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慧 赵玉香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基础课”)是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之一,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使命的关键课程。因此,不断推进基础课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势在必行。将项目化教学融入基础课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项目化教学并非新生事物,很多学者都进行过研究,笔者认为项目化教学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的综合性教学活动。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在于能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项目化教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项目化教学是构建学生“353”能力指标体系的重要培养方式:第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能够为学生的人生方向、目标提供正确的价值观指引;第三,能够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传授具体的方法和路径选择;第四,能够为学生的人生规划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思维框架。
1.项目任务特征明确
项目化教学的要求是需要设计或制定一个具体且可以提供给学生实行的任务,学生通过划分小组、自由讨论等方式对任务进行讨论。从这个角度来说,项目化教学带有强烈的任务性特征。
2.教师进行宏观指导
项目教学的执行主体是接受任务的学生,他们需要通过搜集资料、查阅文献等方法,模仿他人的任务制定自己的计划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以及工具使用的建议,而非具体的实施步骤。
3.项目设计可行性强
有了明确可行的计划之后,学生需要按照具体的分工进行合作,独立完成属于自己的子任务,最后有机融合,形成完整的报告或者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加之学生的具体操作,使项目设计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4.分组进行检查评估
检查评估环节的实施,是为了确保项目教学实施后能够得到有效反馈。检查评估有三种形式,一是小组内部自主评价,主要是参照SWOT分析方法,明确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二是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指的是认可彼此的任务付出,理性地提出相对合理的建议;三是教师评估,教师通过与任务预估目标进行对比,对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专业建议。[1]
5.归档应用双向进行
项目化教学实施完成之后,对于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尚无法付诸实践的方案设计,会归档处理;对于在具体实践中可以实施的,可以点到面,推广应用到日常实践中去。因此,项目化教学具备“归档应用双向进行”的特征。
调查结果发现,传统意义上的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尽管近些年来学界对高职院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也进行了许多研究与思考,但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的实施比例依然较低。因此,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找到一种更加易于学生接受的授课模式与方法,是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项目化教学研究的出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换而言之,项目化教学融入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优势极为明显。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不仅需要理论支撑,更需要实践感悟,项目化教学是实践教学方式的典型代表。项目化教学有明确的任务导向性,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学以致用,而非传统的“一心只读圣贤书”,它鼓励学生走出去,用出来,用明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健康的人格特征。[2]通过这种知行合一的方式,学生能够容易接受教师的观点,也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对于高职院校基础课而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是单向性的灌输教育,学生难免会感到厌烦和枯燥。项目化教学的引入,学生在倾听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问题会主动向教师寻求帮助,这个过程体现的是师生的双向互动。项目化教学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从枯燥无味中解脱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探索和善于钻研的行为习惯。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提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学亦是如此。项目化教学就是学生通过实践去践行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项目化教学融入高职院校基础课,就是让学生在任务目标驱动下去体悟真理、践行真理,让学生在理论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促进三观的形成。
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基础课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目标。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基础课的目标设计要突出项目的实践性与职业性,注重体现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职业价值观和较完善的职业法律素质,为学生成长成才和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何一门课程改革,其课程设计的主题框架都不应脱离该课程的课程标准。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基础课的课程设计,包括教师创建的教学情境、设计的项目任务等,也应遵循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着重突出以下原则:
1.结合专业知识,放大思政元素
课程设计之前,教师需要充分研读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人生观世界观、道德、法律基础三大模块。教师在对这三大模块进行教学设计时,不仅需要明确教学重难点,也要紧密联系学生专业实际,深入挖掘蕴含在学生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故事、前沿知识等素材,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
2.教学要重逻辑,突出实践性
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不同,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行为导向。项目化教学要融入基础课,就必须确保项目任务的设计与学生生活拥有极其紧密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生活细节的观察和项目任务的执行达到教学效果。
3.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学生自主性
课程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教师、学生这两个重要的课堂要素。在项目化教学融入基础课的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自主制定计划,并对其具体的行为方式给予鼓励和引导。
4.综合性考量,突出教学评价的多样性
对学生的教学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项目化教学融入基础课的课程设计也应考虑这一影响。项目化教学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任务进行拆解和完成,从而导致结果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锻炼等多方面综合考量,理性评价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最终成果。
1.项目培训,提升认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项目化教学融入基础课在真正实施之前,也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在学生对于项目化教学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教师需要为学生讲清楚项目化教学是什么、进行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以及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途径。学生参与项目时,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方向。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项目中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项目认可度。[3]在课程准备开始之前进行项目化教学培训,让学生对基础课产生由内而外的认同感。
2.划分小组,建构组织
近年来,无数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小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项目化教学融入基础课也要注重发挥小组的作用。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就是分工协作,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可以自由分组,也可以就近原则进行分配。合理划分小组,能让学生自发形成团体中心,并协调各自的任务安排,建构起项目化教学的组织基础。
3.设计项目,激发兴趣
项目任务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基础课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项目任务,使之符合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和授课对象的认知水平。例如,基于高职院校学生不喜欢空洞的理论说教、动手能力强、渴望表达等特点,在对“恪守职业道德”这一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制定“我的职业规划”演讲、“身边的职业榜样”微视频录制等不同的项目任务。在一堂课结束时,教师应该用精练的语言为学生介绍下一次课的教学内容,将下一次的项目任务抛出,供各小组自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收集资料,自主学习
第一,在认领完项目任务之后,各小组应在课前自行完成相关资料的搜集。例如:在进行“理解人的本质”这一项目前,各小组成员需在课前完成“斯芬克斯之谜”“人与动物的区别”等相关案例、视频资源等教学资料的搜集。各小组可以对项目任务进行拆解,明确每名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待大家基本完成后汇总整理,更好地完成任务。
第二,对于搜集到的任务资料,各小组成员应自主学习,明确自己的知识基础与疑点难点,为接下来寻求教师和其他成员的帮助与指导做好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各小组的任务进展情况,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点拨解答。
5.小组展示,总结评价
在课中,教师应指导各小组灵活采用各种方式展示项目成果,如组内展示、小组代表展示、一个展示多个补充等。展示结束后,教师可通过组织打分、互相投票等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对本次项目的认知,要用鼓励包容的态度,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帮助学生了解并形成正确的观点。总结评价是整个项目化教学的点睛之笔,尤其是对于基础课而言,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彰显团队意识。
项目化教学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尝试与探索,是新时代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能够为解决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提供新思路。项目化教学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改革的融合还处在发展期,尚未形成有效的教学改革模式与方法。为了增进探索的有效性,需要学校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实践对象;需要教师关注学生、关注课堂教学,为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