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逢军,杨轻轻,胡海胜,付诗悦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9 年4 月发布了《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开始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步伐。[1]在此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已全面深度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全过程。[2]“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了当前旅游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和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属于教育教学理念的范畴。[3]本文在一流本科建设背景下,以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学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思政教育与旅游本科专业知识教育融通为统摄理念,有效识别“旅游学概论”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要素,理顺教材结构框架体系和基础章节内容,进一步探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新时代的思想融进教学课程之中,从而提高教学的教育质量。
“旅游学概论”不仅是旅游管理本科学生正式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启蒙课程,也是一门专业性与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及理论性的作用[4];“旅游学概论”中各章节都浸润着思政教育要素,具备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的条件。通过课程思政,可以达到以下目标:首先,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二,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将专业课教学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寻找到正确的结合点,抓住切入点,能够通过这个过程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最后,能够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将来的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在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中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背景,全面搭建立德树人、创新创业的人才培育体系,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中,进一步树立创新创业的教学理念,加快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不相对的问题。
随着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实施,思政教育与旅游本科专业知识教育融通的理论和实践有了很大拓展。例如传统上课模式要结合当前旅游学的学术研究热点,通过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网络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上与课下交流思想,注重价值引领。实践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课程考核模式采用平时课堂考查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增强了学生自律、诚信守纪的意识。以当前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与学习模式进行课程思政的改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
按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本研究构建了包括基础模块、细分模块、教学具体内容和浸润式思政教育目标任务的“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见表1)。旅游基础知识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者敢于奋斗的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伟大精神,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旅游活动拥有“三体”——主体为旅游者、客体为旅游资源、媒介体为旅游业,中国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种类繁多。通过认识旅游资源,学生会热爱大自然、形成欣赏美的眼光,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且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祖国做贡献。现代旅游发展现状主要包括旅游市场分析和旅游的影响。通过了解世界上旅游市场的特点、现状等,学生可以对我国和世界的旅游市场有初步的认识,增强对我国旅游发展前景的信心;通过学习旅游的影响,学生能够寻找旅游发展方向,树立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分析旅游问题。
表1 “旅游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虽然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在我国已经开展多年,但是国内有关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研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多停留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浅层思考和经验总结上,把旅游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放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对其教学体系进行建构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二是缺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从单纯的课堂教学向“课堂+实践”课堂教学改革,也经历了“线下”课堂教学向“线下+线上”混合式教学的转变。课题组通过对“旅游学概论”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试点班级改革实践,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来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课程现有知识点的发掘与提炼,融入与其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便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在意识形态层面也得到相应的提升。浸润式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是专业课程任课老师[5],这一过程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任课老师决定的。教师作为传道者,要自身做到明道、信道,坚持言传身教相结合,坚持教书育人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地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角色。[6]就旅游本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沉浸式“课程思政”教学而言,必须重视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念与内涵的认知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们传达正确的思政教育,要言传身教,用正确的价值观、严谨的学术态度、独特的教学魅力去影响学生、带动学生。教师要学会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要采用一些师生互动参与的新兴教学方法,要掌握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师都是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者,并不会因任课教师运用某种教学方法而改变任课老师的身份。因此,在“旅游学概论”浸润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必须首先让任课教师从内心真正认可,才能完全理解“课程思政”的真正内涵,从而有效识别“旅游学概论”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要素,才能将“旅游学概论”浸润式“课程思政”有效执行。
当前“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浅显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实践与理论不协调等问题[7],这也就导致了思政元素很难融入到日常的旅游学课堂中,从而使得“旅游学概论”的浸润式课程思政教育很少能有所创新。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专业课教师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充分挖掘“旅游学概论”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使其在“旅游学概论”教学中实现课程系统性与思政教育协同性的耦合,形成教育与人才合力。
如在旅游活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8]当前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是教育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要充分挖掘“旅游学概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介绍各地区的红色旅游资源时可以引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历史发展等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红色故事来掌握中国的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过程,从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增强学生们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例如在第一章“走进旅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到八一纪念馆参观,使其对红色旅游景区建立认知,这时适当引入全国的红色旅游景区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在掌握红色旅游景区这一知识点的同时,实地感知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爱党爱国。
旅游课程教学评价作为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对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质量的考量与评定,也是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要制定教师立德树人责任落实考核细则。明确旅游管理专业浸润式“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要求和最终的方向,并对不重视课堂育德育人效果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失责现象加以规范。其次是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评估体系。作为大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督导评教要充分贯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浸润式思政的理念。最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旅游管理课程学习过程时,应特别注意质量评价,注重学生合作的意愿和精神,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基础的统一质量评价方法,结合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和期末考试,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使学生熟悉自己的思想和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自尊、诚信和纪律感,这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浸润式课程思政建设效果最直接的表现方式。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不仅要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也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可以迅速完成角色转换。“课程思政”是当前旅游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要充分挖掘“旅游学概论”中所蕴藏的思政元素,发挥旅游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知识、思想和能力上得到全面的发展。面对当前的旅游热点话题,如直播电商对旅游销售、疫情后旅游企业的责任等,学生可以理性、客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基于此,如果有更多的教师在各门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思政育人的目标。