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改革背景下高校美育体系构建探析

2021-11-23 17:23吴春薇
现代交际 2021年18期
关键词:美育学科体系

吴春薇

(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教育部于2019年4月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高校作为教育青年、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必须着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美育工作作为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对学生产生的思想和行为起着指导和塑造作用,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显著加强。[1]因此,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加入美育内容,将美育工作作为核心教育目标开展和完善,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是在落实指导文件思想精神的基础上,通过梳理美育工作的发展历程与重要作用,详细分析美育工作在高校中的构建基及实施策略;并借助美育体系的评价,为推进高校美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高校美育的发展历程

早在1999年,党中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校在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将德智体美思想融入其中,形成素质教育体系。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要树立美育工作目标,将培养学生审美水平、提高人文素养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之一。2013年,党中央在关于深化改革重大问题的探讨中首次提出了美育教学改革议题,将美育教学提上了高校改革工作日程。这不仅是党中央第一次针对美育进行专门的指导部署,也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全面优化高校教育体系。在此之后,国务院办公厅陆续发布相关文件,对高校美育工作形成集中指导,全面加强相关工作的推进和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进行交谈的时候提到,美育工作能够树立良好品德,帮助青年学生扎根生活、感悟人生,在不断进取的道路上茁壮成长。2019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将美育工作思路与教学改革重点传达给各级高校,切实推动了美育工作在高校中的深入开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学校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把握美育工作原则,进一步完善美育课程和教材体系,全面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着力改善美育师资、场地、设备、社会资源等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机构、经费、制度等保障条件,着力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现代化美育体系。

以上阐述可知,构建和深化美育体系不仅能为高校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体系,同时也凸显了高校教学体系的完整性,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

二、美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1.彰显育人理念,凸显办学特色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体系逐步完善,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成果。美育体系的构建和深化,就是高校教育体系中值得瞩目的一个重要环节。美育工作的稳步推进,彰显出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战略计划相匹配,满足了广大学子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是普及高等教育的重要实践过程。同时,美育体系对高校管理体制的优化与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凸显了高校的办学特色,使每所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都更加明确,为打造专业优势、形成教学集中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提升审美水平,形成良性引导

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企业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能力突出的人才,而是寻求各个方面十分均衡的复合型人才。包括沟通协调能力、团队领导能力及应变处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以情商为基础,美育在情商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的情操,美育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使学生的情商得到增强,从而提升其综合素养;整个校园也会因为美育体系的存在而形成良性的文化氛围,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形成良性引导。[3]

三、新时代高校美育体系的构建基础

1.发挥学科优势,完善美育课程

对于一些具有美育思想和教育功能的学科,要尽量发挥其优势,做到合理配置课程,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美育知识,感受美育文化。此类学科常见的有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文学、手工等,这些课程的教学体系与知识结构各有不同,需要高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方向进行设置。不必强求种类的多少,只要符合学生需求,就能够发挥美育功能。应当注意的是,除了部分艺术院校之外,大多数高校的主干学科都是文化课程,对于美育课程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想要完善美育课程,首先要把美育理念真正融入高校教育体系,让美育课程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保证学生的有效参与和积极实践。同时还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避免出现美育课程影响到文化课程正常安排的情况。这就需要高校要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出发,对学校未来一段时期的教学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对所有课程的设置进行科学考量、合理分配,这样才能既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度,又满足学生美育学习的要求。

2.优化就业体制,提升教师素质

课程设置的偏失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美育课程教师数量及质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在调整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对教师队伍进行改革,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客观地说,当前美育课程教师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美育课程的发展速度,特别是艺术实践类的教师,如音乐、舞蹈、戏剧等,教师缺口极大且教师素质普遍较低,难以胜任高校级别的教学工作。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艺术实践类教师职业发展前景不够明朗,对于人才缺少吸引力,入职后受限于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难以获得晋升,导致大部分教师的学历和能力都处在中下层。这就需要各大高校转变观念,优化教师就业体制,在不断丰富高校教学体系的同时,引入合理的教师评级模式,让更多的艺术类教师能够获得公平的晋升机会。高校还可以定期组织讲座培训,聘请业内专家教授前任教,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设立研究项目,吸引高级人才加入美育工作的研究,为教师队伍培养高级人才。

