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婷 中国石化华北油气分公司
进入“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中央提出要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建设强有力的财务支撑体系,加快形成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是推动国有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国内油气田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高、勘探开发投入产出效果差、经济可采储量不足、完全成本居高不下、成本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增长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战略支撑、价值引领、决策支持和保值增值等重要职责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快财务转型升级,建立完善的财务管控体系,用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牵引要素向价值创造高地流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者以中国石化油气田企业为例,分析财务转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财务转型的目标及措施。
(一)财务管控模式不清晰。一是公司层级和基层单位职责定位不明确,越位和缺位同时存在,一竿子捅到底和管理真空并行。二是企业财务和共享财务的职责界面还不清晰,会计核算职能尚未完全转移。三是财会岗位存在内部壁垒,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往来管理、报销管理等岗位分工过细,交流不够
(二)财务与业务融合不够。一是投资成本联动管理不够,财务对投资项目决策的参与程度较低,对投资项目资金筹措、价格预测、成本测算、税务筹划等方面未能有效发挥事前风险控制作用,造成后期固定成本过高。二是财务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未有效建立,业务关注产量、工作量、运行等生产指标,财务关注成本、利润、现金流等经济指标,生产和经济指标脱节。
(三)财会队伍能力有待提升。一是观念和思维方式存在局限,自我革新的勇气和动力还不足,对财务转型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对财会行业发展缺乏职业危机感。二是受制于专业背景、工作履历和经验限制,对生产业务掌握不足且后期学习起来相对吃力,制约了业财融合作用的发挥。
(一)找准财务转型定位。财务职能转型是财务转型的核心内容,目前中国石化按业务板块设置事业部,所属油气田企业均实行分公司管理模式,即中国石化总部职责定位是战略及资本运营中心、事业部是业务中心、油气田企业是执行中心,同时成立了共享公司,基本承接了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管理体制决定了财务转型的方向,因此总部财务转型方向就是要打造战略财务,事业部则需要兼顾“战略财务+经营财务”,油气田企业则应更加专注于经营财务。
(二)确定转型目标。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打造高素质高效率财会团队,推动传统会计核算业务全部剥离纳入集团内部财务共享服务范围,推动财务职能向引领价值创造和支撑经营创效转变,推进业财深度融合,促进价值创造引领力、服务力和保障力提升。
(一)贯彻“大财务”理念,破除机构壁垒
一是贯彻“事前算赢”要求,实行投资、成本一体化管理。油气田公司层级要完善投资和财务统筹管理体制,实行发展规划、投资项目决策、成本管控等一体管理、高效运行,做到效益定投资、发展定规模、投资讲回报。核心是要明确财务在投资项目决策中的职责和权利,包括组织对项目资金来源、资金使用计划、还款方式、利率汇率水平、财务费用、净现金流进行审查;组织对项目市场预期、销售价格、税率影响情况进行审查;组织对项目投产后的全成本,包括折旧折耗、人工、操作成本进行估算,并对项目利润总额、净利润、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进行审查,对上述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提示,提出专项审查意见。二级采油气厂层面,可将计划与财务两个科级机构进行整合,再根据管理需要,有选择地将定额造价、内控法律、物资供应、市场经营等机构纳入财务计划一体运行。
二是打破责任边界,搭建融合型组织架构。在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科技、设备、信息、人事、法律等专业管理部门,设立业财融合岗位,落实管业务必须管预算、管业务必须管成本的职责,构建业务部门编制业务预算,财务部门审查平衡总体预算,企管考核兑现的业财融合运行机制。加强有关人员的财务知识培训,强化价值理念培育,增进与财务部门联系,形成财务引领、全员尽责的“大财务”管理体系。
(二)推行“大岗位”整合,破除职责界限
一是优化财务岗位设置,引导财务管理转型。与财务共享公司划清职责界面,剥离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实现业务端直接到共享端。打破传统基于核算设置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按照“融合管理、精干高效”原则,以“发挥价值引领、践行业财融合、培养全局能力”为目标,撤销原财务报销岗、出纳岗、会计核算岗等,进行重新优化整合。设置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会计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等岗位,将经济评价、经济活动分析、风险控制、信息化管理等职责嵌入每一个岗位,根据工作量和难度设定岗位人员定员。弱化会计核算职责,突出管理会计导向,增强岗位综合职责,改变原来分工过细导致的业务能力相对单一、全局统筹能力不强、工作量不均衡的局面,向全局、全业务、全价值链的复合型管理模式转型。
二是优化岗位人员,引导能力转型。对规模较大的油气田企业来说,财务共享服务上线之后,油田财务队伍会明显“瘦身”,冗员和缺岗并存的局面应该得到全面缓解。但是对于规模较小的油气田企业,随着工作要求和标准的提高,工作量反而会有所上升,同时会出现暂时性的本领恐慌。要按照“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思路,丰富岗位工作职责,培养人员多专业复合能力,多措并举来解决这一矛盾。要更加注重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能力的提升,要强化预算管理岗位人员的配置和能力提升,赋予其将年度预算目标与公司发展规划相结合,发挥引领作用、统筹内部各业务板块,提升预算牵引力和保障力的职责。成本管理岗位要强化对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的学习和了解,要赋予其深入一线,参与生产运行、掌握生产动态的职责和要求,人员配置要考虑引入生产技术专业人员等。资金管理要管资金风险、资金成本、资金信息化,也要管项目经济评价中筹融资审查,经济合同中的资金收付条款审查等;税务管理岗位要了解公司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流程,掌握年度产销量、成本结构、产品盈利能力、财务预算、投资计划,也要了解产能建设中安全环保消防征地等各类手续办理的难点,负责与当地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税务机关定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协助解决企业困难。
(三)完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把握业财融合的切入点
对目前油气田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看,传统的资产、资金、成本、等各项指标体系已经相对完善,但是涉及油田储量资源评估、产能建设投资项目评价、措施作业及修理项目评价等核心业务的投入产出评价体系还不健全,成为了业财融合通道的堵点,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绩效指标体系,并与业务部门共同研究,不断修正完善,增强财务公信力和价值引领力。
一是要结合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从业务部门的需求出发开展管理会计工具的开发,确保语言相通、数据共享。针对项目投入产出评价,要建立投资项目财务效益审查模型和增产措施效益评价模型,为事前算赢、跟踪评价、分类施策和效益考核的全过程管理提供动态支持。事前加强优选,以效益预测为标尺,指导项目决策和项目优化;事中动态优化,跟踪实施过程中的实物工作量、技术参数等,以方案设计为标尺,及时预警风险和止损;事后科学评价,对产能建设项目达产率、措施作业效益、修理和安全生产项目实施效果等开展评价。
二是针对油气SEC 储量评估,要以储量目标化管理为方向,建立油气SEC储量经营效果评价模型,根据不同区块、开发单元的特点,精细刻画价格、初产、递减和现金操作成本等影响因素的敏感性,精准评价产能建设增储、措施作业增储、维护作业增储、降本增储、推价增储等不同模块的储量贡献率,分解压实增储责任和目标。
三是深化财务分析结果应用,要建立产能产量、工作量、能耗物耗等技术指标的成本效益测算模型,逐步完善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技术指标科学、合理、系统的转化为经济指标,增强技术指标的经济性,把财务语言和专业语言联通起来。要通过与自身历史最好水平对标,与发展规划和年度预算对标,与一流企业对标找出技术上的差距、管理上的短板,定期推送和运用分析报告,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倒逼技术指标提升和管理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