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为始,止于至善
——浅谈当代师德的养成

2021-11-23 01:39卢文娟
读与写 2021年23期
关键词:师德课堂教育

卢文娟

(广州工商学院外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古语有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德为先,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中华民族十分看重的传统美德之一。为人师表,自身当具备良好高尚的人性品格,为学生楷模。真正的师德,是在教学过程中,是在学生们眼中,所展示的一切能给他们带来积极转变和美好感受的一切。它形成于课堂内外,是工作线上线下长久自律形成的行为习惯,是融进骨子里由内而外散发的为师者的气质,体现教师的人格。

教育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等级教育的对象也不尽相同;同时,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各有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大相径庭,唯一不变的是传道解惑、立德树人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旗帜鲜明的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指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为师德理念,贯彻我们整个教学生涯。在我看来,良好的师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品行谨正、授业尽心、专业精深。

1.品行谨正

天生丽质固然能给人以美感,使人愉悦,但是我们教师更重要的是建立内在的品德修养,所以教师的学识和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育才树人是教师的天职,言传身教是教师对学成产生影响的重要的途径,也就是说教师需要用自己的学术知识、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影响和教育的,不论哪个阶段的学生都会在潜意识中把教师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以自己老师的标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进行学习和模仿。我们教师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接人待物的比照标准,所以大家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为人师表是教师这个职业高于其他职业道德的要求,作为人才培养的特殊职业,教师的言行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5]教师在学习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去效仿,对学生的思想、品格的养成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牢记为学生作榜样,但凡我们给学生提出的要求,首先要想想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凡是禁止学生不能去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情动人,以德服人,只有学生从心里认可你,才会把你当成良师益友并真正接受你的教育。

现代社会教育是以学生为本。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完善自身人格、建立人生价值观的过程。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这就要求广大教师以自身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为前提,同时,依托敬业精神以及良好的学术品格与风范,才能去感召学生。那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感召学生,又如何才能用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呢?首先,教师除了通过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生活中的人和物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但更多时候是需要教师的以己为范,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去引导学生。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不是一些没有感情的工业产品,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朝气蓬勃、茁壮成长的孩子,他们渴望知识,期望成长。如果说要用教师的智慧去发掘学生的智慧,那么学生的爱心就需要靠教师爱心来培养,以真心换真情。孔子说“有教无类”,现代教育学家也提倡不论出身,不讲贵贱,孩子们都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正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忽视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都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他人的教育,而是自己主动基于对课堂及生活的观察与思考。鉴于此,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用师风师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切实能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仅仅是某个教师的个人任务,也是整个教师群体任务。如果整个教师群体风气不正,尤其是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之风沆瀣一气,那这就是大问题。这个时候的师德师风问题就转变为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行为作风问题。所以整顿师风必先整顿行风,整顿行风必先整顿世风。同时,由于教育行业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的影响。

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授业尽心

授业尽心体现在教学生活中的每个角落,从课前备课、到课上讲课、再到课后师生关系,都是我们教师教学育人、传道授业的课堂。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要想获得学生热爱和欢迎,教师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理论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全心全意的关爱学生,爱生如子,爱校如家。在学生们的心目中,一名富有爱心的老师远远比一名知识渊博的老师更具魅力,这样的老师也更容易获得学生的热爱和欢迎。

工作中,我们应当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最新的教学方式,并充分利用各种设备和工具,改善课堂氛围,提升课堂学生的积极性。及时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持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将课堂从传统的“经验型”教授模式向“学者型”、“研究型”教授模式转化。在教授新课程时,教师仅仅充当教学大纲和课件的“忠实的执行者”,将课本作为唯一教学资料,照本宣科,更要不断的反思与发展,复盘教学工作,充分掌握课程追求的教学目的、深刻挖掘课程内在的教育价值,并依据自己的往日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生的实际的状况,进行发散和补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肩负文化传承的重大责任。如果没有授业尽心的教学意识,就很难实现自己的育才树人的这一理想,更难以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也就做不好教育。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传承的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教师惟有授业尽心,才能更好的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

当代师德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思想觉悟,高超的教书育人之能,还必须具有高雅的情趣,健康的身心,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懂反思,讲合作,富有团队精神。[4]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使教师树立起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努力使对教师师德的外在要求变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

我们既然选择投身伟大的教育事业,就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就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拼搏进取,尽心尽职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工作,持续改进,力争完美,不断的挑战,努力突破。

3.专业精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信赖感,进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激励、鞭策学生。[1]我们学校里有很多优秀的骨干教师,正是因为他们具备这样的特质,专业精深,学术高超,他们的课程才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与欢迎。

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教师具备了更高的专业素养,不断的提升专业知识的精度和深度,持续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最好的教学内容。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呢?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博取众长,取长补短,积极进取,开发出更合适的教学方法,并且教师需要做到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崇实去浮,励志修能,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的“一碗水”。

教学业务是否精通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只有确保教学业务精通,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信息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当学生有疑惑,而教师不能准确的解答和回复,那么这个教师就会丧失在学生心中的权威和信任,并且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失去信心,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逐步消失殆尽。所以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既是本职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吸引学生自觉学习、参与到课堂中来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坚持学习专业知识,经常参加学校和机构教学能力的培训课程,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实践所学技能、持续提高教学能力,才能提升自己的教学业务,也才能更好的进行教学工作。

在当今社会,教师的专业技能深受关注,师范大学按学科来分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从底层原理上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和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要及时掌握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可以深刻的理解解说要教学的内容,依据课堂需求灵活的处理教材信息,最终才能确保准确的教授教材知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日趋严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但要具备精深而雄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要有其他学科的知识储备,在教学中我们才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3]因此,当今时代师德的养成,不仅是简单的说教与口号,更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职业精神和自我要求,同时养成教育行业良好风气、为各行业之楷模的外在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猜你喜欢
师德课堂教育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国外教育奇趣
甜蜜的烘焙课堂
题解教育『三问』
美在课堂花开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