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彭祖大道小学 余永钧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较为分散,缺乏一定的整体性,无论是教师“教”还是学生“学”都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而主题单元下的整合式教学方法,能够进一步帮助教师和学生整理教学思路和学习结构,极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在新课改不断实施的背景之下,我国小学语文教材不断优化和更新,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制方式和内容结构都逐渐趋于成熟,教材单元性特点十分突出。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时,第三单元的课文有《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以及《一块奶酪》,都是与童话故事相关的内容,而且本单元当中习作练习的主题是“我来编童话”,整个单元中的内容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以及整体性。因此教师就可以将“童话”作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在课程开始之前就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学生会回答:“喜欢。”然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向学生介绍:“本单元的所有教学内容都是与童话故事有关的,下面大家就一起走进童话故事的王国吧!”以此提高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集中精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适当地联系整个单元的内容,通过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使得整个教学过程都能够进行有机联动,帮助学生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记忆。
小学语文教材是在历代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优化下形成的,因此加强对于教材的挖掘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其单元性特点,对于整合教学有重要意义,不断挖掘教材的整体性,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梳理语文教材的结构,有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
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堂当中,虽然会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但是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而且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加强对预习的重视,科学制定预习任务,强化预习对于教学的作用。
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主题都是围绕“秋”展开的,对此,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或者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如在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之前,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同学们,下一节课我们要学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但是我觉得‘金色巴掌’在水泥道上十分奇怪,希望大家在下节课上课的时候,能够告诉老师这里的‘金色巴掌’到底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预习。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之后去探索秋天的声音——秋天作为一种季节为什么会有声音!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学过的课文,并对即将学习的课文进行阅读或者向家长请教,拓展学生思维,强化预习效果。
新课改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各方面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整合单元内容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
例如,在学习第六单元最后一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单元整合思维,引导学生对于本单元内容和主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天门山景色,领略了富饶的西沙群岛风光,还欣赏了美丽的海滨小城,现在我们还剩下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那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下面我们学习的内容是关于什么的呢?”对此,学生可能已经通过书本了解到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小兴安岭,这时,教师就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类似于“景色”“风景”之类的关键词,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化,强调对小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进一步强化了单元整合,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教材的挖掘,优化教学结构;加强对于预习的重视,明确自身引导作用。相信通过对语文教材和教学方法的不断研究和挖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将会取得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