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甜甜 谢利威 李子英 郑州大学
幼儿是进入校园的第一阶段,是校园生活最基础的阶段。而健康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载体,创设丰富的幼儿体育课程,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
篮球运动是我国三大球中普及率最高的体育运动,它将对抗性、集体性、观赏性、趣味性、健身性融为一体,得到了从幼儿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的高度认可。2017 年我国篮球协会提出了幼儿篮球的概念,使幼儿篮球的技术和理论水平更加系统化、专业化、大众化。在幼儿篮球运动与成人篮球运动的原则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下,深入了解幼儿的体能发展规律,探索出一套既有趣味性又可以丰富幼儿篮球技战术的体育教学模式。
2016 年10 月2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文件中明确指出处于学习初级阶段的青少年,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共同监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其中对体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地方特色体育项目和休闲体育项目均衡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链紧密结合,以运动康复指导和体育技能指导相融合的合作模式,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国务院于2019 年9 月颁布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了幼儿体育发展发展方向,为幼儿体育事业的顶层设计添砖加瓦。该文件哟国家的高度对幼儿体育工作作出指示,使学前阶段的体育教育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为今后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
在幼儿学校教育中,体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在幼儿众多课程中广受关注,主要在与其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经常开展体育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智力和体能,培养幼儿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积极进取和坚持不懈等良好品质。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拥有战胜挫折的勇气。篮球运动在幼儿体育课程中,凭借着它独特的活动性和多变性脱颖而出。
幼儿体育课程由最开始的锻炼身体的需求上升为锻炼心理和必备技能之后,幼儿体育课程改革也提上日程。将游戏贯穿在体育课程之中,是形势所需,也是幼儿可以高效学习的一种方式。
1.身体发展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幼儿园作为学校生活的初始阶段,其运动内容和运动负荷是影响幼儿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适宜的运动负荷和趣味的运动内容对于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相反,运动负荷过大则会对幼儿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运动负荷过小就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没有促进作用。而过于繁杂、生涩难懂的教学内容就会使幼儿对体育丧失兴趣。同时体育游戏也可以让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适应小学生活做准备。
2.心理发展
儿童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会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生活发展,因此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项目能够使得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品质,通过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的精神,而且能够使得学生在面对挫折时更加坚强。通过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游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热爱集体及诚实不欺等心理素质。
体育的核心在于“育”,同样幼儿体育的归根是“教育”。项目驱动下的幼儿体育,落到实处是“幼儿教育”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四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在对某个“体育项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基础上,结合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和体育活动的规律,对“体育项目”进行的转化与融合。
因为独特的项目属性,体育项目才成为其自身的闪光点。对篮球运动项目特性的深入认识和剖析,是幼儿园开展篮球运动的前提,也是对其进行的转化与融合的必然选择。
1.篮球运动普及程度高
篮球是以手为主要媒介的身体对抗性体育运动。篮球运动由于不受场地、空间、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其普及程度相较于其他运动而言,影响范围广,群众基础好。总而言之,随着姚明、周琦等明星球员加入NBA,我国人民对于篮球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好,篮球也成了人民群众认为有看点的运动项目。
2.具有明显的锻炼价值
篮球运动的技战术学习和比赛,能够提高幼儿头脑的机智性、动作的灵敏性和身体的对抗性。篮球运动在幼儿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较大负荷的运动量,对于幼儿抵抗力、免疫力和心肺功能的改善有着积极地作用。
1.积极融合五大领域课程,四育并重,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指南》要求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看作一个整体,主要是各领域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而不是片面地追求一个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的发展,篮球项目因其高度融合性,将发挥其他体育项目不可比拟的最优价值。首先,户外环境中的幼儿篮球,有助于幼儿亲近大自然,一方面为幼儿营造温暖、愉快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其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其次,通过各个游戏关卡任务设定,既可导入不同领域课程的内容,动静结合,体智兼备;又可保持游戏任务新奇刺激,形成持续吸引力,提升幼儿兴趣和参与热情。
2.协调“游戏化”与“独立性”,注重乐趣与兴趣,形成终身体育习惯
课程游戏化是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篮球运动,势必要抛除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专业内容和强化训练,对其内容进行“取舍”与“转化”,弱化其竞技性、专业性,融合德育、智育、美育,增强其游戏性、体验性。但应清醒地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篮球课程需要通过精心的谋划和设计,循序渐进的课程有助于幼儿兴趣的“保鲜”,保证篮球运动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从而为终身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习惯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且在未来成长中,其篮球运用则也更加容易坚持下去。
3.强化体验学习,塑造幼儿体育精神,助力社会化发展
社会化之于个人,使人的个性和人格得以健全和发展,从生物人成为社会人,从而适应社会化的生活;社会化之于社会,使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幼儿处于初级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幼儿教育对于个人的早期社会化甚至整个社会化过程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篮球这一项运动对于我国而言,是十分熟悉且具备群众基础的。将其与足球这一运动相比,篮球运动则称得上是普及相对比较完整的一项运动。其运动因自身参与度强且要求技术的要求比较低,在一出现就获得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律动操与音乐相伴而成,在幼儿体育课程中加入篮球律动操,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跟随专业教师的提示和音乐的节奏,享受篮球游戏。篮球律动操可以跟随音乐切换不同的运动强度和调整不同的动作形式,而且可以根据幼儿的身体情况去切换不同的音乐。篮球律动操动作简单易学,成套动作节奏丰富多变,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合理运用肌肉放松与紧张的协调配合,加上节奏的强弱变化和高低起伏的各种篮球技术动作,充分体现出节奏鲜明的独特风格。这是与其他项目有所差别的地方。
幼儿由于年龄小的特点,其对某件事情的专注时间较短。教师要想教学效果显著,就要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幼儿的专注时间。其中更新教学内容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趣味篮球成为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在趣味篮球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融入游戏当中,让学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达到娱乐、健身、益智、促德的效果。教师在进行趣味篮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达到时时新、次次新、周周新的目标。在趣味篮球的体验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学习到篮球技能,还可以获得在日后生活中直面挫折的勇气。
篮球游戏的设计方案中,以幼儿家庭关系为灵感,在教学内容中加入亲子活动的环节。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积极地影响。亲子游戏环节中,以篮球为媒介,让家长和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让孩子和家长的今后参与篮球运动的意向,变主动为被动。在亲子环节中,既可以提高孩子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又可以加固幼儿的家庭关系,一举两得。
总之,在幼儿体育课程实践中,教师通过开展趣味篮球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篮球兴趣,提升幼儿的球感,让幼儿在体育活动实践中,实现幼儿的身体、语言等技能的协调发展。
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中融入篮球运动是大势所趋,幼儿篮球运动的活动性、竞赛性、趣味性、集体性、知识性、易操作性和教育性成为其独特的价值,为篮球运动广泛进入幼儿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