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式海上风电“破壁人”

2021-11-22 13:58李晓雨
企业文化 2021年29期
关键词:浮式系泊风电场

文|李晓雨 范 可

近日,粤西海岸传来令人激动的信息。随着带着三叶片的轮毂与机舱在高空稳稳对接,“中国三峡”的风电机组塔筒高高矗立在南海之滨,向世界宣告:中国首台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三峡引领号”正式完成风电机组吊装。此刻起,“溯洄从之”,不再“道阻且长”。于浩瀚无垠的深远海托起机组的漂浮式基础,被刷成了象征胜利的金黄色,它是目前国际上机位水深最浅、抗台风等级最高、所受风电机组载荷最大、设计难度最大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结构,由三峡集团设计开发,享有完全知识产权。每一项世界第一,都意味着要解决一系列世界性难题。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指出,绿色、低碳是中国能源的发展方向。而随着陆地风电场不断开辟,剩余陆地风资源日益减少,风电场向海上扩展成为必然。随着近岸资源的开发趋于饱和,海上风电产业逐步走向深、远海,水深也随之增加——传统的固定式基础已到了升级换代的重要关头,将风力机安装在漂浮式平台的漂浮式基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由陆向海、由浅到深、由固定基础向漂浮式平台,成为未来风电场建设的必然趋势。我国海上能源储量大,5-50 米水深70 米高度的海上风电,预计可开发资源达到5 亿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峡集团时刻牢记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现代产业链“链长”的使命,自2015 年起,就将敏锐的触角探向了漂浮式海上风电研究,成为我国首个开展以工程为背景的漂浮式海上风电研究的机构。2018 年,三峡集团中标“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全耦合动态分析及其装置研发”项目。项目依托三峡能源集团阳江三期海上风电场开展,要在2021 年下半年,完成一台5.5 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试验样机,开发符合我国南海海洋环境条件、经济适用的新型浮式风机与基础,最终需形成从设计到施工以及装备的成套技术。

当时,我国在漂浮式海上风电领域,并没有任何成熟经验,而国外经验严重“水土不服”。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得把“卡脖子”问题自主消化。三峡集团上海院新能源设计研究院漂浮式海上风电研发团队接下了这个任务,负责项目海上风电机组平台及系泊系统的相关研发及勘测设计。在接到项目任务时,项目团队很多人心中并没有完全成功的把握。原因是与国际上已投产的相关项目相比,此次项目水深浅(水深越浅,漂浮式设计越难),工程海域海洋环境恶劣、台风频发……国内并无成熟先例,即使是漂浮式技术相对成熟的欧美,经验也不适用于我国浮式海上基础平台设计。

然而,平均年龄还不到33 岁的项目团队,带着一股开拓创新、永不服输的拼劲,为做好技术储备,开始了勇闯“无人区”之旅。针对“疑难杂症”,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项目团队开展多次调研,与国内外相关设计、施工、软件开发单位进行大量沟通,有针对性地对漂浮式海上风电平台关键技术展开研究。成员们从零开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钻研理论、调试程序,反复实践、一丝不苟,历经三年鏖战,终于克服研发设计及施工条件限制的诸多难题,在国内首次应用“漂浮式风电机组-基础平台-系泊系统及动态电缆一体化分析”技术,突破浅水效应下的漂浮式风机机组系泊系统,及动态电缆设计研究关键技术,完成了漂浮式风电机组平台及系泊系统的相关研发及勘测设计,开发出了符合我国南海海洋环境条件的新型抗台风型浮式基础。同时,项目团队还结合我国海洋环境实际及建设条件,开展了国内相关设计规范的研究及编制,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将有效促进前沿技术裂变,加速沿海地区能源转型。

国之大者,铸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从在辽宁庄河海上风电场突破“抗冰锥”结构风机基础技术难题,到在广东阳江探索深远海漂浮式基础,三峡清洁能源走廊为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绿色动力的同时,也用智慧赋能中国技术全面出海,为服务国家新能源开发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浮式系泊风电场
基于CFD方法的系泊状态FSO舵载荷计算
半潜浮式风机的动力响应分析
数字化风电场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IACS UR A2和OCIMF MEG4对系泊配置要求的对比分析
《海上风电场设施施工检验指南》(GD01—2020)发布
关于浮式防波堤消能效果及透射系数的研究
一种海上浮式风电基础频域动力响应分析新技术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SPAR平台张紧式与半张紧式系泊性能比较
系泊系统的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