新教学相结合,建立完善的创业课程,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5]首先,针对现阶段创新课程中实践性不足的问题,艺术院校应及时进行课程改革,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并通过创业案例分析、社会实践及专业实践等多种方式,落实实践环节教学,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其次,为了保证创业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艺术院校还需要将创业课程纳入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并邀请知名的创业导师担任创业教育的课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如怎样申请大学生创业政策补贴、如何参加创业大赛、如何注册公司等,提升创业服务水平。再次,艺术院校的创业课程应突破学科界限,将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融入其中,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创业水平。最后,艺术院校在创业课程设置中,需要格外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通过打造“三创融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艺术院校开展创业服务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就业观,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艺术院校在构建创业服务体系时必须意识到这一点,并将其贯彻落实。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布局逐渐被细化,为文化艺术、知识创意、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6]

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艺术院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并通过各种形式,增强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与理解。比如,院校可以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讲座或论坛等方式,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创业要建立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创新意识上。因此,艺术院校应引导学生树立以专业为基础的创业观,这就要求艺术院校在进行创业教育宣传时要抓好专业教学工作,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通过主攻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是艺术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不能一味地宣传创业的优势,而是要引导学生去客观、全面地看待创业,让学生清楚意识到创业在带来高回报、高收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艺术院校的创业教育还要适当渗透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创业中的得失,不可因创业失败而否定自己,也不可因取得小成就而沾沾自喜,应时刻保持着从容的心态,这样才能在创业的路上走得更远。

3.构建校企合作创业新平台

大学生创业除了院校的支持外,还需要有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的支持。为了提升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艺术院校应加强对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吸引更多优质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首先,艺术院校应将校内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并在校园内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做好大学生创业孵化工作。与普通高校相比,艺术院校的专业特色更加明显,为此,艺术院校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优势,完善创业吸纳机制,并通过政策鼓励等方式,激励在校大学生创业。目前很多艺术院校都成立了创新创业基金,只要具备创业创新能力且具有创业项目的学生都可以向学校申请创业基金。在学生的创业过程中,院校还会指派创业专职人员帮助学生熟悉相关的创业政策,并结合学生创业项目的实施进度,予以合理建议,帮助学生顺利创业。其次,艺术院校应利用自身的教育与人才优势,加强对当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方面的合作,开拓校园外部的创业平台,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优惠条件。比如,影视编辑、美术、音乐等专业的学生创业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艺术院校就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或银行的合作,帮助学生申请政策补贴或金融贷款,帮助他们解决资金等问题。最后,艺术院校应打破校园内外资源壁垒,建立校内外融合的创业平台,为学生创业成果的转化提供有效途径。比如,院校可以与政府、企业合作,建立一个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创业服务网站,在这个网站中不仅有校园内部的创业信息和项目,还有最新的市场信息和最前端的创业实践项目等,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解决信息壁垒问题。另外,在创业网站中还可以增设创业互动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与各领域的专家针对创业问题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升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

4.提升创业指导队伍整体水平

创业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创业指导教师,而创业指导教师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掌握创业指导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需要了解相关的创业扶持政策、创业领域的最新成果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创业进行专业指导。[7]针对现阶段创业指导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艺术院校则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一是院校应加强对现有创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更新创业指导教师的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二是院校可以通过与其他院校或企业的合作,聘请创业教育方面的知名学者或创业成功人士,进入校园开展创业讲座,将最新、最实用的创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三是艺术院校应利用自身专业的优势,广开门路,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壮大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提升创业服务水平。

四、结语

由于艺术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多数院校都会将办学的重心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这也使艺术院校近年来在艺术教育领域获得了显著的成就,为我国输送了大批的艺术专业人才。但相对于艺术教育成果,艺术院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导致很多艺术院校的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较弱。在“双创”背景下,艺术院校必须积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同时,构建起完善的创新创意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学生的创业、就业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双创”艺术人才。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服务体系双创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基于“互联网+”的汽车养护网点服务体系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翻转课堂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