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系统评价*

2021-11-22 09:19:26张瑞环
中医药导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稳定剂异质性量表

张瑞环,何 旭,姚 震,陈 钧

(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作为精神疾病中的常见致残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误诊率高、疾病负担重的特点[1],初次发病多在青春期晚期、成年早期。研究显示[2]BD造成的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ost to disability,YLD)负担为990万年,位列全球YLD的第16位。BD-I型以至少存在1次躁狂发作;BD-Ⅱ型是以过去或现在有过轻躁狂发作,但持续时间或程度较轻,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同时有过抑郁发作。调查发现BD-I的终生患病率约为0.87%,BD-Ⅱ型约为0.67%[3]。目前认为BD共病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4-5],且治疗BD的药物,特别是第2代抗精神病药可同时导致体质量和代谢障碍问题增加,当前还没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目前认为外周及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等是构成BD发病的严重危险因素[6]。目前治疗BD的药物心境稳定剂——对躁狂和抑郁(即躁郁症)具有双向调节、稳定病情、预防复发作用的药物,虽然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因残留症状的持续存在也会增加复发风险[7],所以消除残留症状也是治疗的最优目标。同时,即使BD获得正确的诊疗,其复发率仍居高不下,易发展为情感性慢性精神疾病,从而导致患者精神痛苦、功能缺陷[8]。因此,希望通过本次文献研究,探索中药联合心境稳定剂在BD治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相关量表评分和潜在机制效应,从而为中药联合心境稳定剂实现更好地控制BD的症状,预防复发,降低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①符合BD的诊断,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诊断标准[9],符合BD中双相Ⅰ、Ⅱ型的诊断标准;②资料完整,能进行有效的数据提取;③对照组采用心境稳定剂,试验组联合中药;④患者的性别、年龄、来源不限定。(3)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中药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中药治疗中,药材、药味、药量、剂型不限;对照组采用心境稳定剂治疗,具体的心境稳定剂药物、药量、剂型及频数不限。

1.2 排除标准(1)缺乏对照组;(2)重复发表的文章;(3)试验组和对照组干预措施设计不合理;(4)结局指标缺失严重,纳入文献无统计意义。

1.3 文献检索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库、PubMed和Cochrane Library。中文检索词为双相障碍、躁郁症、中药。英文检索词为bipolar disorder,manic-depressive psych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所有库的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0月5日。

1.4 文献筛选 文献检索筛选及评价由两名人员完成。首先,通过阅读标题、关键词、摘要,快速剔除不符合要求文献;其次,对纳入文献进一步阅读评判,明确是否符合纳入标准,然后对纳入文献的结果进行交叉核对,进一步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若存在分歧文献,可通过第三方介入,讨论、决定其是否纳入。

1.5 文献评价策略 评价按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2版质量评价标准,包括:随机分配方法、分配方案隐藏、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及研究结果测量者是否采用盲法、结果数据的完整性、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其他偏倚来源,分别按低度偏倚、高度偏倚和偏倚情况不确定评价。

1.6 结局指标 主要结局指标:(1)痊愈率、总有效率;(2)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包括副反应、实验结果异常等)。次要结局指标:(1)躁狂量表评分,包括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bech-rafaelsdn mania rating scale,BRMS)、杨氏躁狂量表评分(young mania rating scale,YMRS);(2)抑郁量表评分,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或24)、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3)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short form of 36,SF-36);(4)血清相关标志物,包括IL-1β、TNF-α。主要指标中,临床疗效均基于各量表评分后获得,按等级资料处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个等级,去除无效统称为总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Meta分析采用RevMan5.3软件。通过对各研究间异质性判定,若I2≤50%、P>0.1时,认为异质性较小,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反之,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或亚组分析寻找异质性来源。连续性变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若测量单位不一,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分类变量采用相对危险度(RR),各效应量均用95%可信区间(CI)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按纳入和排除方法,最终纳入21篇RCT,共1 885例患者,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纳入文献的一般特征见表1。

表1 纳入文献一般特征

图1 文献筛选流程

2.2 文献质量评价 纳入21篇文献,根据Cochrane推荐的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2篇[11,28]采用就诊或入院或入组的先后随机分配的方法,13篇[10,12,14-18,20,22,24-25,27,29]采用随机数字表法,3篇[13,26,30]仅提及随机字样,未说明具体随机方法,1篇[19]采用多中心随机分配的方法,1篇[23]采用随机区组化分组;1篇[21]随机分配不当,根据治疗方案分组。1篇[19]提及分配隐藏,未交代具体隐藏方法。1篇[14]因未报告观察指标,未能判断选择性报告,其余文献无明显的选择性报告。纳入文献中仅有1篇[19]提及盲法,通读全文未发现设盲对象,其余文献盲法不清。3篇[10,19,25]提及退出及脱落情况,并对具体原因进行说明,其余文献无脱落或退出病例,1篇[25]采用意向治疗分析、安全集评价安全、Ridit分析。(见图2~3)

