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构图对小学中段习作的辅助性研究

2021-11-23 03:26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2期
关键词:分支观点导图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 蒋 瑶

一、概念构图

概念构图最早源于早期认知心理学研究,其原型是Tolman 的“认知地图”。直到20 世纪60年代末,Novak 等人认为,儿童能通过自己的经验和在学校教学中所获得的相关概念的质量和数量促进自身学习,并发展了一套学习方法,应用于教学与评量等方面。现如今,不论是学生或是教师,概念构图的使用越来越普及。

概念构图的特点:

(1)简易性。概念构图讲究图文并茂,文少图洁,通过简易的图像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

(2)关键性。概念构图将信息中的关键词或者关键的图像由大到小、由难到易、由略到详,通过联想以树状分支延伸出去。

(3)分散性。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发射,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4)主题性。概念构图讲究抓住主体发散思维,分支链所涉及的图像、内容、符号等与中心主题息息相关。

二、“三性”习作课堂

1.思维选材“集散性”

常有人调查:小学生畏惧写作吗?得出的数据往往不容乐观,一定比例的学生畏惧写作,但教师一旦打开学生思维的窗户,写作就不会成为一件难事,借助思维导图,便能有效地解决这个“开头难”的困惑。比如,在教学《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时,相关课文有《白鹅》《猫》《母鸡》,与之匹配的单元导语则要求学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试着比较一下课文的表达方法。因此,写作时需要引领学生围绕固定主题发散思维,唤起生活认知。

2.思维构思“精细性”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进思维的细微处,思考如何把作文写清楚,如何把情感表达透彻,思维导图便能将学生在脑海中组织的语言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示在眼前,及时将某一时刻的创新性想法记录下来。每个学生的生活体验不同,价值观不同,关注点不同,灵感触发点更是如同星辰一般。因此,教师需要提供较为抽象的信息,同时提示学生细化每一个细节。

统编版小学语文园地要求每一个单元写一篇作文,教师始终扮演着“传输者”的形象,易导致教学过程的僵化和学生水平普遍不高的弊端;学生扮演着传统意义上的“接收器”,跟着教师的步骤写作,自身的创造力与个性被“埋没”,怕写作、写作难。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很好地借助多媒体和概念构图对主题立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网状思维代替线性思维,定能打开写作难的枷锁,拓宽视野,使学生的作文大放异彩。

一篇优秀作文,只需要包含一个亮点就能焕然一新,而亮点需要学生的细致观察,与生活接轨。在这一构图过程中,学生会逐渐熟悉绘制思维导图,熟悉这种细致化、精细化的记录方式,进而用这些关键词亮化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作品饱满、充实,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想要构思的作文主题。有学生说:“我写得越多,画得越多,头脑里面的念头就越多——得到的想法越多,这些想法就越是新奇且富有创造力,我的思维就越是细致,我意识到,思维导图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

3.思维表达“修饰性”

当学生已经将需要创作的关键内容精细化后,就需要用逻辑将语言串联起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合理、流畅,这时,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导图上的分支观点进行再次思考,什么样的信息对应什么样的观点,观点与观点之间的枝干需要写上关键的连接词。因为思维导图只有一页,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景视野,在每节必须涉及的一些主要观点,以及这些观点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都应当快速写下。或是在关键词和已经画好的图形上,再延伸出一些分支,很快就会有新的词汇连接。这些词汇最终都是为了让作文传神与有条理。

制作思维导图,越是新颖越能帮助你构图。所以,在构图时可以借助不同的形状、不同的字体颜色或者维度来丰富构图,同时也是丰富思维。让自己的思维导图个性化,尽可能给予图形一种视觉冲击力,大脑也能在构图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充实的状态。例如,我们观察大自然,便能绘制出以树木的纹路或树叶的形状为原型的思维导图;体验幸福,便能绘制出以爱为形的图形,这就是思维导图的魅力。思维导图是一种天然的思维工具,如同变幻的宇宙,我们的思维也充满了灵感与更新。

猜你喜欢
分支观点导图
一类离散时间反馈控制系统Hopf分支研究
软件多分支开发代码漏合问题及解决途径①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含有二阶幂零鞍点的双同宿环附近的极限环分支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