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探究

2021-11-22 20:41:41喻颖竹
读与写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喻颖竹

(四川省甘孜县城关第一完全小学 四川 甘孜 626700)

微课作为现时代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微课具有直观、短小、可重复特点,使小学生可以直观的形象的感受数学知识所蕴含的内涵和魅力,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在难点和重点处多重复习,正确掌握、把握基础知识,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学习需求,在有限的时间里强化训练,收到更佳的学习效果。微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学的不足,使教学的范围与时间等不受限制。微课教学促进了传统教学的改革,对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适应了学生的知识认知现状,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供硬件支持。

1.依据微课特点,做好数学微课设计

微课是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的一种片段性的教学模式,这种呈现是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在6-9分钟的时长内,对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细化,通过画面,声音传输出来,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切换、重复播放,也可以寻找合适的视频内容做成微课。基于此特点,做好选题是关键,微课进行的时间也需要恰当的选定。比如在课始播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在重难点知识的学习阶段,进行微课学习,可以给学生一种新的视觉和感知,开拓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理解力;在课后练习中或是课后作业,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为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供技术支持。比如在选择微课内容和时间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微课的设计中,挑选或是按顺序作业,让学生在预习阶段自己制作微课,在课堂上播放,分组学习和探讨,教师在鼓励之余,也能及时以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状况。[1]

2.创设生活化场景,突出微课数学应用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是数学教学的意义和目标,创设一些生活中的场景,集合小学生计数、运算等抽象的知识通过视频形式直观的、生动的体现出来,符合小学生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特点,是对数学学习的形象运用。基于小学生一年级所学知识基本上都是简单的计数和加减法运算,教材选取的例题都是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应用。[2]因此,创设生活化场景,突出微课数学应用,是学习数学的根本,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使数学有生活带入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生活的智慧。

比如在进行《生活中的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有趣的生活情境,创设比较生活中的场景,比如超市购物、数物品数量等,通过微课形式,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把读数、写数与数数活动紧密结合,从微课中得到生活的启发,是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课后对微课的继续应用

微课这种短小、精炼的小视频形式,在小学生课后学习中的应用也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家里可以利用微课自由复习,选择性的切换自己需要学习的内容。家长也可以参与到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一些与所学知识同步的训练和习题,和学生一起学习和练习,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不会感觉晦涩和枯燥,也可以及时查漏补缺,还可以增强学生和家长的亲密性,也减少了学生玩手机的时间,微课形式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广泛而巧妙,要发扬微课的积极作用,大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进行《加与减》的教学时,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认知度很低,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布置或是预习中,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互动,与学生一起利用家里可见的物品进行加减,并且在预习的同时,将学习过程记录下来,制作成简短的小视频,作为微课的形式在班级学习组里传阅观看,查漏补缺,互相指正和鼓励,既对知识进行了预习和掌握,又增强了亲子关系,也提高了学习质量和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是在结合小学生智力、认知、年龄等特点的基础上,整合书本知识、教学资源等于现代技术的进步相融合为推出的教学新模式,适应教学改革的发展,为小学生汲取数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微课形象生动的教学特点适合教学改革的进步,教师在开展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充分利用微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事件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积累经验,把握微课的运用手段,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创设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38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34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