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无为市无城官镇小学 朱玉芳
作业设计一直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突出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作业的设计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作业设计太难,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作业设计简单,又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基于线上作业设计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学习的规律,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窃以为可以作为线下作业的补充,更好地提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链接生活是指在线上作业设计中,教师应积极设计生活化的作业,通过生活作业的设计让学生了解到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完成作业,从而培养实践能力。链接生活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教师在具体实践中,根据语文阅读、写作等作业内容进行灵活设计,积极开展语文实践与指导工作。
以《落花生》为例,学完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表,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请你用一段话写写身边的人。”这一作业要求学生在线上完成,而且从生活中去寻找“默默奉献”的人,并拍摄照片或者视频上传。通过这种约束的方式,学生显然不能随意糊弄,乱编一通,更不能照搬其他的范文,套用别人的固定模式去建空中楼阁,而是要遵从生活实际,遵循事实,从实际生活中选择素材,抓住“生活中平凡人”的特点去写。如有的学生写环卫阿姨,常规的写作就是写环卫阿姨如何默默奉献等一些空泛的内容,而此次的写作中加入了图片或视频的因素以后,学生有了自己收集的材料,就言之有物了,他们会从一个小的故事、小的瞬间思考到人物品质的某些方面,然后采用以小见大的方式展开叙述,一篇真实感人的文章就此完成。
链接生活的作业设计,是基于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关系,体现了作业实践性对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实践性作业的设计,须立足语文学科的特点,针对作业的实际,充分发挥“线上”优势,有效利用生活资源,如此,方能实现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
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线上作业设计不仅燃起学生参与作业的热情,而且激发了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激情,这也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是一致的。
以《桂花雨》为例,文章的核心内容就是“这里的桂花雨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基于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线上作业,即通过线上的方式收集类似于文中句子的内容并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在自发作业设计和寻找内容的初期,学生可能并不能顺利找到类似内容,但教师可从课本“阅读链接”的阅读分析中引导学生看到问题:“这么香的桂花,为什么比不上家乡的桂花呢?”学生在一番思考过后,会发现是因为“乡愁”,进而开始自发地去寻找表达乡愁的句子。在收集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理解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喜欢古诗词,因此找了很多古诗词中表达乡愁的句子,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有的学生喜欢现代散文,找到了散文中的句子:“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如今,却是身处他乡,西望销魂。”……这些都体现出学生在语文选择方面的不同,也体现了学生阅读积累的个性化。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线上作业就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线上作业设计的逻辑性。教师要通过指导,而不是放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发去设计作业,并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去解决作业中的问题。这种自主性的作业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和发展的环境,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自己的需求出发,从自己的实际爱好出发,进行自我的有创意的设计,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出现一定的分层现象,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主要受到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家庭因素以及周围人群的影响。因此,在线上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好分层设计,通过作业的分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让学生自觉融入作业中,尽可能地完成自己可以完成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觉性。
以《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布置“记录阅读时间,和同学交流自己阅读体会”的线上作业。在线上阅读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线阅读系统,引导学生阅读时通过线上的方式记录时间,了解阅读时间,同时要将自己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复述,按照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的逻辑去说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从学生的线上表现来看,有的学生阅读时间比较快而且对内容复述得比较好,虽然达不到一目十行那么夸张,但速度明显比较好;有的学生需要时间比较长,也能复述得很好;有的学生则不行,阅读时间长且慢,复述得却不够理想,这些学情都体现出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因此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从线上作业完成的学情出发,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顺利地完成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探讨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薄弱点,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因人设练,通过作业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区分层次的作业设计,是基于线上反馈的学情,有了对学情的充分了解,教师“以学定教”“顺势而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逐步进行改善,享受到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培养了学习的自觉能力。
线上作业的设计与常规设计有所不同,其设计更加突出体验的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丰富形式,通过丰富形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
以《白鹭》为例,教师可以布置线上作业:“课文第6~8 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三幅图画的内容。”这一内容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由于是线上作业,学生的可选性比较强,如有的学生用线上绘画的方式,将第6 自然段描述的内容展示了出来,通过作画的方式,展示出“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像“玻璃框里的画面”的内容。作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图画的唯美,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有的学生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中白鹭的动与文中孤独立于小树绝顶白鹭的静作对比,体会白鹭的悠然和淡定,同时也感受到白鹭的孤傲之美。有的学生在第8 自然段的学习中,用读后感的方式围绕乡居、黄昏、白鹭低飞进行创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这一场景写出了自己的理解,加入了自己的想法和内容。
总之,线上作业丰富的形式为学生体验作业内容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在作业形式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语文作业展示出来,不仅在体验过程中完成了作业内容,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是对教学情况反馈的重要载体,及时反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业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救作用。教师在布置线上作业以后,要做好反馈设计的两方面工作:一方面,作业反馈设计的网络化应用,即布置线上作业以后,要利用在线评估系统及时对学生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评判,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质量、作业完成时间等,通过线上作业反馈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在线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设计和优化后续的作业模式与内容;另一方面,作业反馈设计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即在作业布置以后鼓励学生通过在线渠道进行广泛沟通和交流。交流的内容包括各自作业的完成情况、质量等。在沟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交流作业中的想法和思路,从而提升自我,提升能力,真正发挥线上作业的优势。
总之,线上作业设计的原点是学生的自主发展,是为了助力学生自主能力的成长。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多种作业形式,提升学生参与其中的内驱力和语文能力,实现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自主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