图2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比例分析

图3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汇总

2.3 主要结局指标Meta分析 受疗程差异对主、次要结局指标的影响,将疗程按4~6周和8周~3个月分别进行Meta分析,以减小异质性的来源。

2.3.1 痊愈率

2.3.1.1 4~6周痊愈率7篇[14,18,23-25,27-28]文献报告了4~6周痊愈率,共559例患者,1篇[24]统计4、6周痊愈率,合计8项研究进行统计分析,共622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P=0.88,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2,95%CI(1.09,1.61),P=0.005]。(见图4)

图4 4~6周痊愈率比较森林图

2.3.1.2 8周~3个月痊愈率11篇[10,12-13,15,20,22,24-27,30]文献报告了8周~3个月痊愈率,共932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P=0.30,I2=1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50,95%CI(1.26,1.79),P<0.000 01]。(见图5)

图5 8周~3个月痊愈率比较森林图

2.3.2 总有效率

2.3.2.1 4~6周总有效率6篇[14,18,23-25,27]文献报告了4~6周总有效率,共503例患者。1篇[24]统计4、6周总有效率,计7项研究进行分析,共566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P=0.41,I2=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4,95%CI(1.12,1.37),P<0.000 1]。(见图6)

图6 4~6周总有效率比较森林图

2.3.2.2 8周~3个月总有效率15篇[10-13,15-16,19-22,24-27,30]文献报告了8周~3个月总有效率,共1 341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P=0.37,I2=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1.19,1.32),P<0.000 01]。(见图7)

图7 8周~3个月总有效率比较森林图

2.3.3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7篇[11-12,15-16,25-26,29]文献报告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共629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小(P=0.24,I2=2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7,95%CI(0.33,0.67),P<0.000 1]。(见图8)

图8 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比较森林图

2.4 次要结局指标 躁狂量表包括BRMS、YMRS,抑郁量表评分包括HAMD和SDS评分,将4种评分方法归结为两类,且各类间量表评分相近,故同类量表评分采取合并进行Meta分析。

2.4.1 躁狂量表评分

2.4.1.1 4~6周躁狂量表评分6篇[14,18,20,23,27,29]文献报告了4~6周躁狂量表评分,共522例患者。1篇[23]统计4、6周的评分,计7项研究进行分析,共608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01,I2=9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躁狂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52,95%CI(-5.19,-1.85),P<0.000 1]。(见图9)

图9 4~6周躁狂量表评分比较森林图

2.4.1.2 8周~2个月躁狂量表评分10篇[10,12-13,15-17,20-22,27]文献报告了8周~2个月躁狂量表评分,共940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 01,I2=9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躁狂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46,95%CI(-5.30,-1.16),P=0.000 2]。(见图10)

图10 8周~2个月躁狂量表评分比较森林图

2.4.2 抑郁量表评分7篇文献[11,13,15,24-26,28]报告了抑郁量表评分,共502例患者。1篇[24]统计了4、6、8周的抑郁量表评分,1篇[25]统计了4、8周的抑郁量表评分,计10项研究进行分析,共706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 01,I2=8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76,95%CI(-5.16,-2.37),P<0.000 01]。亚组分析提示:试验组在4~6周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MD=-3.00,95%CI(-4.88,-1.12),P=0.002];试验组在8周~2个月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MD=-4.27,95%CI(-6.23,-2.31),P<0.000 1];两亚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见图11)

图11 抑郁量表评分比较森林图

2.4.3 SF-36评分 有3篇[10,16,21]文献报告了SF-36评分,共320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8,I2=7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5.85,95%CI(11.07,20.64),P<0.000 01]。(见图12)

图12 SF-36评分比较森林图

2.4.4 血清TNF-α含量4篇[10,12,15,22]文献报告了血清TNF-α含量,共382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 01,I2=9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6.59,95%CI(-8.88,-4.30),P<0.000 01]。(见图13)

图13 血清TNF-α含量比较森林图

2.4.5 血清IL-1β含量4篇[10,12,15,22]文献报告了血清IL-1β含量,共382例患者。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0 1,I2=8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IL-1β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3.15,95%CI(-3.96,-2.33),P<0.000 01]。(见图14)

图14 血清IL-1β含量比较森林图

2.5 发表偏倚评估 分别绘制8周~3个月痊愈率、总有效率的发表偏倚漏斗图,发现散点均呈偏态分布,可能存在发表偏倚。(见图15~16)

