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单元教学,让语文课堂更高效

2021-11-23 01:36:4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陈海燕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文本内容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学校附属小学 陈海燕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教学模块为基础,设计了单元教学主题。单元整合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已经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些主题对学生的素养形成和人格形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单元主题思想带来的精神成长,使学生在这样的单元学习中,逐渐学会思考和创新。如果在日常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将单元中的每篇文章割裂开来进行讲解,那就背离了部编版教材设计的初衷。当前,大多数语文教师还是在进行单篇的内容讲述,忽视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这就为课程教学有效性发挥带来了阻碍。当下,教师应立足单元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更加高效,让学生在这样的单元主题教学中强烈感受到文章带来的思想震撼。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单元主题挖掘、对比分析以及拓展延伸等方面开展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更加个性化。

一、挖掘单元主题思想,强化思想认知

每个单元的教学都应该有一条明确的线索。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出主题思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获得个人思维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在具体的课程安排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每个单元前面的阅读指导,然后在这样的总领下去阅读整个单元的文章。之后,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阅读感受,将几篇文章进行整体解读,从而在解读的过程中探究出文本主题思想。

例如,在《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冰雕》这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寻找这组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能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加强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出它的实效性。“同学们,请大家阅读这三篇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地思考它们之间有何共通之处,说一说在主题上,它们能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可以积极寻找文本的主题思想,发现文本描写的共通之处,感受人物、故事的描写特点,从而探寻其思想境界的共同点,强化学生对单元主题思想的认知,明确单元主题立意,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与完善。

学生自主阅读单元文本内容,挖掘出单元的主题思想,能够在一次次的思想强化中感受到教材思想主题对自己的深刻影响。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不仅获得了自主阅读的机会,更加强了阅读技巧和方法的运用,并且在教师问题的启发下,能对自身的阅读结果进行思想深化,实现阅读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只有明确了单元思想主题,才能使学生在这一主题的指导下认真地分析文本语言,体会创作的意图。

二、立足单元主题教学,展开趣味导入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正处于身心蓬勃发展的时期,加之其在学习中惯用直接思维,且思维活动较为活跃,因而其更容易为直接而形象的内容所吸引。但语文知识具有涵盖广、内涵复杂的特点,阻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的保持。教师应当明确,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来源于其个性发展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丰富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思路,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产生。语文教材中单元编排合理,单元教学主题明确,因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立足单元主题,实施相关教学。在教学导入时,教师应深明课堂导入部分对课堂有序展开的重要性,在导入手段和内容方面增强趣味性,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为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夯实基础。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该单元课文之前,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该单元主题,作为该单元学习的总导入。教师可根据“寓言”的主题,办一场寓言故事会,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结合“寓言”体裁的特点,对故事进行配图,以“看图解说”的形式讲出寓言故事,并且要求学生所讲内容既要有故事性,也要蕴含浅显易懂的道理。故事可以源自课本,也可来自课外,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过后,派出代表进行讲演。这种故事演讲比赛的导入形式,能激起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和探知欲望,保持对“寓言”体裁学习的好奇心,从而有效保证其对该单元学习的全身心投入。在“小小故事会”环节结束后,教师可提问帮助学生巩固:“同学们,听了这么多故事,你们能告诉老师,寓言是一种什么样的故事吗?”学生讨论过后纷纷作答,教师予以中肯的评价。

由此可见,教师对单元主题较为明确,而该单元要求学生能将寓言故事读懂,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在单元课文学习完成后,能尝试“看图写故事”。基于此,教师课前的趣味导入,更能激发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热情,从而为其对单元主题的深刻认识创造良好条件,使其在轻松、有趣的导入过程中,自觉产生单元学习意识,实现教师单元教学的价值。

三、对比讲述文本内容,体会不同表达

同一个主题表达方式却是不同的。文本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感受每篇文章的创作特色。怎样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出同样的思想主题呢?这便是创作的艺术。不同的表达方式需要不同的理解方法,在课程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对比讲解,让学生感悟不同的表达方式带来的表达效果,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这样的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

例如,在《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这一组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对比法进行教学活动,这个单元的主题就是读书,而这一组文章的文体却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一下不同文体带来的不同阅读效果。“同学们,都是在谈读书,那么,你觉得哪一种表达方式更好呢?你能谈谈你的看法吗?”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产生了一种比较分析的阅读态度,使课堂呈现出它的灵活性。

比较分析能有所侧重,有所突出。在单元教学的过程中讲述文本内容,能使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刻,还能使学生对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不同的看法,这样阅读会更加有效,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也更强。

四、拓展延伸主题内容,感悟现实价值

每个单元的主题思想都能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那么这些主题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妨从这方面进行思维拓展,当学生能在这样的拓展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时,这一主题才能在现实的生活中发挥出其精神指导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在拓展延伸主题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主题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自主阅读,自主感悟。

例如,在《宝葫芦的秘密》《巨人的花园》《海的女儿》这一组文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相关的拓展。在这个单元中,我们看到了童话的世界,看到了想象带来的无尽乐趣。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世界的美好,并传递给学生更多有关的童话故事,使学生产生对童话学习的热爱,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让课堂更加灵活,让阅读更加有效。

拓展延伸主题内容,感受文本的现实教育价值。这是符合语文学科育人属性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看到一个单元的阅读内容,更要将这样的主题深化开来,拓展开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单元阅读教学可以成为一条有效的途径,不仅能强化学生的思想认知,还能使学生在单元主题阅读中学会比较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思想挖掘、主题内容延伸以及对比分析感悟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让课堂更加精彩。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文本内容
把握主题思想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韩国古典假传《书斋夜会录》的文本结构分析和主题思想研究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紧扣细节文字,着眼文章“分歧”
青年文学家(2015年8期)2016-05-09 12:34:11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