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齐 慧
在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研人员享有更高的收入待遇。中核集团院所科研人员的平均工资是中核集团全体职工平均水平的1.6 倍,科研人员中有82 人的收入高于所在院所的主要负责人。“科研院所改革,科技研发、技术成果、人才培养是重心。”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说。以科研院所改革为重点领域之一,中核集团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围绕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产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制定落实了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余剑锋说,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入推进,中核集团经营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突出成效,正朝着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集团、推动我国建成核工业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
与中核集团旗下许多老牌企业一样,中核第七研究设计院为我国核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过辉煌成就。不过面对市场挑战,公司产业单一、多元化发展构架比较脆弱、抵抗风险能力不足的隐忧仍然存在。核七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江颖认为,要打造现代化科技型企业,亟需通过改革促进经营机制转换、激发内生动力。
“我们对机构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力度的调整。”李江颖表示,对于一个在传统体制下运营了几十年的老企业,改革必然触及“痛点”,因此要下大决心改革。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核七院的职能部门由原来的13 个整合为11 个,科研设计单位由9 个整合为6个,委员会由16 个整合为9 个。“通过改革调整,打破了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形成的惯性思维、经验主义,同时,管理人员大幅压减,管理接口和部门间推诿扯皮现象减少了,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核七院总经理助理李志峰说。
不仅是核七院,中核集团旗下其他企业也积极推进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提升市场化发展能力。中国宝原投资有限公司制定实施《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人才管理办法》,公司本部资本运营部全面实行市场化管理,2021 年起新设公司新进人员全部为市场化身份,建立完善市场化人员的职业通道;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本部率先开展全员公开竞聘上岗,有6%的员工落聘并离职退出,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从集团层面看,中核集团加大了授权放权改革力度。深入推进授权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厘清总部与二级单位权责界限,制定二级单位权力清单,授权比例56%。同时,中核集团加大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力度,今年9 月底前,全部子企业将全面签订聘任协议及经营业绩责任书。通过改革,中核集团发展的活力动力进一步激发,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集团近3 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年均增长达到19%和13%。2020 年,中核集团在全球各国的核工业企业中率先进入《财富》世界500 强。2021 年,在《财富》世界500 强的排名大幅上升122 位,位列371 名。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2018 年12 月11 日,由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和中山港航疏浚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中核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在广州揭牌成立。作为中核华兴组建的第七家混合所有制单位,中核港航填补了中核华兴在海工建设领域的空白,补齐了核电工程建设细分专业的短板。
近年来,中核集团大力推动核产业方向的并购重组,成功收购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中核集团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成为校企改革的典范;成功收购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并实现平稳运行,助力中核集团跻身世界前五大天然铀供应商。在“走出去”的同时,中核集团也在积极“引进来”。中国铀业有限公司成功引入战略投资40 亿元,加快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国核建所属成员单位通过合资新设、收并购等方式,成立了中核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核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混合所有制企业,补齐业务短板,拓展核工程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扩也有收。为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中核集团加快清理退出不具备优势的非主营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2016年5 月以来累计压减存量企业219 户,退出64 户亏损企业,减少亏损额约15 亿元。集团积极推进天然铀产能布局调整和南方硬岩铀矿山企业“处僵治困”工作,实现我国天然铀产能重心从南方硬岩向北方砂岩的调整转移,大幅提升我国天然铀产业的战略资源保障能力。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性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要不来,更加需要科技自立自强。中核集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中资源力量在重点方向加快攻关。
“在发挥中核集团的完整产业链创新链优势和企业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小核心、大协作’协同创新体系,有力推动了核工业的科技创新。”余剑锋说,中核集团与核领域重点高校等建立战略合作。同时,深度联合多家央企,积极推动建立先进核能关键装备及技术创新联合体,打造核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实现技术进步,中核集团旗下各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力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打造产研一体化体系,发布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重大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将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指标推动工作,提高科研积极性,激发活力。中核武汉核电运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行技术攻关项目“揭榜挂帅”。围绕重点技术研发领域、新业务发展领域中遇到的“卡脖子”问题,面向科研技术及技能操作人员发榜。
2018 年“两核”重组以来,随着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中核集团在各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5 号机组、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2 号机组双双成功投入商运;建设先进核科技工业体系取得明显成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更加牢固。余剑锋表示,深化改革是企业发展的永恒课题,中核集团将坚决打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确保到今年年底前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改革任务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