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11-22 17:55杨娜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4期
关键词:行为认知血液透析

杨娜

摘  要:目的  分析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收治的100例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此护理基础上进一步予以认知、情绪与行为护理干预等相关措施,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异议(P<0.05);护理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异议(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分、SDS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认知、情绪与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认知;血液透析;情绪;行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4-0-02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可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者抑郁焦躁等情绪,针对此类情况,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就需要进一步有效采取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等相关措施,以期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1]。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收治的100例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实施认知、行为、情绪相关方面的护理干预所呈现出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6月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收治的100例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7例;年齡29~74岁,平均年龄(55.60±1.60)岁。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30~79岁,平均年龄(59.60±1.62)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本研究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并自愿签定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标准[2];②临床资料较全的患者;③无其他严重脏器组织和器官疾病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研究患者;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患者;③合并肿瘤患者;④不接受护理服务患者;⑤认知或语音障碍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透析之前,针对透析流程进行说明,使患者对自身病情、注意事项、防范要点等有所认知;透析过程中,严格细致地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严格观测患者的血管通路等相关情况;透析完成之后,护理人员针对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体质量以及尿量等相关情况进行严格细致的记录,指导患者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情绪与行为等相关方面的护理干预。①在认知护理方面着重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和帮助患者对于自身的疾病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于诱发因素、注意事项、防范要点等能够深入掌握,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强患者自身预防和保健的能力,然后确保患者和家属能够了解血液透析的整体治疗流程和预后效果,牢记相关注意事项,提升自身对于相关疾病的认知程度和掌握程度,提升自身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医疗和护理服务。②要着重做好情绪和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情绪低落,甚至抑郁、烦躁等。针对此类情况,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疏导和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使患者能够更积极有效地接受治疗和护理,树立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更有效地参与到医疗和护理过程中来,提升依从性,为尽早恢复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保障。③做好行为护理。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等进行切实有效的了解,充分掌握问题,制订行之有效的健康饮食计划,对错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进行更正和改善,督促患者按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制订针对性的运动和训练计划,在最大程度上提升患者免疫能力,加快血液循环,以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满意程度总分为100分,分别为:非常满意为90~100分,满意为60~89分,不满意为低于60分;对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效果的比较,主要采用SAS、SDS评估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不良情绪越显著。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肾衰竭患者多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该方法可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毒素,实现血液净化的效果[3]。随着血液透析在临床进一步应用,弊端也不断呈现出来。血液透析能使患者身体出现痉挛、低血压、恶心呕吐等问题,且治疗费用较高,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易因无法承担高额医疗费用而中途放弃治疗,或造成患者身体严重不适,导致其出现焦躁郁闷、恐惧不安等不良情绪。如未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将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常规护理只能干预患者的身体状况,对其心理状态无改善作用。因此,需要着重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服务[4]。在常规护理的过程中更有效的进行认知、情绪与行为等相关方面的护理干预,才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肢体疼痛以及生活能力,降低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提示,认知、情绪与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适宜对室内科学透析患者进行更加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行为、情绪与认知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与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钟淑燕.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2):151-152.

[2]房秀丽.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8,35(1):16-17,20.

[3]章丹琼.情绪、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透析患者的影响[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4):56-57.

[4]程静.护理干预在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25(15):107-109.

[5]王媪,胡敏莉.分析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经认知、情绪和行为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5):45,47.

猜你喜欢
行为认知血液透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