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璇
艺术是社会发展及实践的产物,也是真与善的表达方式,欣赏艺术能够引起人们的愉悦心情。艺术设计作为人类造物与创新发展的一门实用艺术,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2019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座谈会上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要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培训,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1]。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将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原理作为重要指导方针,对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改革与建设。通过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建设,来进一步落实“培养育人、以德树人”的培养理念,对培养具有道德素养的新时代艺术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发展渠道,更是影响着经济与政治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就会演变成重要的物质力量。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事业进步发展的新阶段,青年是我国发展力量的主要人群。做好青年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深刻指出:立德树人需要融合思想道德培养、文化知识培养、社会实践培养的各个环节中,从最基础的青少年培养到高等职业培养的各个学科,不同的培训体系中,对于培训体系的设计需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良好的道德品质都是从最基础开始培养的。在思政理念上,一些专业教育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认识不足,忽视将专业培训与人才人格培养有机结合,存在“重授业,轻传道”的倾向。因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理论作为一门具有科学性思想特点的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培养育人的基本理念。遵循人体身心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使思想政治课程的培训内容更有计划、更有目的,让课堂培训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基本认知、情感和意志上,要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都具有整体性、顺序性、阶段性的特点,对任何事物的认知都是一上升过程,从抽象化上升到具体化,一个人性格的培养、品质的形成都是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的培养就需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根据不同成长的阶段,在高校思想政治培训阶段过程中,需遵循专业人才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确立好整体培训的目标,合理地规划不同阶段的培养结构与思维,正确地选择专业培训内容,从而实现思政理论融合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层次感。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树立一个系统化的思维,把思政培养融合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当作一个整体,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的循序渐进过程,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与存在的主要矛盾进行差别培养[2]。通过构建一个完整的培训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让课程培训的知识内容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满足个体发展过程中的成长需要,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健康地成长,让思政理论起到应有的作用。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训作为思想政治发展的基础。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学好艺术设计专业是他们在高校中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学好专业的知识与实践技能才会将多余的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的学习中。但是,“公共英语”“高等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需要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培训以前开设,思想政治培养则比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培训要晚。思想政治理论与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出发点与重点不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健康地成长。艺术设计专业则是通过给学生传授专业的知识技能,让他们用知识来武装自己,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从长期的发展来看,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德育培养工作,二者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正确地处理艺术设计专业与思想政治理论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同步发展,发挥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实现人才综合技能的培养目标。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学生如果对知识存在渴望,那么其学习效果与学习质量会非常理想。反之,如果一个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他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在教师与家长的被迫压力作用下进行学习,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就会难以保障。学习不仅是一个学生的权利,更是他们的义务和基本责任,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的阶段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更会对我国的人才培养事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大学阶段的学生们有着自由的发挥空间,其学习也是需要自律的,许多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迷失方向、放飞自我,遗忘自己曾经对知识的渴望,变得更加堕落。虽然许多高校都为学生制定了人才发展规划,让学生珍惜宝贵的大学生活,开设了许多关于自律学习的培养内容,但是无法对学生进行持续深远的培养。
在此背景下,学校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效率的基础。
思政理论融合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训建设的现实价值,实现了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了思想政治课程高校之间各个阶段的联系,改变了传统培训中各自为营的落后培养理念,从整体与全局的角度出发,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程的整体培养水平与思政课程的培养质量。在思政理论融合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基于理论背景的高职人才培训衔接过程,需要牢牢地把握好不同阶段的培养特点与共同之处,从整体的人才培训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当前的就业现状,从而提出具有合理化的培训建议。
传统的思想政治培训方式比较单一,主要的教学方式以板书为主,是传统上学生听、教师讲的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已经无法与当代的培训模式相适应,更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需要创新改革思想政治培训的方法,充分运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模式与培养方式,提高政治理论融合效率。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活动的方式,在校园内举办主题活动日、校园读书会等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在校园外的课堂业余时间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就业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志愿服务活动、敬老院与福利院的慰问活动等,丰富学生的政治学习方式,创新培训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依托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开展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培训活动。例如,通过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微博、微信等开展思想政治主题培养活动,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创新全新的理论知识培训课堂,让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的效果[3]。
合理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制度能推动思政理论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的融合。首先,要对高职思政理论进行衔接,客观地对效果进行评价。对思政目标的建设是否合理、高职阶段的衔接是否科学、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否通畅。其次,要做好对思政课程培训成果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客观评价方式,不能只用分数去衡量培训结果,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如何促进教师的发展,充分表达出高等院校、学生家长、学生自身的宝贵意见。此外,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表现,充分地体现出学生在日常培训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让高校人才培养建设更加科学,通过对实际情况的了解及时做出调整与应对。在每学期对每名学生进行期末考核的过程中采取“平时分+期末分”以及按比例打分的模式,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也有着一个综合性的考量。学校也要定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存在哪些疑问,对教师有哪些建议,都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更好地提高思政理论的融合工作。
教师做好课堂工作,是保障思政理论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重要环节,更是高等院校就业人才衔接的关键因素。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改善培训方法,提高整体课堂的趣味性。要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一支政治信仰坚定、理论基础扎实的思政课程培养队伍。因此,需要积极培养更多的思政骨干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进行进修与学习,积极参加省内举办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做好思政培养融合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提高思政课程理论质量。
思政理论融合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建设,为提升高等院校培训衔接工作能力,不仅需要高等院校做好自身的培训改革,更需要学生的配合,共同努力提高思政课程的培训质量,按照不同阶段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培养意志坚定、品质良好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