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萍
(吉林建筑科技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面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新需要,深化推进产教融合,是实现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为了进一步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开展,党和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近两年,国家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和地方产业的深化融合,有效培养适应产业转化升级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产教融合可理解为将生产和教育有效结合,表现为生产实践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即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协作,共同培育人才的教育模式。[1]通过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等,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更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产教融合是实现校企双方共赢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更快更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国务院召开会议并提出,要促进引领地方部分本科高校的培养方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变。民办本科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够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具备一定素质的专业型人才。此外,艺术设计专业是将科学、艺术、技术有效融合的交叉性学科,服务受众群体,为人们创造物质产品及精神享受。它是立足市场具体需求的应用性较强的专业,旨在满足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及艺术设计领域文化创意产业更多更高的要求,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人才。产教融合作为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创新改革方向,以实现职业发展和就业保障为导向,实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特色优势。
当下部分民办高校与企业已经开展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同时也反映出一些弊端问题。总结影响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来自民办高校、政府、企业三个方面。
1.师资力量需加强
目前部分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第一,缺乏实践经验。部分教师由于毕业后直接从事高校教学任务,缺乏一定的设计工作实践经验,依靠校内学习积累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导致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缺乏相关设计服务实践能力及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第二,欠缺支配时间。大部分教师需承担相对较繁重的教学任务,另外还需完成按照绩效考核指标要求的教科研课题项目等,缺少一定的支配时间更好完善自我。第三,缺少提升机会。教师普遍缺乏学习提升的机会,由于资助资金不足导致各种交流学习机会较少,如参与专业学术会议研讨学习、参观考察行业企业交流、考察观摩兄弟院校教学等各种渠道,学习工作环境相对较封闭。因此,以上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整体培养质量水平。
2.管理水平需提高
部分管理岗位教师管理水平能力不足,导致产教深度融合出现相关问题。第一,欠缺业务素质。相关管理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管理培训,其管理队伍建设整体业务素质水平有限,对于产教融合理念及人才培养目标等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导致校企合作处于初级层次。[2]31第二,缺乏沟通意识。部分管理人员在产教合作实施过程中,缺乏校方与企业之间实时对接的意识,会产生学生培养目标错位的发展痛点,从而导致学生的职业适应性不强、培养质量较低。第三,重视认识不足。校方管理人员作为校企融合工作规划者执行者,但个别人员仍存在产教融合重视意识薄弱,从而导致无法进入深入发展阶段。
3.机制需创新
部分民办高校当下产教融合机制是不够健全完善的,缺乏相对科学合理的机制。如仅仅停留在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的初级层次上,校企之间产教融合工作开展过程运行不畅,取得效果不明显等。另外,缺乏创新机制使得民办高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紧密结合当下行业企业具体需求进行适当及时调整,导致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不能满足企业实际岗位要求,产生培养脱节的相关问题出现。
1.政策体系需完善
高校在开展校企产教融合过程中,迫切希望能够取得政府在政策制度上的全力支持,虽在一些文件中体现了支持合作的精神指示,但仍存在支持力度不足等相关问题。政策性法规和实施细则不完善,在宏观层面上可调动校企双方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却缺少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规定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件指示精神无法真正达到标准要求,甚至无法落实到位。
2.保障力度需加大
充足的资金能够为校企融合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当下资金的不足是制约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实施校企融合的因素之一。尽管学校能够自收自支,以及企业的经费支持,但更需要政府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主要经费来源,才能更好促进推动双方合作的实践进程和质量。[2]34-36另外,政府相关部门可提供持续性的最大限度地宣传指导,开展经验交流大会等途径,特别是对于产教融合的实施模式、效果标准、典型案例等内容的阐述分享,更好发挥宣传指导关键性作用,促进校方、企业双方的更好更顺利实施开展。
目前校企双方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尽管整个过程中,学校的积极性表现较高,然而企业普遍存在合作意愿不高、积极性不够等状况,对于校企合作高质量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具有消极影响作用。虽然企业已充分了解国家政策法规等对于产教融合的重视与支持,但是企业追求的目的没有得到更好实现,如税收减免、经费支持等保障投入问题,导致企业对于国家产教融合方面提出的要求质量等方面缺少足够主动性。
针对民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找到一个能对学生对学校和对社会都有益的新的教学模式,走艺术设计教育可持续化发展之路。产教融合是新型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途径,也是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也是产业转型迫切需要。
产教融合一种新型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经济活动方式,实行产教融合可以使高校快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养高水平技术型人才,也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通过研究及分析,得出经验及不足,能使我们艺术设计教育能稳定的有秩序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能使艺术设计教育服务于相关产业,最大化的受益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
