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培养大学生健康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

2021-11-23 14:42林世昌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思政心理思想

文/林世昌

高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在育人过程中面临的“热点话题”,两大板块分别从德育、智育、政治信仰等角度入手,解决高等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矛盾问题。当前,以从业心理教育、求职心理教育为核心的“健康就业心理”这一概念正式落地,高校的思政教育和健康就业心理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

一、高校思政教育与健康就业心理之间的矛盾

对于高校来说,以“思政教育”为媒介落实健康就业心理的教育观点是可行的:将教育工作放在现实当中,站在思想政治的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摆脱感性思想的干扰,站在客体、直观的位置评价自我。由此,思政教育应成为健康就业心理的“领头羊”[1]。但结合现实来看,思政教育与健康就业心理教育之间的混淆是比较常见的问题: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间的界限,“心理辅导政治教育化”“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辅导化”等问题较为常见,导致思政教育工作无法在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强调,加强、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而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正是这种结合,导致了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的互相干扰,破坏了教学工作的整体有效性。

二、思政教育与健康就业心理之间的差异分析

(一)价值不同,教育功能存在差异

思政教育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所发起的思想意识与政治信仰的教育工作,强调思想观念、价值观点、政治信仰和道德准则的集中培养,注重在受教育群体中培养社会行为的工作,主要内容为思想层次的提高与升华。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受教人员终身受益,形成良好的政治意识和鲜明的道德准则,从而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

健康就业心理是一种积极健康的隐性态度。在其引导下,学生形成了渴望就业、愿意就业、乐于从业的良好意识,依靠工作来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在健康就业心理下,实际上是“渴望得到认同”“渴望创造价值”等积极情绪的外在表现。对高校学生来说,健康就业心理主要在就业、从业过程中发挥作用,其潜移默化地强调了“利用工作创造价值”的现实意义,是对个体能力、素质的重新申明。在健康就业心理下,有关教学理念更有针对性、科学性,其在就业活动中所发挥出来的优势明显更为出色。

(二)内容不同,在不同环节发挥作用

思政教育工作带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和教育性特点,在强调不同时期的社会内涵的同时,其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三方面的元素,让学生形成清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立足于现实”是思政教育活动所表现出的最为明显的教育特色[2]。在思政教育活动中,教育工作者依靠思政理论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思想方法进行影响,帮助学生在个体的位置上确定道德观,随后在社会定位上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总方向,深入解读政治立场、政治信仰等问题。这种由小及大的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强调个体在社会活动中的综合表现。

“健康就业心理”则是针对学生的就业动机、从业道德、从业价值观等隐性的心理活动状态发挥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就业动机与就业热情为主要目标,希望让学生在情感上能接受就业指导活动。此后,有关教学工作以“就业”为核心导向展开,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价值观,使其清楚地对自身的价值定位。对学生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进行综合测评和分析,帮助他们确定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在健康就业心理的教育中,学生站在职业岗位的角度上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进行模拟,从而得出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行方法。在这一环节,社交活动是面向个人开展的,学生们围绕社交、就业、求职等活动模拟未来的就业流程。相较于思政教育活动,健康就业心理在就业环节所发挥出来的教育功能更为出色。

三、思政教育与树立健康就业心理的关系研究

(一)思政教育影响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工作

部分教师认为,“思政教育”活动必然会对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因为思政教育本身就带有德育、价值观教育等功能,能够为健康就业心理的树立创造良好的条件。但结合现实来看,思政教育对健康就业心理的负面影响似乎更加明显:在教育指导活动中,思政教育站在团体、社会乃至于民族的高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依靠宏大的观点来要求学生对自身进行定位,当学生将自己的能力与社会、民族的发展联系起来时,其难免会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自己生来就是要“做大事”的,从而过度地拔高自己的从业要求。有志向是好的,但过度的自负会使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问题。

为了克服思政教育工作对健康就业心理培养的不利影响,高校与教师必须明确把握好思政教育与健康就业心理之间的分水岭,从源头上控制负面影响,保障健康就业的心理先行、思政教育殿后,使学生在“国家”“社会”等大概念中发挥个人价值。首先,培养健康就业心理,要求学生脚踏实地地实现自我价值,从个人的社会定位、能力水平出发,以就业为第一目标,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为未来的成长铺垫。其次,引入思政教育工作,站在个体、社会和国家的高度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要求有能力者大展宏图,平凡者立足眼前。在思政教育理念下,确保相关的教育活动不会对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工作产生过度的影响。

(二)思政教育补充健康就业心理的指导内容

思政教育理论中的德育教育、政治教育都能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发挥作用:其以爱国、德育为出发点,在源头上解决学生的情感淡漠问题,让学生站在国家、党的关怀下重新定义自身价值,对党和国家产生感恩之心。当这种内在的感恩意识越发强烈,学生“做点什么”“回报社会”的思想也会逐渐变得鲜明。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师必须要重视思政教育对于健康就业心理的补充作用,围绕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在思政教育理论的推动下,可尝试结合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完成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工作,引导学生有所成长、进步,实现对高等人才的全面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就业心理的过程中,可将思政教育理论中提及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与他们未来的从业就业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对自身的能力进行精准定位,提高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力度,加大学生吸收专业知识的速度[3]。一方面,结合思政教育理念中的教育观点,帮助学生对个人价值进行精准定位,确保学生形成乐于从业、乐于就业的良好素质,加快学生的培养速度。另一方面,围绕学生未来的从业、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在学生了解从业就业的紧迫性之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源头上解决从业无恒心、无热心等问题,以国家的建设、个人价值的实现为话题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从业目标。在思政教育理论中,必须让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从源头上改变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以此来帮助其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

(三)思政教育完善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工作

健康就业心理不仅是积极主动的就业态度,更包含着就业热情、关系着就业行为在未来的集中表现。在培养健康就业心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目光放长、放远,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就业指导难题,结合思政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教育。思政教育将德育教育、政治信仰教育、思想教育等融合,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同时,不断强调社会现实[4]。把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工作与思政教育活动的有关要求相结合,使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加有效发挥。

教师应该尝试利用思政教育理念来完善健康教育心理的培养工作,让学生在行为上、情感态度上作出改变,进一步对学生发起思想层面的深层次的教育。以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关教学为例,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当前给出的规划方案与计划,很难在未来的从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由此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依靠思政教育,学生站在社会、未来的角度上重新定义个体价值,对未来进行规划的意识越发明显,在教育管理活动中,依靠职业生涯规划,已经形成了对职业好奇、对未来充满好奇心的良好素质。教师结合思政教育理念对学生开展进一步的教育指导工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主动成长,以发挥个人价值为第一目标,树立健康的从业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进步。

四、结语

依靠思政教育,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发展、需求给出专业的评价,提出“我需要什么”的核心问题,从而根据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内在需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思政教育理念带入到健康就业心理的培养当中,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才能逐步开发出健康就业心理的育人价值,让学生终身受益。

猜你喜欢
思政心理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心理感受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