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传承视域下高职中医药专业实践育人路径探索

2021-11-23 14:42陈金蓉牛浩葛萍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7期
关键词:课外中医药育人

文/陈金蓉 牛浩 葛萍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目前,高职中医药专业以中医药文化为基础,依托学校专业设置,具有强大的发展优势。如何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统一,丰富实践内容,革新实践手段,拓展实践平台,强化项目运作,完善保障举措,教育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良好的家国情怀,是高职中医药院校必须要面对的挑战。高职中医药院校应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动传统文化复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与认同为切入点,塑造文化育人的品牌,彰显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特质,将中医药文化精髓注入育人实践的全链条,使其在学生成长中呈现出自身特有的优势[1]。

一、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对高职中医药专业实践育人的现实价值

(一)加强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增强中医药自信

实践育人的目的是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中医药学子树立坚定的价值观,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情感认同,外化为行动自觉,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华文化基因的归属感和自信心。以文化化人让学生在独特的文化育人的氛围中接受行为锻炼和情感熏陶,通过群体意识的感染和陶冶,形成集体统一的文化观念和品格。高职中医药院校作为中医药文化兴盛的主要场所,通过教学计划设置的企业见习、教学实习和课外义诊、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等各种与中医药相关的实践活动,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更加巩固了献身中医药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始终如一地维护中医药传承,尽心尽力地发展中医药事业[2]。

(二)强化五育融合、实践育人,促进中医药应用型人才全面发展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优势明显,但课业设置多,学习负担较重。大学生将部大分精力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较弱,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此,以加强高职中医药专业学生实践育人为牵引,以凸显中医药文化特质的实践项目为载体,提高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高度统一。

二、国内高职中医药专业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一)重专业培养,轻思想教育

由于传统文化的式微,学习者对中医药文化在思想上产生怀疑,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呼唤创新、社会期盼创新的背景下,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养成必须从入学教育开始,强化课外学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3]。

(二)重理论务实,轻实践导向

受人力资本观念和逐利倾向带来的价值观念和发展导向的异化的教育观影响,目前高职中医药专业过度注重实体课堂的文化理论传授,忽视弱化课外实践对医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功能;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力量和教学资源投放,漠视甚至忽略医学生暑期课外实践、“三下乡”、公益服务和基层义教等“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

(三)重成果报告,轻过程保障

近年来,忽视育人环节的情况在许多高职医学院校依旧明显,如对医学生课外实践的资源投入不充分、指导老师的缺位,导致学生实践缺乏专业性,甚至是过分强调新闻发布、热门话题、成果总结与评审奖励,针对医学生课外实践环节的关注程度不够,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无法有效化解[4]。

(四)重活动形式,轻实践内容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常规的课外实践实施大多以教学管理机关进行动员和协调,学生被动参与“三全育人”的模式为主。课外实践方式简单、实践内涵单一,各方限制因素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久而久之,学生不能发挥所长,弱化了实践育人功能,从而使社会实践失去了应有的育人作用。

三、以中医药文化传承为依托的高职中医药专业实践育人途径探索

(一)以文化自信为主线的文化实践活动

开展以提升文化自信为核心的实践项目,营造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校本文化,在高职中医药专业实践育人过程中,应挖掘文化传承与中医药因素等文化基因,在打造校本文化中充分体现文化特征,如开展“名医名师大讲堂”“魅力中医展”等特色育人项目,以“诵经典、评医案、讲案例、传典故”为核心,积极整理办学治校历史资源,把参观校史馆、中药园作为入学教育重要环节。构建彰显学校文化特质的校园环境,延伸文化育人时空,形成全方位的校本文化圈,逐步完成学生从思想认知到实践认知,再到情感认同的转变过程,不断提高学生自觉投身于中医药文化的热情,提升文化自信[5]。

(二)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方面,高校作为学生从学习阶段向社会阶段迈进的中转站,是学生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世界观的关键节点,而深入的志愿服务和社会调研等社会实践形式,能够使学生走入基层、接触社会,从根本上深入认识社会;另一方面,中医药专业注重学生的实践养成,能为临床实践和诊疗操作等积累经验,达到把社会实践作为学以致用、用以致知、学用互进的目的。目前,高校学生已从“90后”到“00后”,教育途径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通过实践育人环节,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志愿服务过程中,积累丰富个人阅历,增进对社会环境的体验,通过医者仁心的志愿活动,加强学生对伟大时代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报效的祖国信念。在组织实施课外实践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征,聚焦“中医文化普及”“公共卫生宣传”“乡村社区公益医疗”“扶贫义教”等系列项目,以“青春、理想、责任、奉献”为核心要义,吸纳学生融入此类公共服务项目,促进课外实践和义务公共服务项目的广泛实施,增强义务奉献观念,形成具有广大中医药文化特质的课外义务服务氛围。

(三)以中医药守正创新为核心的学术交流实践

高职中医药专业可以结合产教融合的要求,具有紧贴专业的特色,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参与以历史文化守正创新为焦点的学术研讨争鸣,活跃校园科学研究气氛。传统文化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医名家秦伯末指出:“专一的研讨医学可以掘出运河,而整个文学素养的提高则有助于酿成江海。”守正创新对繁育中医药人才的积极意义被广泛认同。因此,以培养中医药英才为己任的中医药高职院校更需有所作为,将传统文化教育置于突出位置。优化校园学术“软环境”,使中医药英才能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从而迸发出投身中医药的强烈热情。

四、建设高职中医药专业实践育人路径的服务保障机制

在学院党委的统筹带领下,学工、团委、学生社团、教务处等部门协同作为,从思想引领、能力提升、强身健体、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形成实践育人机制,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构建善于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实践育人师资力量。打造一支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资队伍,聘任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学生实践的指导老师,以学生辅导员队伍为核心,凝聚授课教师、班主任等教师队伍,形成育人合力。采取政策举措,强化评奖激励,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态度和主观热情。

完善衡量中医药文化实践育人成效的评估举措。在评价过程中,实践育人应对学生在实践中的态度和能力进行评价,包括岗位分工、执行力以及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资源利用能力等,此外,还包括个人实践日志、实践总结的数量与质量。与此同时,实践活动应因时制宜,结合主题教育、荣誉学分、社会实践成绩单等,立足校园、放眼周边、深入社区,强化过程性评价。

总之,新时代服务于人民健康的医学需求,对培育勇担传承创新中医药重任的卓越人才提出了新的期盼。高职中医药专业实践育人实现路径要顺应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和职业教育发展要求,深入推进育人实践,切实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在推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锚定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为导向,构建具有鲜明中医药文化魅力的文化软环境,并在培养更多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以及赓续中医药文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课外中医药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小满课外班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我的“课外老师”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