图15 8周~3个月痊愈率发表偏倚的漏斗图

图16 8周~3个月有总有效率发表偏倚的漏斗图

2.6 敏感性分析 采用逐一剔除单篇文献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发现:(1)4~6周痊愈率、4~6周总有效率、8周~3个月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在剔除李良等[25]文献,异质性明显减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4~6周躁狂量表评分、8周~2个月躁狂量表评分、亚组8周~2个月抑郁量表评分,均逐一剔除文献,异质性无明显改变,其结果相对稳定;亚组4~6周抑郁量表评分在剔除李良等[25]文献,异质性减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3)8周~2个月SF-36评分中,剔除陈志翔等[10]文献,异质性明显减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4)8周~2个月血清TNF-α、IL-1β含量分别剔除黄桥生等[22]、王昉等[12]文献后,异质性减小,其中血清TNF-α含量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而血清IL-1β含量仍存在异质性,继采用随机效应分析。以上敏感性分析结果见表2~3。其分析结果P值均小于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前。其分析分别与上述结果比较,异质性发生改变,但其结论均未发生改变。

表2 剔除文献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

表3 剔除文献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

3 讨 论

双相情感障碍(BD),又称躁郁症,是以抑郁或(和)躁狂两个时相组成,其特点为两个时相交替出现、反复循环,或以混合方式出现,呈现周期性、缓解性特点,间歇期可表现为精神活动如常人。BD在临床的情感障碍中约占50%[31],此病有明显发作性、复发性特点,易致疾病慢性化,导致患者人格改变及社会功能受损。目前治疗BD的单一的西药往往难以实现疗效,常需联合用药治疗。对躁郁症具有双向调节的药物——心境稳定剂,这类药物临床疗效确切,但也存在副作用大、药物减量难、患者依从性差、价格昂贵等限制因素[32]。同时,BD的治疗中,除了保证安全有效外,还需稳定情感障碍时相、消除残留症状,不致情感转相及反复发作。因此,寻求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中药联合心境稳定剂,有效提高疗效,保证用药安全,降低治疗费用成本,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BD在中医典籍的描述多属于情志异常、躁狂错乱为主的“癫狂”和以心境失疏的“郁证”。其病位类证素有脑、心、肝、脾、胃、肾,病性类证素有火热、阴虚、气滞、气虚、痰,病性以火热为主,病位以心、肝为要;病机主要为瘀血、痰结闭塞心窍,阴阳失调,形神失控[33-34]。针对BD的火热病性,《内经》有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李东垣有云:“内伤七情,皆属于热”。火热病机在BD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尹冬青等[35]认为BD与单相抑郁的本质区别在于BD中内生火热为本质,过剩热量为内生火热来源。这与现代医学认为BD与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促炎状态之间相关联而吻合,如IL-1β、TNF-α、IL-4、IL-10等[36]。治疗上,基于以上中医病位、病机,治法则以疏肝为基,重视滋阴降火、清热泻火以治本,治本重在心肝;辅以祛瘀豁痰,醒神开窍以治标,治标多在脑、脾、胃、肾。选方及药物的加减选择,需结合BD的分型分期,辨证论治,依法选方,因人制宜。

本研究局限性:(1)纳入BD的文献中包括BD-Ⅰ、Ⅱ型及伴有焦虑发作,临床试验基线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2)多数RCT研究盲法、分配隐藏不清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RCT研究;(3)干预的中药及心境稳定剂存在一定的差异;(4)结局指标评估的评分中存在同类多样的量表。以上均可能影响Meta分析的结果。

综上文献研究分析,中药联合心境稳定剂与单纯心境稳定剂治疗BD相比较,临床痊愈率、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较低,相对更安全;躁狂量表的评分、抑郁量表评分较低;SF-36评分较高;血清炎性相关标志物较低。虽然在研究中躁狂量表的评分、抑郁量表评分的异质性较大,但从主要结局指标及其他次要结局指标来看,中药联合心境稳定剂总体均优于单纯心境稳定剂。因此,中药联合心境稳定剂治疗BD更优。同时,鉴于RCT研究局限性,希望能进一步规范量表的选择,开展高质量、大样本的RCT研究以提高临床证据级别。

猜你喜欢
稳定剂异质性量表
非硫系SBS改性沥青稳定剂的应用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54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异质性债务治理与制度完善
现代企业(2021年2期)2021-07-20 07:57:10
现代社区异质性的变迁与启示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探新(2015年4期)2015-12-10 12:54:02
长碳链植物油基热稳定剂的合成及其在PVC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塑料(2015年3期)2015-11-27 03:42:18
姜黄素作为PVC热稳定剂的应用研究
中国塑料(2015年3期)2015-11-27 03:42:16
季戊四醇锌热稳定剂的制备与应用
中国塑料(2015年10期)2015-10-14 01:13:22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