1.理论价值
通过对应用型民办大学产教融合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发掘研究目前存在的不完善方面,进一步明晰应用型民办本科产教融合的内涵、要求、本质等,提出解决的策略,丰富应用型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和转型建设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实践价值
首先,校企产教融合能够有效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的高质量艺术设计人才,可以较好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紧密结合时代、行业以及企业具体需求,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其次,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为学校自身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并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效应,更为民办大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条件。再次,民办高校产教融合可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及产业的快速蓬勃发展。应用型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以服务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职责。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及相关产业发展,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不可低估的。民办高校深化产教融合,在创新创业的社会环境背景下,更好地为吉林的经济建设服务。最后,产教融合也是一种社会责任,能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提高了高校和社会的创新能力。学生参与产教融合,可提高自身生存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前网络购物、云课堂、网上展会等已经融入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数字化经济发展迅速。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能够极大提升资源利用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1.个性多元
艺术设计专业探索借助数字技术,信息传播方式会以更个性化、多元化、快速富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呈现,视觉内容及形式更丰富。探索校企产教融合合作模式,协同共建融合基地、学院、专业工作室等,为产业链及相关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培育双师型教师,利用自身专业技术优势,是职业教育领域教师适应现代科技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时代发展需求掌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能力,指导提升学生学习、实训的专业能力。
2.智慧实训
实习实训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锻炼学生实践技能的必要途径。真实的工作环境、操作过程等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探索教学模式等改革方面,要大胆创新,尝试展现数字化魅力,要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智、提升技能。设立智慧云教室、云课堂、云展示等形式,探索打造数字化产教融合新平台,智慧化职业教育新形态为目标,打造校企合作云中校新形态,努力构建高校服务、高效办公学习数字教学。
课程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单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课程改革相互影响。打造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成为学校发展的重点与难点。《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校企应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岗”指工作岗位,“课”指课程体系,“赛”指职业技能大赛,“证”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岗课赛证融合育人,开展理论与实例结合方式,课程内容融入工作领域普遍面临的问题,便于学生拓宽解决问题思路。
1.课岗对接
课岗对接指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构建服务于融合岗位需求、大学生职业发展等融为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企业是人才的最终归宿场所,为使学生能够高质量就业,积极探索岗课对接,将企业的典型案例、经验总结及时融入课程教学实践,同时把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及工匠精神等内容引入到实践教学内容中,并及时调整完善课程内容和专业,强化职业素养能力。[3]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式应及时根据市场和行业企业的具体需求变化,做及时调整完善。
2.课赛融通
课赛融通指各类竞赛项目嵌入课程教学中,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对壮大技术人才队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科学恰当的大赛内容设计、良好的组织形式、完善的评价制度等,是对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参与职业技能大赛,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获得满足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3.课证融合
课证融合指人才培养对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内容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确定实训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课程设置与职业考证对应,即课证融合。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证书的充分融合,对学生的岗位素养、技能及综合能力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数字化人才短缺,大学发展出现同质化现象,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下,急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民办院校应用型技术型培养定位,产教融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统筹多种资源,对接时代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破解产教融合发展痛点,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度推进校企合作,探寻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道路,共同培育高质量高素质专业职业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