3.推动场地建设,落实硬件保障

在课程设置和师资力量得到提升之后,高校还需要落实硬件保障,大力推动美育教学场地的建设工作,保证美育体系的有效构建。美育课程基本都属于实践类,除去舞蹈、戏剧、音乐等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即使是美术、文学类实践性相对较少的科目,也需要固定的场所作为学习保障。高校应当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在不影响正常主干学科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证美育学科的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合理的环境内学习。如利用其他学科剩余的器材、改造教学楼的闲置教室,甚至可以在不影响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在走廊和楼梯边角进行改造。学习环境得到固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彻底激发出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力推动美育场所建设,加强相关硬件设施保障,是完善高校教学制度、丰富教学模式的重要进步,既能对现有的教学体系起到良好的补充作用,又吸引了大量的学生主动参与,使美育体系构建获得了强大的生源基础。

4.引领艺术风潮,营造美育氛围

美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效果需要依托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在课程、师资和硬件得到充分保障后,还需要高校开展宣传,在校内引领艺术风潮,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4]首先,要确立美育学科的地位,将其学科成绩纳入学生总体成绩考核结果,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美育学习;其次,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社团外出参加比赛,并将比赛成绩纳入年度考核结果,这样既培养了师生的高雅情趣,也激发了教师在美育工作中的热情,师生携手营造出浓厚的校园美育氛围;最后,当美育体系初步确立并取得一定进步之后,高校可以尝试自主举办艺术活动,如艺术文化联展、师生作品赏析、专业项目比赛等,并邀请校领导及相关行业专家前来参观,为活动提出指导意见。大量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高校构建合理的美育体系,对于后续美育工作的开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新时代高校美育体系的改革策略

1.制定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质量

《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开启了美育工作的新篇章,推动了各大高校在美育工作中的人力物力投入,使美育体系逐步得到了完善和加强。在此基础上,还要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引导美育体系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美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无论是综合性高校,还是以艺术专业为主的专业院校,在美育工作方面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高校通常会将美育课程作为艺术类学科的辅助内容交由院系承担教学工作,校方并不参与美育课程的安排和讲授,这就导致美育课程获得的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很多课程都流于表面,没有任何实质的教育意义。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伤害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敷衍了事,造成恶性循环。制定发展战略的目的,就是打破这种循环,让校方全面参与到美育工作,将原本分散的教学力量重新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打开美育工作新局面。在艺术类院校的高度重视下,将美育课程全面融入整个教学体系,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和学习美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底蕴。

2.构建科学框架,突出专业方向

在清晰的战略目标下,高校还要构建起科学的教学框架,帮助艺术类高校乃至综合性高校树立起完整的美育体系,打造以基础能力、技术升级及专业应用三个阶段为核心的实验性教学模式,突出专业发展方向,为美育工作的普及推广打下基础。基础能力和技术升级基本都是在校园内部完成,而专业应用则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作为对接,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如当前发展迅猛的网络通信,集中了最为尖端的学科知识与生产力,能够对高校教学工作起到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借助网络搭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专业以外的领域,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对本专业形成清晰的认知,进而明确发展方向。通过网络虚拟技术构建实景应用系统,让学生体验真实的技术应用过程,逐渐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美育学科可以融合互联网技术,将美育思想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以线上带动线下,促进美育教学工作在艺术类学科乃至整个高校教学体系中的深化开展。

3.优化管理思路,创新评价体系

美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必然伴随着管理压力的加大,高校应当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明确美育管理方法,切实加强在校园及院系中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优化管理体系,针对艺术类学科与普通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调整,平衡两者之间的教学资源差距,弥补艺术学科的不足。[5]对于一些以艺术专业为主的院校,还要加大管理力度,形成学科优势力量,推动艺术学科走向更高的教学层次,为培养学生美育思想、打造高尚品德、锻炼专业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高校还要创新评价体系,在课程评价和考试评价的基础上,增加美育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年终考核体系。不仅有助于完善艺术类学科和美育学科种类,优化教学框架与教学资源,还可针对人才培养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评价过程,着重培养在美育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人才,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高尚品德和过硬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猜你喜欢
美育学科体系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论公民美育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超学科”来啦
美育教师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